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事业在正义同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新闻事业在正义同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闻事业在正义同邪恶的交战中发展1971年9月林彪集团被粉碎后,代表人民利益的正义力量日益壮大,并同邪恶势力进行反复较量,尽力纠正“文革大革命”的错误,直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人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民群众自发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较为明显。

二、新闻事业在正义同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1971年9月林彪集团被粉碎后,代表人民利益的正义力量日益壮大,并同邪恶势力进行反复较量,尽力纠正“文革大革命”的错误,直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人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批判极“左”思潮、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正确主张。《人民日报》等不少新闻媒体内的正义力量战胜了邪恶势力,积极宣传批判极“左”思潮、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发表了一大批自己组织的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道或文章。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以第2版整版篇幅发表了署名“龙岩”的《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学习笔记》等3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批判无政府主义,全国不少报纸予以转载。对此,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密令其控制的上海报纸召开“工人座谈”,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座谈会纪要,并在报上发表反击“龙岩”观点的文章。1972年底,王若水不畏“四人帮”的权势,冒险犯难上书毛泽东,要求批判极“左”思潮。但是,毛泽东的回应是“极左思潮少批一点”,使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的计划不得不中途流产。

1973年7月至9月间,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都讲到孔子、秦始皇,指出林彪是“尊儒反法”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伙,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勾结形成“四人帮”,利用“批孔”之机,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手法,把批判矛头指向周恩来。在“四人帮”指使下,《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了一批文章,突出批“宰相”,批“折中主义”,实际上是攻击周恩来总理。在影射攻击周恩来总理的同时,“四人帮”又在新闻宣传阵地上吹捧吕后和武则天,以证明当代中国需要江青这样的人物。在这场变了调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操纵的写作班子异常活跃,成为制造舆论的得力工具,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和上海市委写作组等。这些写作班子以多种笔名[14]发表文章,新闻界出现“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的奇特现象。

与此同时,“四人帮”还制造了一些典型事件,推出了一些典型人物,在新闻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如辽宁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北京五年级小学生黄帅以及远航归来的国产万吨级远洋货轮“风庆”轮等。

1975年2月后,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对各行各业的混乱局面进行整顿,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了“以三项指示为纲”[15]的口号。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全国整顿工作迅速见效,但“四人帮”不仅不让新闻媒体重点予以报道,还指使新闻媒体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甚至提出“反经验主义”,反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干部和正在进行的整顿工作。8月14日,毛泽东在同一位教师的谈话中,说了对古典小说《水浒》的一些看法。“四人帮”借此大做文章,在全国新闻媒介上大批“投降派”,大批宋江,以影射邓小平。11月,“四人帮”用挑拨离间的办法,取得毛泽东的支持,提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问题。12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一文,批判他们所指认的“教育界的奇谈怪论”。这篇文章的发表,成了“四人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突破口。此后,邓小平的言行被不点名地公开批判。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民群众自发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但是,“四人帮”却严密地控制新闻报道,强调“不要突出总理”。11日,姚文元改变原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唁电的安排,硬压缩为半个版,另半个版刊载《文化大革命端正了北大科研方向》的报道。14日,即周恩来逝世追悼会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通栏题发表《大辩论带来大变化》的报道。这一天首都上百万人去天安门哀悼,而《人民日报》的1、2、3版竟然没有出现周恩来的姓名!此外,“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组,还在北京、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多篇影射性文章,其中《光明日报》在2月13日头版刊载的《孔丘之忧》公然写道:“让旧制度的‘哭丧妇’抱着孔丘的骷髅去忧心如焚,呼天号地吧。”在压缩悼念周恩来的新闻报道的规模的同时,“四人帮”继续指使各新闻媒介大量发表“批邓”的文章和报道。他们以“翻案不得人心”为中心口号,从多方面批判和否定邓小平为纠正“左”倾错误所做的整顿工作,“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成了邓小平在新闻媒介上的代号。3月5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沈阳部队指战员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消息时,删去了按照周恩来总理题词写的一段话。3月25日,该报发表《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消息时,出现“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字句,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愤怒。

4月初,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和抗议“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活动,声势越来越大,花圈、诗文、小字报铺天盖地。4月4日清明节,到场群众达数十万人之多。4月5日,群众的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报道《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把矛头指向广大群众和邓小平,称这是“一小撮阶级敌人打着清明节悼念周总理的幌子,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地制造反革命政治事件”。这篇报道,在全国人民中激起了极大的反感。人民日报社收到署名“一名现场工人民兵”的信,信中装着刊登这篇报道的《人民日报》第1、2版,在第1版上写着:“令人震惊!党报堕落了!”“从今改为:法西斯党机关报。”信封正面写“北京人民日报总编辑收”,背面写“请戈培尔编辑收”。此后,“四人帮”一伙在全国制造万炮齐轰邓小平的舆论局面。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在新闻宣传中突出他们自己,特别是美化江青,还伪造了一个“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16],在全国反复作突出的宣传。

70年代,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反复较量之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报纸的数量在1971年增加到195种,后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这一水准,1976年“文革”结束时为182种。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较为明显。1974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正式播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外语种数至1976年为39种,增加了12种,位居世界对外广播前列。农村有线广播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国农村基本上建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公社广播放大站为基础、联结千家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197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全国电视专业会议,确定了集中主要力量研制彩色电视,同时适当发展黑白电视的发展战略。之后,国务院批准筹建北京、上海、天津、四川4地建立彩色电视试播台,并决定以PAL为中国彩色电视暂行制式。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8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10月1日,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进行了彩色电视节目的试传。与此同时,大多数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开始恢复和建立正规电视台,至1971年全国电视台发展到32座,其中中央级1座,省级26座,省辖市级4座。1973年,我国第一个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在北京饭店建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代电缆电视的诞生。

【注释】

[1]1978年7月1日改名为黑龙江电视台。

[2]引自《中国共产党执政40年(1949—1989)》,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3]引自《事情正在起变化》,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25页。

[4]同上,第423—429页。

[5]引自《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载《人民日报》,1957年6月14日。

[6]引自新华社1957年8月1日北京电。

[7]参见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5页。

[8]引自毛泽东:《一九五七年的夏季形势》,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63页。

[9]引自毛泽东:《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页。

[10]《人民公社好》,载《人民日报》,1958年8月18日。

[11]引自毛泽东:《记者头脑要冷静》,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2页。

[12]毛泽东:《要政治家办报》,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5页。

[13]毛泽东:《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1957年3月10日),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8、190页。

[14]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有梁效、高路、柏青等;上海市委写作组的笔名有罗思鼎、康立、史锋等;中央党校写作班子的笔名有唐晓文、汤啸、汤新等。

[15]1975年5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钢铁工业座谈会代表时说:“毛主席最近有三条重要指示,一条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反修防修,再一条是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还有一条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

[16]引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76 年9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