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战略

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战略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编者按 2003年8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创建学习型社会专家报告会,邀请著名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专家连玉明教授主讲“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战略”。报告会上,连玉明教授围绕学习型社会理论、创建学习型城市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对常州战略的基本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在国际竞争这个大的格局下,是以城市群为单位进行竞争,是城市群和城市群的竞争。
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战略_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编者按 2003年8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创建学习型社会专家报告会,邀请著名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专家连玉明教授主讲“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战略”。来自全市各类学习型组织的相关负责人、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理论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各辖市区宣传部分管领导等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上,连玉明教授围绕学习型社会理论、创建学习型城市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对常州战略的基本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霞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前后,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市委书记范燕青、代市长徐建明分别会见了连玉明教授,并与他就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做了交流。

非常荣幸来到常州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些体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在这么多城市提出创建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真学还是假学;二是实实在在地学还是形式主义地学;三是短期行为学还是能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学。归根到底,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是创建学习型城市过程中大家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对常州创建学习型城市我们关注已久,昨天到今天我们与宣传部领导、指导委员会领导、各个牵头部门领导交流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实实在在的“实”。把这个“实”字概括起来讲,一是结合实际;二是实事求是;三是实实在在,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四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五是落到实处;六是见到实效。

今天上午市公安局领导交流经验以后,对我震动很大。用两句话概括:一是了不起,二是了不得。为什么说了不起和了不得呢?朱局长讲,公安局三大任务:打击、服务、保障。通过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确立了三个观念:人民至上的观念,人权至上的观念,法制至上的观念。公安机关的职能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一是从专政向服务转变;二是从特权向人权转变;三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举一个例子,朱局长讲刑事执法,说可抓可不抓的,不抓。讲行政执法,一不准擅自检查;二不准说不行。讲交通执法,一般情况下不准扣照、不准罚款,声音要低下来,态度要好起来。通过建设学习型机关能够把很多行政部门、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过来,是很了不起、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老百姓关心的东西。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什么是执政为民?李长春同志有一个讲话,他说:要把学习运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要不断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这个本质,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要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抓落实。这是衡量我们真学“三个代表”还是假学“三个代表”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公安局的这个创建,就是真学“三个代表”最具体的体现。

最近,常州在搞“新机遇,新跨越”大讨论。常州人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去年5月,我在大连召开的建设学习型城市论坛上讲了一个观点,当时李全林书记在场,我说“十年之内看苏州,十年之后看常州”。为什么这样讲?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远一点来看。学习型城市教给大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塑造每一个人必须具有“三只眼”:第一只眼,有眼光,看得远;第二只眼,有眼界,看得宽;第三只眼,有眼力,看得深,看得准。有这“三只眼”,对问题才能看得透,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望远镜观察法认识常州

大家都是常州人,太了解、太熟悉常州了,习惯于站在常州看常州。今天要跳出常州看常州。用望远镜的方法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我看到的是两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区域一体化。认识常州、理解常州、发展常州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这两个大背景下进行。究竟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的本质概括起来讲,一是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告诉你的是一个世界市场,我们面对的不是常州的市场、长三角的市场,也不是中国的市场,而是全球的市场。二是国际规则。我们遵循的市场游戏规则,是国际规则,不是常州的规则,也不是某一个领域制定的规则。那么世界市场和国际规则这两大特点告诉我们,现在的竞争是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这个大的格局下,是以城市群为单位进行竞争,是城市群和城市群的竞争。对我们国家来讲,正在形成三大城市群,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大北京城市群。我想围绕三大城市群谈几点认识:

先谈一谈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江浙15个城市(后又增加一个台州)共同组成的。现在的长三角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国际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归纳起来讲,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是长效的联动机制;三是持久的竞争优势;四是开放的市场体系;五是一流的执政水平。

珠三角现在落后于长三角,但是有四个动向值得注意。一是大佛山的形成。佛山把顺德和南海撤市改区了,就像常州把武进撤掉一样。当时把武进划成区以后,我的心里震动了一下,感到常州这个动作预示着在10年后常州将变成一个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我讲一组数字,到2002年年底,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是37.7%。说明中国大概有4.6亿城市人口,8亿多农村人口。按照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计算,到202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就是58%左右,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将增至8亿—9亿,要求必须有200个能容纳3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或300个能容纳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现在根本不可能。所以像常州这么大的城市不能翻一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能得翻一倍半,人口就在1000万左右,要做好这个准备。二是深圳提出国际化。深圳国际化是珠三角大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三是深圳和香港一体化。温总理专门就香港和内地的合作问题,搞了一个CEPA协议,这说明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四是德江书记在广州要推行的不是珠三角城市群,是大珠三角城市群,或者说是泛珠三角城市群,建一个华南都市圈。珠三角的这些动向值得我们注意。

再看大北京,当然差了一点,还提不上一体化,但有三大契机。一是京津合作。一旦北京和天津合作,很“可怕”。现在是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它俩在对抗,没有竞争力。但是,一旦合作起来就非常有竞争力。二是奥运会。北京能不能利用2008年奥运会这个契机打造一个新的奥运圈。三是北京、天津、河北有一个交叉的地方是廊坊。廊坊地区的开发如果按照特区模式进行,中央再给政策,那么就会成为京津冀最大的一个支点,会拉动整个大北京的建设。从区域一体化,尤其是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来看,我们要看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基本形成了共同市场,一定要把常州放在这个共同市场中去考察、去认识,不要孤立起来看。必须看到现在的稀缺资源,比如人才、资金这样的要素正在向长三角集聚。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以后有1/3的人愿意首先选择到长三角地区工作,有1/4的人愿意在北京工作,而愿意到深圳工作的人只有1/9。所以看一个城市的发展要看一个城市的形态,不要看经济总量。比如深圳现在的GDP3000多亿,全国排第三,但是深圳是一个衰退型的城市,常州GDP只有700多亿,但它是一个成长型的城市,而且常州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用放大镜观察法解读常州

我们再用放大镜观察法去看常州。归纳起来讲叫“一地三城”。“一地”是现代制造业基地,“三城”是学习城、数码城、大学城。对“一地三城”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认识。

1.从“世界岛”理论来认识常州。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格局下,每一个城市是一个岛,这个岛集聚、辐射、流通、增长的能力和世界市场的每一根神经都密切相关,每一个动作都会牵扯到世界市场的动作,这就是“世界岛”理论。那么,运用“世界岛”理论我们要看一看常州提出现代制造业基地能不能形成。从世界市场看,我们已经观察到,全球产业正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全球制造业由于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从欧洲转向美洲,从美洲转向亚洲,从东南亚转向中国、转向内地,现在正在由东亚向长三角、内地转移。这个产业梯度转移趋势,世界制造业东移中国大的趋势不能改变,但是制造业东移中国,不等于就是要转移到常州。不是你提出来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基地就会转移到你这里。能不能成为制造业基地,关键要看两点:一看有没有承接制造业基地的条件;二看有没有承接制造业基地的能力。要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厂,现在不是愿不愿意,而是有没有资格。举一个例子,我们不要和苏州比,也不要和无锡比,我们和江西的南昌比。南昌市委、市政府今年正式提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认为南昌最具备条件、最有能力。它有什么条件呢?南昌市委书记讲有五个优势:(1)区位优势。南昌区位最好,好在南昌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的交汇点;(2)市场优势。以南昌为中心,建立了一个6小时经济圈,在这个6小时经济圈内拥有4.5亿人口,每年拥有12万亿工业品的消费潜力;(3)低成本优势。水、电、气、土地、人力资源在周边是最低的;(4)投资环境优势。投资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5)生态环境优势。南昌是周边地区唯一的生态花园城市。除了这五大优势,南昌在现代制造业基地方面还有五大能力:(1)工业项目园区化;(2)资源配置市场化;(3)企业主体民营化;(4)企业竞争集群化;(5)产业发展链条化。可以看出,现在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常州不仅是跟苏州、无锡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但是不要怕,常州的优势是任何城市都代替不了的。南昌讲得很好,逻辑非常严密,但是有一条,假设和前提是错误的。听了以后非常振奋,但是干不了。因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和南昌没有形成一个共同市场,不是区域一体化,不可能互动。要素资源没有互动性,就不可能形成优势。但是动向要看到,要看到人家的信心。

2.从“中心-边缘”理论来认识常州。我们不要总把常州作为边缘,总想到是长三角的边缘,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是长三角的中心呢?你要把自己确定为中心,别人都是边缘,用自己的中心去整合边缘。如果把自己认为是边缘,当然别人是中心了。只有当你认为自己是中心的时候,他人才是边缘。为什么常州创建学习型城市会搞得这么好,重要的一条是我们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通过“中心-边缘”理论要认识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问题。常州的制造业要有三个基础、五个转变。这三个基础是产业基础、产品基础、技术和人才基础。五个转变是:(1)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我们大中型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这个国字一定要改成民字;(2)从企业集群向产业分工转变。制造业讲的是产业链,是一个产业链条。制造业不像小商品以企业集群为主,制造业不仅讲企业集群,而且讲产业分工,看是不是形成产业链;(3)从工业体系向市场体系转变。要形成具有常州独特的、开放的市场体系,要整合南京城市圈、苏锡常州城市圈,包括上海、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体系;(4)从本土化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常州现代制造业有两根“软肋”:一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把这两点搞上去,常州就上一个台阶。(5)从常规发展向跨越式发展转变。

3.从“增长极”的理论来认识常州。看一下产业战略、产业选择。无论是“世界岛”理论,还是“中心-边缘”理论,最后都要落到一个增长极上,要看是否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增长极就相当于蒙古包中间的支撑物,这个支撑物的高度决定了蒙古包的面积。支撑物越高,面积就会越大。所以增长极非常关键。用增长极的理论来看现代制造业基地对“现代”怎么理解。从制造业的角度讲“现代”,一方面是这个东西越新越好,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越高越好。但是在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按照字面上的含义去理解。制造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一个产业配套、产业分工的产业链。我们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制造业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条,这个链条有一个互动过程,就是一个产业链条推动另一个产业链条,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推动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会用第一次的投资引起第二次的投资,这叫再投资现象。因为它是产业链,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要配套。但是,在整个制造业的环节中,有两个环节非常关键:一是现代制造业产业链条最薄弱、最要害的环节是什么?二是能引起这个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的环节是什么?然后把这两个环节交叉,看这个交叉点是什么?这个环节就是人才和技术。这既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又是产业链条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抓住技术培养人才,抓住人才发展教育,抓住教育来整合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形成产业,使制造业的投资通过职业教育的产业能够引进再投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增长极。所以,职业教育、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培育,职业教育是产业链。这个链条的延伸就是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长板”。

再比如,现在规划大学城。我们的整个职业教育战略、建设学习型城市基础已经形成一个浓厚的气氛和良好的条件,但是要深入下去,形成增长极。企业竞争中有一个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长板决定,而是由短板决定的。长板再长,短板如果很短,水还是会流出来。所以很多企业、产业都在补短板。但是,常州绝对不能补短板,常州要做长板。职业教育是制造业里面的一块长板,要继续把这个长板做长,然后用这块长板去整合别的地方的长板,做成一个新木桶,装得水就更多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就是要通过知识战略扩展资源的整合半径,知识战略就是“长板”。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解决问题的落脚点。通过两种方法和三个角度观察常州实现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我感到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1.产业战略。什么是战略?战略不是说你应该干什么,而是不应该干什么。战略就是学会放弃。常州要想真正地发展,在战略上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什么叫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家请我讲课,一下飞机就说,你看我的企业怎么样,这些广告牌都是我的,医药、化工、农业、工商,各个行业,非常齐全。我说,你还差一个军工,你再搞一个军工就全了。大家讲品牌战略。什么是品牌?品牌就一句话,干一件事,说一万遍,让十万个人知道。所以常州最紧要的是产业的选择。

2.人才市场。要把常州的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然后把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本。在制造业上有一个误区,有一个错觉,总认为制造业将来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实际是错的,现在是什么时代?是一个资源流动的时代。制造业在常州,青海、甘肃的劳动力不是来了吗?劳动力是可以流动的。所以劳动力不是制约你的根本因素,关键是能把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本,通过人力要素的集聚,最后使人才资本化。

3.竞争环境。今年我们提出优化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就是“一高一低”:投资成本要成为洼地,政府服务要成为高地。把这“一高一低”解决了,就好办了。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讲法叫经营城市,经营城市的本质就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为什么我讲公安局了不起,公安局讲不准罚款,不准擅自检查,不准说不行,这就叫“环境”。

4.联动机制。作为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之一,常州在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和长三角共同联动,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常州现代制造业的贡献和对长三角的贡献密不可分。从城市的观点看,有四个功能:一是集聚功能;二是辐射功能;三是流通功能;四是增长功能。这四大功能和长三角建立一个长效互动的机制最为关键。一是“抓大放小”。常州人的观念是“迈小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要把“小”字去掉,要“大战略,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别人已经上了跑道跑了三圈了,你才上跑道,怎么能跑得过别人,一定要迈大步。二是改变规则。牢牢掌握规则的制定权,别人在跑道上跑了三圈了,你才上跑道,能成为冠军吗?不可能。怎么办?改变游戏规则,掉转头不就是第一名了吗?要学会改变坐标系,学会迈大步。

(5)城市文化。昨天和张部长交流的时候,有一点让我很振奋。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先进文化形态的创建相结合,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常州文化要进一步的梳理。按照现代制造业的要求重新梳理,通过城市文化、市民精神讨论最后梳理出一个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文化形态。通过对常州现代制造工业基地的认识,我感到常州要实现跨越,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最大的差距是认识的差距,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最大的障碍是观念的障碍。把这六个“最大”解决了,常州的新跨越就上去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六个“最”,解决好这六个“最”。

接第一个问题,我们把城市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成长型;二是停滞型;三是衰退型。我认为常州是成长型,而且现在基本上进入高速成长期,但是常州有的时候是“尾灯战略”,叫“灯下黑”现象。为什么这样讲?我把这个“灯下黑”现象概括成三个问题:一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二是能力不够,动力不足;三是政府不强,市场不活。什么叫“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我概括为“一高一低、一快一慢、一多一少”。“一高一低”即现代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高,公共事业和配套服务的建设档次低,二者的矛盾比较突出;“一快一慢”即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建设速度慢,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一多一少”即基础设施的“欠账”多,老旧城区改造少。从能力和动力来讲,整合能力不够。整合就是借鸡生蛋,借风行船,借光照明,这三个“借”字常州有差距,如果和苏州、无锡比,可能就差在这三个“借”字上;什么叫“能力不够,动力不足”? WTO以后,我们说“狼”来了,“狼”都哪里去了?要整合国际资源,第一要学会“引狼入室”,常州引来多少“狼”呀?第二要“与狼共舞”,能不能与狼共舞呀?第三要“狼狈为奸”,狼是前腿短,狈是后腿短,结合在一起就是优势互补,这叫整合。所以,常州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还要在整合上下功夫,在整合上有大动作;什么叫“政府不强,市场不活”?我们把城市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尤其在苏南这样的地方,是市场主导的经济,为什么市场不够活?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还有差距。所以,怎么样进一步发展民本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发展民营企业是最紧迫的任务。怎么样进一步盘活国有资本,激活民间资本,用活金融资本是关键。

用学习型城市发展常州

1.关于学习型城市的四大理念。

从常州建设学习型城市实践来看,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这两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但是后两个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三个理念是树立知识共享理念,推动知识便利化。什么是知识便利化?每一个人都要成为知识的享有者、传播者、接受者和使用者。便利化的前提是共享,怎么样才能知识共享?首先是知识的分工,专业化分工,我学的东西你不知道,你学的东西我不知道,然后我把知道的知识流动到你那里,知识不就共享了吗?知识共享的前提就是知识流动,知识流动的前提是知识分工,通过知识分工进行知识流动,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共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专到通再到专的过程,就像读书一样,从薄到厚再到薄。学习型人才最终看专业化,而不是看是不是通才。看一个人不是看你懂什么,而是看你不懂什么。当领导一个重要的指标,首先要学会不懂,除了会当领导什么都不应该懂,有些领导是什么都懂,领导是政治家、战略家。懂也要装不懂,不要不懂装懂。第四个理念是树立人才价值理念,推动人才资本化。学习型社会通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个性化的、全面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落脚点是什么呢?是实现人才价值。

2.关于学习型城市的三大模式。

(1)大连模式。我们把它总结为环境革命、学习革命、新城市革命三位一体模式。九十年代大连从一个老的、旧的、破的重工业基地变成一个生态型、环保型城市,进行了一次环境革命,用环境革命塑造了城市品牌。孙春兰书记到大连后,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以学习革命打造人才高地。今年大连又提出大大连建设,以新城市革命再造空间优势。所以我们把大连模式叫作“三驾马车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三驾马车”,一是环境革命,二是学习革命,三是新城市革命;在这“三驾马车”运行过程中,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是创建学习型城市,一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2)朝阳模式。北京市朝阳区在今年2月份提出三大任务,即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区,深化改革开放。3月18日到22日朝阳区四大班子的20多位领导来常州学习,3月27日正式启动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4月9日,区委、区政府正式下发文件。朝阳区把建设学习型城区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区委书记李士祥讲,建设学习型城区,要“想问题、抓落实、找规律,力戒形式主义”,“边学习、边转化、边促进,务求实效”,这是他对建设学习型城区提出的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我们总结朝阳模式为三个结合高标准创建学习型城区,即建设学习型城区和物质文明相结合,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区和政治文明相结合,强化基层党建;建设学习型城区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深化文明城区。

(3)常州模式。我把常州模式叫作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长效联动模式。归纳为三条:

一是用机制来激发社会学习力。我们总结为五大机制,六个结合。五大机制:①党政一把手总负责的推进机制;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示范机制;③上下互动社会参与的组织机制。昨天张部长介绍,什么叫内外互动?从外部看,动员大会、层层推进会、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从内部看,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内外联动,上下推广。④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动力机制。⑤三位一体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政府拿一块儿、社会拿一块儿、自己拿一块儿,建设学习型城区要用钱来保障。我问一个企业,一年拿多少钱呀?他说不算差旅费要拿100多万。六个结合:即一把手总负责和部门一齐抓相结合;思想发动和行政推动相结合;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紧张学习相结合;组织全民学习和重点抓好六支队伍相结合;构筑大众学习平台和建设人才高地相结合。

二是用整合增强组织创新力。在整合问题、创新问题上,我认为常州是“三贴近,五创新”。“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像小巷访谈、谈心亭、新市民夜校、科普楼道、文化长廊,都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生动事例。学习型城市评价看三个指标,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钟楼区的“新市民夜校”很了不起,它是为外地的民工创办的,能把民工叫新市民,不容易!作为一级政府能够提出来你不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和新市民这是多大的差别!多少年来对农民、农民工的歧视,现在能尊重他的权利、身份,就这一点足以说明学习型城市的实效。

常州建设学习型城市还体现在五个创新上:①理论创新。常州有很多经验,把经验再提升一步就是理论。比如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就是常州创新出来的;②载体创新;③制度创新。我记得李全林书记三次大的报告,一个主题就是“变革·创新·发展”。④管理创新;⑤文化创新。即建设学习型城市如何和先进的文化形态相结合。

三是用知识战略来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三大战略实现三个提升。①学习城知识战略;②数码城知识战略;③大学城知识战略。通过三大知识战略实现三个提升:①提升城市形象;②提升城市价值。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一看城市有没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二看城市有没有更高的生活水准、生活质量;三看城市能不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③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学习城、数码城、大学城”知识战略的实现最后推动常州城市形象提升、城市价值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

4. 关于常州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落脚点。

我想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就是用知识战略来塑造常州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怎样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怎样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进行对接和融合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首先,以现代制造业这个战略目标为参照系确立“大开放观、大学习观、大教育观”。现在是常州大学城,将来要办成大学常州城,常州处处是大学,处处是学习基地,处处是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不光是搞一个大学城,大学城只能容纳7万人,一个7万人的规模和350万人的规模相比,还差很远。常州重要的问题是把350万人中多大的比例培养成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来适应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把常州350万人中多少人要培养成长三角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双栖人才,要为跨国公司培养多少人才。其次,常州的教育战略应该以职业教育为核心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讲金台市现在还很落后,和昆山、江阴、太仓相比还有差距,那么金台能不能率先迈开大步子,把金台市办成职业教育基地;再次,以解决就业和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最后使职业教育更加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在确定常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候,我们把着眼点不能放在常州,要放在长三角地区,要放在整个制造业东移以后,在中国这个范围内怎么去为中国的制造业培养人才。常州的职业教育基地不应该是常州的基地,应该成为长三角的基地、全国的基地、世界跨国公司的基地,让所有的劳动力首先集聚到常州,经过常州职业教育的培养,再辐射到全国,这样常州的教育产业就发展起来了,就能够通过制造业进行教育产业链的带动,通过制造业拉动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样,城市产业结构、产业支撑就能找到一个制高点,找到一个增长极。

(2003年8月12日在常州市创建学习型社会专家报告会上的主题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