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更加频繁,就业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有88.7%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地没有私房,大多居住在单位宿舍或租赁房。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上卷)

重庆市綦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刘井泉 叶嘉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流动,进城农民工群体的人口特征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区别于上一代农民工,呈现出许多显著特点。研究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以非农就业为主的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与改革开放之初进入城市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三高一低”特征。

1.受教育程度高

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时间普遍较长。以綦江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新生代农民工10.6万人,占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35%。其中受过初中教育的有2.6万人,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8万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75.5%,比传统农民工高40个百分点。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高职)、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2.1倍、3倍与2.3倍。尽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长,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专业技能缺乏。

2.择业要求高

第一代农民工出外打工主要是为了提高收入,获得比在农村务农更多的经济收益,对岗位无过多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都是抱着见世面、学技能的初衷来到城市,他们外出务工不仅仅是为了寻求生存,更主要是为了追求自己所希望的城市生活,打工目的兼有经济型和发展型,他们对工作岗位和收入有明确要求,期望从事轻闲且收入较高技术型工作,拒绝脏、累且收入不高的体力型工作。

3.流动频率高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频率更高。据资料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在一个单位最长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7年,新生代在一个单位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3年;第一代农民工平均每年更换工作0.26次,新生代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更加频繁,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抱着“守一家,不如跳三家”的想法,认为在不同的单位之间可以多学些技术,通过跳槽可以不断地学习许多实用的东西,还可以以此提高工资待遇,因此更热衷于跳槽。

4.对农村的认同度低

与直接脱胎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因此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号,但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既没有务农的愿望,也没有掌握耕作技术的热情,对农村的乡土认同也在减弱,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甚至持批评态度。在他们看来,外出务工经商才是年轻人的出路,在城镇购房定居才是年轻人的追求。

此外他们还存在着自主性强,自立性差,个性强,自觉性差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他们在就业能力上面的欠缺,主要体现在求职方面的错位挫折。即“身份”错位和“就业”错位。他们也不再像父辈一样甘于艰苦廉价的劳动,而更在乎实现自身价值和所在城市能否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待遇。他们的择业目标普遍高于市场需求,在重工资的同时也重软环境

二、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1.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在职业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不能获得比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他们就很难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就綦江区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绝大部分受过初高中学历教育,但职业技能还是相当匮乏。目前区内出现的用工结构性矛盾的突出体现就是技工供需矛盾。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由于涉及人力社保、农业、扶贫、工会、妇联、建委、群团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对培训专业、培训对象没有统一规划管理,对培训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挫伤了新生代农民工参训的积极性。

2.以住房和随迁子女教育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融入城市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但是由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远慢于房价的增长幅度,导致在城里购房成为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奢望。调查显示,有88.7%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地没有私房,大多居住在单位宿舍或租赁房。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3.职业选择迷茫、消费观念转型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犯罪高发人群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同时,他们由于受发展阶段、生活环境、教育状况、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择业观已发生崭新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突出地表现在消费观念转型上,他们不像老一代农民工一门心思挣钱,而是不满足于温饱,开始追求各种消费,他们极力想把自己变成城里人,消费心理开始转向前卫,对高档商品、时尚商品有较强的渴求。他们从小就脱离农业生产活动,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的低端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面对各种诱惑,他们更容易脱离正轨。

三、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关注他们的社会归属问题,建构一种合理制度并采取适当对策使他们顺利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对于推进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更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如果不能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身份制度进行改革,增加社会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包容度,使这部分离开了土地而又极富活力的城市“边缘群体”变成“城市人”,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满足于现状,从而会对现有的社会秩序提出强烈挑战。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制度规定全部剥离出去,改变当前以户籍或居住地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政策,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医疗、住房购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过程的所有环节都能得到一个公民所应受到的公平待遇和社会保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指导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能培养出的大量技能性人才,通过市场配置,在城乡间合理流动,能够迅速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并实实在在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綦江区将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1)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基地的建设。綦江区整合职教中心、医科学校、教师进修校、电大站等职业、成人教育资源,高标准的建设了新职教中心。

(2)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綦江区联合企业、社会力量,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基地,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感受到希望,体会到事业进步与成功的愉悦。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和特点,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确保培训的效果。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专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只有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技能,才可能在与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中专生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保持优势,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二是强化法规政策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三是文化基础知识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抗挫能力。通过这些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能够在城市呆下来,而且能在城市更好地发展下去,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3)搞好就业指导。要完善城乡就业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区域间劳动用工信息交流,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指导新生代农民工从自己的年龄、知识、技术等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就业岗位,尽量避免盲目、盲从带来的时间、精力等浪费和心理波动。

3.鼓励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必然会出现农村务农的青年劳动力缺乏,如果控制不好,必将出现城乡劳动力严重失衡,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不满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具有创业的激情,因此,需要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村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中有不少成功人士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丰富的经验,返乡创业有实力,一定会大有作为,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在农村大展宏图。

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传媒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传媒导向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弘扬社会正气,使之为转变社会风气,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各级各类媒体要广泛宣传中央关于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精神,让他们体会到他们这个群体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增强自信心;要联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城乡就业市场形势特别是城市就业市场前景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分析,为他们提供舆论疏导帮助;要扩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增加对农民工贡献的报道,以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上进心,引导市民客观的评价农民工;传媒也应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通过广播的形式开设咨询类、指导类、访谈类、信息类、新闻类等栏目,关注他们的生活,道出他们的心声,指导他们的心理困惑和行为偏差,宣传各种生活小常识和人际交流须知、公布各类政策法规、剖析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等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消费观,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指导自己的行动,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城市文明规范,树立新生代农民工良好形象,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促进他们的成长。

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支撑整个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导好他们的就业,不仅仅能够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更能为社会大发展提供合格的、大量的产业工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