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时间:2022-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1.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境外研发与自主开发的关系我们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技术开发的关系,也许这已是老生常谈。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国家必须发挥其重要的领导作用。发展高新技术,必须由政府给予政策性引导和调整,根据中国实际

二、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境外研发与自主开发的关系

我们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技术开发的关系,也许这已是老生常谈。随着技术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获得技术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还可采取合作开发、境外开发等形式。引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采用的办法。但是,仅仅购买技术是不够的,要在实践中学习使用和掌握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很重要的。同时,要与合作伙伴及时交流,在探索与合作中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只是引进技术,而不进行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技术创新,其结果只能是不断地需要引进更新的技术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生存,而这也正是一些外国跨国公司所乐见的结果。当今科学技术正在飞速进步,现有的技术正在经历加速淘汰的过程。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只要引进一次就可终身受益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要分清引进技术与引进生产能力的区别。引进技术就要以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当企业把引进技术转化为内生的创新能力时,才在完全意义上发挥了技术引进的效用。应破除现行体制中对消化引进技术的各种障碍,要建立把引进技术与消化技术双方利益统一起来的机制。实际上,不搞独立开发,就引不进来好技术,并且有些技术是引进不来的。消化引进技术、搞独立开发是提高我国工业素质的战略性、决定性因素。我国已有一批企业在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创造了骄人成绩,但整体来看,效果还很有限,难以同发达国家在总体上进行竞争。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引进技术,积累技术实力,迅速地壮大我们自己的实力。

在我们有一定基础的一些技术领域,应当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拓宽国际合作的空间,这样我们就能利用更多技术资源,提高我们的科技水平。我国也已有一批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并已初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应当花气力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利于促进未来的技术创新工作。

2.科技开发与科研成果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科技优势是取得经济优势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仅仅依靠科技优势还不足以形成经济优势,更不能等同于竞争优势。例如,德国的一家研究所发明了新一代等离子荧光屏后,竟然无一家企业愿意进行生产,迫使该研究所将此项发明卖给了日本企业,而这项技术给日本企业带来丰厚利润。(16)因此,要使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转化,转化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推动企业创造条件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开发力量以多种形式引进,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另一条途径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迅速商品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进步,这些科研成果就会过时,已有的科研投入也就成为浪费。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国家应该完善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大项目。对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生产国内自主开发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应当提供政策优惠,重点培养,加快其规模化发展,并采取出口促进措施,帮助它们走向世界。

要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就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者得到应有的补偿。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如何才能既保护创新者的应有权利,促进创新,又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中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迅速地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体系,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由于近年来全球化过程的加速,我们实际上提前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接轨,面临来自国外的强大压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基础工作之一。但知识产权的强国是从其自身利益提出了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在当今世界,争取对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制度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在这些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

3.科技开发的基础与科学技术跳跃式发展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在某些领域可以跳跃式地发展,这已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证实。发展中国家不必一切从头开始,在有些方面可以直接进入前沿,取得经济利益。例如,北京大学当初研制汉字照排系统,跳过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第二、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就冒了一定风险。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加快了企业赶超先进水平的步伐,使产品抢先占领了市场。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切实际地希望一下子在所有领域都跨进世界前列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切切实实地建设科技开发的基础。

前文已经论述过,技术知识中的公共知识部分可以为全人类所用,专利等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引进方式获得,我们还可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获得一部分研究与开发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某种程度上外国公司在我国开办的研究开发机构为我国学习和借鉴国外技术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这些为我国技术开发提供了某种跳跃式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也必须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积累,结合我国已有的技术传统,发展和形成我国企业高水平的内涵的知识,构成我国企业独特的技术优势,将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跃居世界前列起到重要的作用。

4.国家的引导作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国家必须发挥其重要的领导作用。第一,国家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把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使之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各种具体法律,使之法制化。第二,应制定统一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发展高新技术,必须由政府给予政策性引导和调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确定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与产业,统一规划和部署,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制定国际科技合作的适当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国际合作的技术开发,帮助企业和科技人员进入科技前沿。在涉及国家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高科技项目上,需要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从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应确立以产业化为方向的高新技术科研规划。科研计划要高度重视研究、投资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推动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做到科研以市场为导向,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研究者与企业共担风险、利益共享,将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商品化。第三,对于一些技术周期短、市场变化快的产品,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发挥调节作用。政府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提供税收和财政的优惠政策,如对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投资实行减税或对相应的贷款实行政府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提高企业对技术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加快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和升级。第四,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与规定,建立科技队伍的淘汰机制与合理的科学家梯队,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国家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一些重要的努力来改变科技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科研条件。但要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对于现有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必须从经济战略需要出发,以政治决策加以改变。一方面要让高科技人员承担起他们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必须给他们应得的收入。第五,要适度鼓励建立一些私人实验室,增加一些混合性质的科研基金和风险资本公司,这三者根据“市场需求”而相互产生效应,能够产生国家实验室所达不到的创新效率。这些举措是塑造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所需要的科研成果的产生。

在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家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但国家的引导作用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企业创新应是一种由市场来引导的行为,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对于科技创新是必要的。但是各国经验已经说明,重大技术突破,没有国家的支持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协调各方努力来完成。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有自己的独到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发挥国家的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的创新体系应该是以国家为主导,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制。国家从战略的高度确定方向,提供支持。只有以企业为中心,创新才有活力,才能真正体现为经济效益,才能使人民和国家受益。

5.人力资本、实物资本、技术资本之间的关系

中国必须改变重视实物资本的投入,而轻视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的状况。中国的教育投入和研究与开发投入都太少,不仅是人均水平少,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太少。

国家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要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投入不可偏废,否则会给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带来难以弥补的负效应。

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取得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会成为我国最宝贵的财富。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投资周期长,需要国家负起重大责任,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重大事项。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国家都担负起发展科学教育的责任。作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后进国家,中国必须以坚强的决心,排除干扰,增加教育投资。

6.科技开发园区建设与整体技术进步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许多科技开发园区,这种做法符合经济学中的产业集聚原理。近年来产业集聚原理由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等人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产业集聚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公司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它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从美国来看,产业和资本集聚的例子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风险资本集聚在硅谷;汽车及其零部件集聚在底特律;飞机及其设计、软件、金属加工集聚在西雅图等。再看德国,汽车业集聚在慕尼黑等南部地带;化工业集聚在法兰克福一带。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表现在:其一,外部经济效应。在集聚区内,各企业分工协作,生产率极高,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其二,产业集聚可以节约空间交易成本。产业集聚区内有大量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使信息交流速度大大加快;区内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库,能吸引优秀人才来工作,各企业所需人才可互相流动或调剂等,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其三,学习创新效应。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彼此接近,竞争激烈,迫使企业不断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其他企业,因为很容易进行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从而容易学到新的知识。其四,品牌和广告效应。产业集聚会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波及相关互补性商品,产生优势产业群。(17)我国科技开发园区的建设,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引进技术的重点,成为高新技术集中的地区,直至成为世界级的研究与开发中心。但是整体技术的进步,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科技开发园区要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整体科技进步。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溢出效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园区的示范效应才能起到有利的作用。

7.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问题,理论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立足于发展最先进的技术,以求能早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另一种是要选择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条件的适用技术,以增强技术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使用效果。一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若以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为目标,虽然能够使企业在短期内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也会引发或加剧产业结构失衡、失业率增高、债务规模扩大、引进的设备过量造成闲置等方面的问题。相反,一些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采取以适用技术为主的战略,却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产业技术引进与开发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活动。如果说国家技术发展还包括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的话,那么企业技术活动的目的则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市场优势,以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具体到一家企业而言,国家所指的高新技术不一定适合于该企业,一家企业所需要的是适用技术。高新技术并不一定是适用技术,高新技术也不一定是当前就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如果新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创造经济效益,那么,再先进的技术也是没有用处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并不一定就是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不一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企业本身应该重视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企业必须获得利润,如果高新技术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这种高新技术就对企业无益。如果高新技术产品不能形成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可能是价格太高,也可能是因为这种产品的不成熟),它就难以称得上是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国家为自身的国防等的需要而发展高新技术则另当别论。为了不在重大问题上受制于人,国家可以不惜代价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而作为企业,在和平时期的生产中,则不能这样做。

如果这种观点能够成立,我国企业在引进技术和技术合作中,就不必一味追求当前最新的技术,而是从实用技术做起,积聚技术实力,取得经济效益,再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发展。

8.新产品技术与新加工技术的关系

没有新产品技术的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产品技术,在加工技术上做文章。以优良的加工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要开发新产品技术,尤其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技术,其难度也很大,但在加工技术的某一个方面,闯出自己的特色,却相对容易一些。比如一件产品,在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加工成本降低,就有了价格优势。许多家用电器是美国人的发明,但市场上卖得最好的往往是日本产品,其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过人的加工技术。这就启示我们,通过引进新产品技术,创造新加工技术,从而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后发优势之一。

如果我们硬要在新产品方面与国外大企业全面竞争,我认为是不现实的。因为许多国外大企业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达到数十亿美元,而且它们拥有遍布全球的研发网络。我们在研究与开发方面不可能投入如此之多的资金,即使我们愿意,也没有这么多的钱,也不可能拥有可以与国外大企业相匹敌的研发网络。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应该学习把技术人员的创造才华聚集到客户最愿意购买的功能上,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把抢占市场作为首要任务,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使科研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优势,依靠强大的反馈网络使产品贴近用户,完善研究开发体制,依靠销售收入和认股权,吸引和稳定一批优势人才;企业实力壮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更多地关注和投入经费进行面向未来的技术研究。

9.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关系

技术创新通常会产生和推动管理、生产组织的变革;管理体制,生产组织又对技术创新有着促进作用,二者有一种互动的影响与作用。例如,大规模的流水作业要求管理要协调各岗位的活动,要有时间的继起,空间的整合,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

不断创新的技术进程要求管理适时地进行变革,适时地作出反应。如果技术人员的创意不能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反应,那么这种技术的创意可能胎死腹中,至少会延误这种技术创意的实现,因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实现。而管理层如果能及时地组织协调,使技术创意得以发展和完善,也就大大地增加了技术创意实现的可能性。

知识经济所要求的管理与工业经济所要求的管理是有区别的。知识经济的信息传递系统需要快速而且准确,这样才能保证组织及时地得到所需信息,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努力。否则延误时机,企业便会被淘汰出局。

技术创新产生的新产品需要有相应的营销体系来加以推广,通过反馈而完善。没有组织和管理上的新因素的配合,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信息、人员都不能及时获得,创新便不可能实现,没有相应的营销体系,技术开发所获得的产品不能得到市场认同则更属可悲。

10.建设新企业与改造老企业的关系

技术创新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也是传统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比如在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通过加大知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工业”。世界大型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许多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技术创新配置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再不搞技术创新,就无法与强手竞争,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目前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共识,促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环境正在形成,其中包括:确立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完善鼓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和人才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是以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技术与产品,并大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为基础。在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就必须注意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只有各行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才能鼓励各行业大量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等多种途径来改造传统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