首页 理论教育 纪录片的文本创作

纪录片的文本创作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纪录片的文本创作与其他电视新闻节目不同的是,纪录片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与创作方式。换言之,纪录片创作一方面受到事实真实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纪录片创作是在一定哲学理念指导下,对事物“理解”后的创作,表现出很强的创作灵活性。在节目选题上,纪录片呈现出很强的“以事诱人”的节目特点。但实际上,任何纪录片都是客观事实与创作者主观认识的统一。

三、纪录片的文本创作

与其他电视新闻节目不同的是,纪录片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与创作方式。

纪录片创作是以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按照事实真实的原则,形成既符合生活真实的要求、又达到创作者主观意图的节目整体。换言之,纪录片创作一方面受到事实真实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纪录片创作是在一定哲学理念指导下,对事物“理解”后的创作,表现出很强的创作灵活性。

1.纪录片的故事性

纪录片创作的实质是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可能是历史曾经发生的,也可能是新近发生的。因此,它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1)讲述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故事片的真实性是以生活逻辑为前提的真实,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生活可能会是这样”。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生活本身的真实。二者的区别,简单地说,故事片的真实是“可能的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是“本身的真实”。纪录片的任务是把已经发生的事,通过“我们的理解”把它再现出来。纪录片真实的内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具体说,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哪个地方?

·故事由何而起?即发生故事的原因、背景是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相关人又是谁?

·故事的结果如何?其中经历了哪些过程?遇到了什么冲突?

·故事有哪些具体的细节?

……

这些真实,构成了纪录片故事前因后果的过程性,又构成了纪录片再现事实的故事性,是不可或缺的故事整体。缺其一,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

(2)讲述的故事必须具备完整性

纵观中外所有形式的纪录片,无论是人物传记片,还是文献纪录片,也无论是单部纪录片或是系列纪录片等等,讲述的故事都必须具备故事的完整性。

纪录片故事的完整性,是指纪录片要符合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果的过程性。纪录片创作就是把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详尽细致地再现给观众。故事的完整性和再现事实的过程性决定了纪录片是一种按照事实的流动(发生、发展、变化)为序,即时间顺序的结构形式。

(3)讲述的故事必须具备故事性

真实的故事与虚构的故事,二者之间的区别,除了生活本身真实与生活逻辑真实这个根本区别之外,在故事性上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纪录片是以事件发生、发展为主线,以情节、悬念与冲突,再现生活的节目创作。

在节目选题上,纪录片呈现出很强的“以事诱人”的节目特点。纪录片的“以事诱人”,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悬念”、“情节”、“冲突”为故事元素来“再现”事实。纪录片要求在尽量淡化创作者主观意图的同时,力图通过故事元素,重构故事,再现事实。

悬念、情节、冲突是构成故事的元素。这是因为,作为故事都必须内含有这些元素。悬念,又叫“关子”,指故事中能够唤起人们兴趣、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最紧张、最吸引人的关键点。悬念的特点是“先抑后扬”,牵引着人们的兴趣,调动着受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急切心理。

一般来说,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多为主要情节套次要情节、总悬念套分悬念、大冲突套小冲突构成的。悬念是由若干个情节、悬念、冲突和高潮形成的故事重叠、起伏不断的诱人效果。因此,在呈现方式上,纪录片创作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设悬、设问,又不断地“释疑”,来激活观众的兴趣,一次次地调动观众的兴趣,牵引着观众的兴趣往前走,形成一个个高潮迭起的收视“亮点”。

2.纪录片的主观性

从表面上看,纪录片是客观的。但实际上,任何纪录片都是客观事实与创作者主观认识的统一。这是因为,人们认知事物具有主观性,或者说,纪录片创作受到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从大的方面分析,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因素和立场观点等因素构成。

(1)认知能力

认知事物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作支撑。缺乏相应的知识,每当事物来临,就很可能是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认知事物的要义是正确理解事物。所谓理解,则是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事物及其内涵意义进行分析与解读。由于对事物理解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解读就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便是以“客观”为特征的纪录片,也都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客观”。

(2)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由人的情趣爱好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构成的,表现出对事物认同或是否定倾向的意见。任何纪录片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审美情趣。换句话说,能够满足创作者心理需求的客观事实就可能进入创作者的视野;反之,则可能排除在纪录片之外。

(3)立场观点

亦称政治立场,指立足于一定阶级,反映这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根本态度。不同的政治立场,决定人们不同的基本观点、思想方法和政治态度。作为“阶级社会里的新闻记者,也必定隶属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阶级、政党、集团。这样,记者必然以相应的立场,行使职责,在新闻传播中打上其立场的烙印”[29]

上述因素就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影响并支配着创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并通过“给”、“牵”、“隐”三种形式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给,是“给予”。指创作者给观众看什么。它包括通过题材的选择与内容的选择,把符合自己情感需要和经过自己理解之后的事实重现出来,把不符合自己情感需要和经过自己理解之后认为不合适的事实,排除在节目之外。

·牵,是“牵引”。指通过叙说故事,牵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顺着节目情节往下走。

·隐,是“隐藏”。指创作者不直接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选取符合自己意见的事实、舍弃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事实,或是采用采访同期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应当是藏而不露地隐藏在事实本身过程之中,观众不知不觉地接受作品的思想内涵。新闻学称这一方法为“藏舌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