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型城区与城市竞争力

学习型城区与城市竞争力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6月8日,朝阳区委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缔结战略伙伴关系。2007年12月29日,朝阳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签署区院共建协议。朝阳区委、区政府能够做出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决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创建学习型城区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北京市尤其是朝阳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对城市领导、城市首脑来说,有价值的城市就是最好的城市。
学习型城区与城市竞争力_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编者按 2003年3月27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应北京市朝阳区委邀请出席北京市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启动仪式暨主题报告会,并做题为《学习型城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主题报告,区委书记李士祥做重要讲话,从此拉开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与朝阳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全面合作序幕。4月9日,朝阳区委、区政府做出《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决定》,连玉明院长担任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12月19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与中共朝阳区委发起举办了“中国学习论坛首届年会”,发表《学习型城市发展宣言》,连玉明主编的国内首部《学习型社会》理论专著正式出版首发。2004年6月8日,朝阳区委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缔结战略伙伴关系。2007年12月29日,朝阳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签署区院共建协议。2009年7月8日,朝阳区委批准成立北京市朝阳区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连玉明出任首席顾问。2009年10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感谢朝阳区委、区政府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创建学习型城区的一些体会。朝阳区委、区政府能够做出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决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创建学习型城区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北京市尤其是朝阳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朝阳,正处在城市加速成长期的后期。也就是说,如果把朝阳的发展过程用成长期来界定的话,那么她处于加速成长的后期。这个阶段如何加快她的发展,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升她的能力,二是如何寻找她的动力。世界城市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城市化率介于30%—70%之间时,表明这个城市处在成长期。当一个城市进入加速成长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能力有限、动力不足。这个时候一定要在增强能力、增加动力上下功夫。

那么,这个动力从哪里来?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城区来获得。因为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城市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生产力发展了,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的发展才有条件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可以为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城市不断创新,它是城市发展不竭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学习型城区的目标是追求知识发展,追求创新发展,追求人才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追求先进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今天的朝阳,正步入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拉开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序幕,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朝阳的城市形象。看一个城市就好比看一个人,看一个人我们会说这个人的形象比较好,那么他的本质怎么样呢?大家也许会说,这个人自信、深刻、有思想、有智慧、有知识、有品位。城市也是这样。虽然这个城市很富,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内涵,而内涵的本质是人。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一个居住着低素质人的城市,绝对不会是高品位的城市。一个高品位的城市必然居住着高素质的人。

在对城市发展的研究中,我们把城市分成了五个层次:一流城市经营“形”,也就是说第一流的城市经营的是品牌、形象和文化;二流城市经营“人”,第二流的城市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经营;三流城市经营“市”,第三流的城市将城市经营成一个市场,供需两旺,非常有活力;四流城市经营“城”,就是建设高楼大厦。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属于第四类城市;五流城市经营“官”。什么叫“官”,也就是政府管制、行业垄断、行政审批、地区壁垒、地方保护,这些都是以官本位为中心来经营的。创建学习型城市就是要使城市的品位、城市经营的形态不断地从第五个层次逐步地向第一个层次迈进。

第二,有利于提升朝阳的城市价值。对城市领导、城市首脑来说,有价值的城市就是最好的城市。企业最终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就是好企业。那么,一个好的城市就是城市价值最大化。看一个城市,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叫高层次?什么叫低层次?这里有三个衡量标志:

一看这个城市是不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种经济实力如果用指标来衡量的话,第一看GDP总量,第二看人均GDP,第三看GDP密度,即地均GDP。也就是不仅看人均GDP有多少,也要看面积和GDP间的关系。比如在国外,看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是看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多大,而是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资本密度和GDP密度有多大。即每平方公里吸引多少投资额和生产多少GDP。第四看GDP增长率,第五看GDP贡献率,即朝阳GDP总量占全国GDP的多少,或者说占到北京市GDP的多少。朝阳区应该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是火车头是有指标的。你的GDP是不是能够达到北京市GDP总量的15%—20%,这是火车头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还有其他指标,但这是一个硬指标。所以城市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不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二看这个城市是不是具有更高的生活水准,能不能保证城市居民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结尾“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全面小康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看这个城市能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城市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就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所服务。城市最大的功能就在于为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机遇。朝阳区和别的区、北京市和别的城市到底有没有差异?差异在什么地方?最终就看你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有多少。这个指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你能够提供多少高层次的就业机会。举个例子,我们把朝阳区所有的白领数加起来,和某一个区白领数相比,哪一个数更大?数量越大,表明提供的就业层次和发展机遇就越多。再把所有白领的工资加起来,和另外一个区所有白领的工资总数相比,哪一个总量大,那么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就多。所以,创建学习型城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现朝阳的城市价值。

第三,有利于提升朝阳的综合竞争力。看一个城市能不能实现城市价值,主要是看这个城市有没有竞争力。一个城市有没有竞争力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没有实力。就是上述的五个GDP。

二是有没有能力。比如说集聚能力,尤其人才、资本、信息等稀缺资源和要素能否聚集到朝阳。其次是扩张能力,即辐射的能力;再次,是流通能力,吸纳外部资源和输出资源怎么样;最后是增长能力。这四种能力综合起来就是城市能力。

三是有没有活力。城市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活力。举个例子,用职业企业家的数量来衡量。比如朝阳,看城市是不是有活力,可以看城区内职业企业家有多少。所谓职业企业家是指:一是企业家必须来自于市场,而不是来自于政府,也就是该企业家是从市场上来的,而不是政府任命的;二是职业企业家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积淀,暴发户不行,他不会给城市带来活力;三是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不是个体户的概念,也不是小型资本家的概念。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叫职业企业家。职业企业家人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有没有活力。

再讲一个概念叫城市的居住者结构。也就是说,看一个城市,不要看城市有多少富人和穷人,而是要看这个城市有多少中产阶级。用十六大的话来说,就是中等收入阶层。如果这个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数量是持续不断增长的话,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有活力的。如果这个城市居住者结构是两头很大、中间很小,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一个衰退的城市。

四是有没有潜力。除了城市的活力,还要有城市的潜力,有潜力才有发展的后劲。比如说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信息化率、知识发展、城市功能、可持续发展,等等。

五是有没有魅力。城市魅力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内容。比如城市品牌。如果给朝阳做一个定性的分析,我认为实力很强,水平较高,活力、潜力都不错,但是魅力相对差一些。朝阳品牌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品牌是最大的城市价值。举一个例子,一亩地在一般品牌状况下是6000元,但是如果品牌价值高,那可能会10000元。品牌是最大的投资吸引力,品牌是最大的投资环境。朝阳不是在优化发展环境吗?品牌是最大的投资环境。如果把品牌搞好了,那么这是最大的财富

提升城市品牌就是要增强城市的开放度,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美誉度,提升城市首脑的影响力。领导是最大的生产力。领导的品牌是最大的投资环境。昆山是全国最优秀的投资环境城市之一,是最大的台商集聚地。昆山的投资环境从哪里来?举两个例子。据新闻媒体说,每一位台商几乎都和市长、市委书记共进过早餐。每一位台商都有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手机、办公室电话、秘书电话和家里电话号码。这就是服务。服务最重要的不是我有什么,而是你要什么。只要你需要的,我都可以为你提供,而且随时可以为你提供。这叫大规模定制,个性化服务。也就是量体裁衣,为你提供切实的服务。最好的投资环境就是盈利环境。也许我什么都没有,也缺少优惠政策,但我们能让企业盈利,创造一个盈利环境,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001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近中央领导在多个场合讲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曾庆红最近指出,“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型政党来导向、来推动”。最近,教育部公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报告,也提到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而且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这些背景都说明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从上海第一个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到目前有38个城市的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如南京、常州、苏州、杭州、大连等在创建学习型城市方面走在了前面。这些城市都是经济发展快、城市功能强、整体素质高的领先地区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们都在为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都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来抓。

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城市,概括起来讲有三大理由:

第一,创建学习型城区是适应城市转型的需要。我们国家用了20年时间,从落后的、封闭的、计划的经济体制,向开放的、现代的、市场的经济体制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来认识当前城市面临的历史方位,也即怎样把握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基于两个判断:一是世界向何处去,二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两个基本判断,有利于更进一步认识创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世界向何处去,我们的判断是三个基本不变:一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基本不变;二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变;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环境基本不变。这三个基本不变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对于中国向何处去,我们的判断是三个新阶段:一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标志,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二是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如果说前20年,中国是以改革促开放,那么在未来的20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10年的适应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开放促改革。三是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这三个新阶段意味着小康社会是市民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全面小康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城市化来实现。

这个结论还意味着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转型。这种转型大概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和人的劳动力。这是一次个人转型。

第二次转型从1992年开始,以邓小平南行讲话为标志,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行企业转型。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基本得到了改造,民营、外资、股份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大量出现。这是一次企业转型。

第三次转型从2001年开始,以中国加入WTO为标志,进入城市转型期。这一次和前两次不一样,这次转型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WTO为标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构建新的城市治理结构为主体。在第一次转型期,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政府。那时政府起主导作用,当时的社会治理结构就是政府主导。在第二次转型期,主导社会的是两种声音: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企业和政府基本上形成一个对等的、互动的良性结构。在第三次转型期,从现在开始到今后很长时间内,将有三种力量主导社会: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社会组织,即NGO: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和社会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的、全新的城市治理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相互对接为主要途径,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建学习型城市是适应城市竞争的需要。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时代。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竞争时代有三大定律:一是赢家通吃。谁是赢家,谁就有更多的资源,就能吸引更多的财富。二是快鱼吃慢鱼。现在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竞争要靠速度。比如前些年上海市颁布了一个条例,从某固定时间起,1吨重的卡车不能进市内。就在条例生效的第一天,日本0.9吨的卡车运到上海。这就是快鱼吃慢鱼的案例。学习型组织有一个著名定律,即“如果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就等于死亡”。也就是要求学习的速度要大于或起码等于变化的速度。三是以小搏大。规模大不见得好、资源多也不见得好。中国东部、中部、西部,最穷的地方资源最多。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多往往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质量的高低,在于内涵的多少。学习型城区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加速内涵的增长,以小搏大。学习型并不是包治百病,它是一个支点,一个加速器,一个增长极。如果利用好这个支点,就能四两拨千斤。

目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城市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WTO和全球化加速了城市竞争,使城市的风险在不断增加。WTO打破了原来城市的秩序。原来的城市是封闭的,它的生产要素、资源要素是不流动的,它的结构是超稳定的。但是WTO以及全球化的规则使生产要素、资源开始流动。这种资源的流动增加了城市结构的不稳定性。最近奥委会有关人员找我,想了解在北京的跨国公司总部向上海迁移的原因,是不是投资环境出了什么问题。我想,现在是一个竞争时代,竞争不仅与自身的能力有关,重要的和对手的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整个竞争的态势有关。对跨国公司来说,是全球战略,什么地方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它就会到什么地方投资。因此,优化投资环境,不仅要注重自身建设,更重要的是研究对手。所以,WTO使城市的风险不断增加。要使生产要素从超稳定结构转化为动态的平衡,是比较难的。不仅要关注今天会怎样,更应该关注明天会怎样。城市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动态结构十分重要。中国的城市有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向,就是深圳正在走向衰退,深圳开始从成长型向衰退型转折,并会出现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就意味着原来资源要素从开始的输入到现在的输出,城市的风险不断上升。尽管她的市长、市委书记讲她是坚强的、有魅力的,但是市场是最无情的。

第二,城市在吸引稀缺资源的时候,面临的竞争者会越来越多。总体来讲,国际资本和国际社会是一个资本过剩、社会财富过剩的市场,它必然要流向一些国家,但流向谁,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流向中国的时候,是流向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大北京?流向北京的时候是流向朝阳、海淀还是宣武,那就看谁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在城市面临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下,怎么应对,怎么优化投资环境,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这里,我讲四点意见:一是全球化。一定要建立零距离竞争的意识。不要以为上海离北京很远,实际上对跨国公司来讲,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的距离是一样的。二是专业化。一定要进行产业分工。专业化意味着战略定位,要找到你自己的制高点。三是个性化。一定要找差异,你的特点是什么?你的差异在哪里?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四是人性化。以人为本,提升你的品质。这是应对两大挑战的唯一出路。

我们再来看一看当前城市竞争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刚才讲到,朝阳区现在正处于加速成长期的后端。就是说,城市的发展不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它的发展模式是平台扩展。就是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进行下一周期的平台扩展。现在朝阳区的发展是从平台扩展的加速成长期到了平台扩展的成长关键期,接近于质的飞跃。我们预测,朝阳区大概还有3—5年就会有大的质的飞跃。这时候在能力和动力方面一定要加速它成长,让它跃过去。能力和动力越强,飞跃的幅度就越大。这需要找到一个拐点。所以,这时我们要认识自己,更要认识别人,看看整个中国城市竞争的态势是什么。

我们把中国城市竞争的基本态势归纳为五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从市场竞争转向战略竞争。战略是制高点。现在不是打战役,而是攻克制高点。城市的人力、财力、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先攻下“上甘岭”,找到朝阳区的制高点。北京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构建首都经济的模式。我个人认为,首都经济这四个字,意味着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合中央资源。既然是首都,那就不是北京。二是整合全国资源。首都不是北京的首都,而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三是整合国际资源。不仅包括中国,也要辐射世界,而不是仅限于北京的范围。朝阳区也不例外,应该在首都经济的框架内,跳出朝阳看朝阳,去整合中央资源、全国资源、国际资源。另一方面,战略意味着学会放弃。战略不是什么都能干,战略是干你能够干的事情。战略不是你应该干什么,而是你能够干什么。没有能力干的事情,再好也要放弃。战略意味着领导者一定要有市场预见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领导应有三只眼,第一只眼是眼界,要看得宽;第二只眼是眼光,要看得远;第三只眼是眼力,要看得深、看得准。

第二个趋势,从人才竞争转向模式竞争。原来比谁的人才多,现在讲资源的整合模式。原先是比谁的资金多,现在是比谁吸引资金的机制好。机制和模式是决定一个城市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盈利模式、发展模式很关键。长三角城市群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奇迹般创造了“苏南”模式、“杭海”模式、“昆山”模式、“温州”模式。北京有模式吗?朝阳区发展的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需要研究的。

第三个趋势,从资源竞争转向知识竞争。原来认为资源就是竞争优势,谁垄断的资源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现在变了,现在强调知识的价值,强调学习力,强调创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能力。学习力、创新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

第四个趋势,从权力竞争转向规制竞争。原来是谁有权、谁的权力大,谁的竞争优势就强。现在的赢家是规则的制定者。谁能制定游戏规则,谁就是赢家。举一个例子,比如房地产,为什么房地产的赢家总是那些人呢?王石、冯仑、潘石屹等,因为他们学会了制定规则。在竞争社会中,要么改变自己的坐标系,要么改变别人的坐标系。跟在别人后边跑是永远也不可能当第一名的。别人已经跑了五圈,你才刚上跑道。要当第一名,只有改变游戏规则,掉转头,你就是第一名,别人跑得越远,离你的距离就越远。

第五个趋势,从对抗性竞争转向合作性竞争。合作性竞争强调共赢,不是你死我活,你赢我输,而是双赢、多赢和共赢的模式。对长三角、珠三角、大北京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来做一个比较,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

先讲长三角城市群。

从竞争角度来讲,长三角是北京真正的对手。长三角现在已经具备国际化的竞争优势,被国际誉为第六大世界城市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具有六大特点:

第一,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长三角覆盖15个城市(地市级以上),土地面积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是它创造了全国GDP的18%。2001年,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占到了全国的1/4。拿其做一个标准比较的话,朝阳的GDP能不能占到北京GDP的18%?朝阳的财政收入能不能占到北京的1/4?具有这样的实力才能叫龙头、排头兵、火车头。

第二,有超级经济巨人群。长三角有一个超级巨人是上海。上海的GDP总值去年是5,000多个亿。还有五个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它们的GDP每年都在1000个亿以上。还有五个小巨人:绍兴、南通、常州、嘉兴、镇江,它们的年GDP在500个亿以上。它们组成一个超级经济巨人群。

第三,最具有活力和潜力。根据初步统计,到2001年底,江浙沪的三资企业有70000多家,世界500强有400多家进入长三角,其中上海有184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地区总部。它的合同利用外资超过1500多亿美元。

第四,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长三角之所以能够在全国领先,就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创造经济发展新的模式,比如说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昆山模式,最近又创造了杭海模式。就是杭州和海宁在土地重组中的新型合作模式,这个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借鉴。杭州现在要扩展自己的地盘,海宁是一个县级市,不归它管。现在用行政的方法去划拨土地是不可能了,那就用市场的办法——买地。杭州用市场的方法买了海宁3000亩地,我既然能买你3000亩,我就能买你30000亩,既然能买你30000亩,那我就有可能把整个海宁市买下来。杭海模式某种程度上来讲,将拉开中国经济版图重构的序幕,或者说,拉开城市并购的序幕。除此之外,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0个位于长三角,全国百强县有50%位于长三角。1999年到2000年,两年之内江苏省消灭了1.5万个村庄,大大加快了城镇化,而且打破了原来的诸侯经济,现在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基本形成。去年15个城市的首脑在上海开会,制定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总的精神是两句话:战略看上海,决策靠自己。像南京、宁波、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都主动和上海整合,他们的领导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眼光、眼界和眼力。

第五,长三角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江浙基本形成了轻纺市场、小商品市场,上海基本形成了资本市场、资金拆借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消费品市场。北京去年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但是缺少的是现代市场体系。你有现代制造业的市场体系吗?有产业分工吗?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在这三个中心的框架内,可以建立现代制造业吗?这个问题需要论证。现代制造业基地放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北京的战略构想不能实现的话,现代制造业是一句空话。这是竞争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另外,推动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世博会。上海的世博会和北京的奥运会将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但是这两大引擎是有差别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较偏激的预测,世博会是上海的起点,奥运会是北京的终点。怎么样来研究奥运,是北京应该为奥运服务?还是奥运应该为北京服务?每一个朝阳人、每一个北京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奥运会应该为中国服务还是中国应该为奥运会服务?大家会说是相互的服务,但是在相互服务中应该有主导。这要看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去看这个问题。

第六,上海现在基本具有一流的执政水平。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上海和北京在执政水平上是有差异的。上海的执政水平基本上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国际化的眼光;二是基本实现从工程师到经济师的结构转变。上海首脑的执政水平是很高的。

再讲珠三角城市群和大北京战略。

珠三角在前期发展中领先于长三角,但这几年有所落后。然而最近有两个大的动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一是大佛山城市圈的构建。佛山把顺德和南海两个县级市改成了区,大大增强了城市实力。大佛山将会成为珠三角第二大城市。第二是今年年初,董建华先生发表演说,要进行粤港澳一体化的合作。如果在珠三角的基础上,能够以佛山、深圳、广州、珠海、澳门、香港、台湾为支柱推进东南亚自由贸易区,那她的竞争力就大了。我们国家现在要做好四个自由贸易区的构架。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的直接受益者是广西和云南;二是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三是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四是中亚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国家最大限度地融入全球化。我们两年前就提出了大北京战略的构想,土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涉及10个城市,并以京津保、京津塘两个三角形为轴心呈伞形扩展,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从竞争力态势分析,长三角是主动整合型,珠三角是被动适应型,大北京是停滞对抗型。

我曾在一个场合为大北京的战略问题提出了五点意见:第一,建议北京市委书记兼天津市委书记。市场不行,就得用行政来推动;第二,天津机场改为国际机场。北京机场不要进行重复建设;第三,京津唐、京津保之间建立悬磁浮轨道交通;第四,开发南北京。中国是东西问题,北京是南北问题。北京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由南北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朝阳有中央商务区,海淀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在还缺少中央政务区。如果把南部北京开发出来,把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委搬到南边,包括北京市委、市政府,南部的经济一定能够带动起来。上海的10年发展中,如果把浦东的发展去掉,就没有什么增长。北京的增长从哪里来,要从南部北京的开发中来。第五,是用市场化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廊坊地区。必须看到,大北京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城市的竞争是以城市群为龙头,以城市为单元,以企业集群为主体,以产业扩充和产业升级为重点,以国际商务为核心,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价值为目标的区域性全球化发展模式。

第三,创建学习型城市是适应经营城市的需要。据说,北京要召开第五次城市工作会议,主题是经营城市。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现代化,这五种力量正推动中国进入一个经营城市的时代。原来讲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土地就是经营城市,市长就是CEO。企业家是经营企业的,市长是经营城市的,这种观念有待进一步商榷。我认为,经营城市的核心理念叫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经营城市是通过政府创造环境,将优秀的资源交给优秀的人去经营。经营城市还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关键环节:第一个方面是能力的再造,是指提高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流通能力和增长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制度的再造。重点是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政府治理结构,彻底改变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干、无所不能的多重角色。政府要干很少的事、正确的事、简单的事。很少的事是什么,概括地讲,叫“三公四政”。“三公”是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四政”是行政、财政、市政、民政。其他的事由社会和企业去做。有人说,政府不管哪行呀,否则就会重复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复建设约等于市场经济,没有重复建设哪来的市场过剩?没有市场过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又哪来的市场经济?但政府要制定规则、维护公平、披露信息、实行监管。现在的政府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不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化包括六个字:取消。看取消了多少东西;减少。减少环节,减少手续;简化。这是根本的。政府的不适当介入,会垄断很多资源。由于政府的很多东西并非来自市场,因此就无法让优秀的人才去经营市场,效率就很低。政府应该建立有限政府和廉价政府,政府也是有成本的,人力、财力、物力是有限的。转变政府职能,根本上是四个化,即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管制职能,分化市场干预职能,转化社会服务职能。我们的政府往往是前门紧,后门松。门槛很高,很难进去。一旦进去,就什么都不管了。所以一定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通过制度的再造来转变政府的职能。第三个方面是环境的再造。根本上是经营环境的再造。投资环境就是投钱,而经营环境是为了实现盈利,优化投资环境或者叫经营环境,主要是八个方面:一是市场环境,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政务环境,政务是否公开,机会是否平等;三是法制环境,关键是诉讼的效率和执法的公平;四是服务环境,能够按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五是人才环境,不仅要吸引大量人才,还要创造把人培养成人才的机制;六是创新环境;七是文化环境;八是信用环境。创建学习型城区主要是适应上面所说的三个需要,这三个需要给朝阳什么启示呢?我想说四句话,创建学习型城区,建设服务型政府,弘扬新奥运精神,塑造CBD文化。努力打造商务朝阳、奥运朝阳、生态朝阳、数字朝阳和信用朝阳新形象。

必须说明的是,学习和学习型不是一码事,不能把学习型简单地理解成学习。如果是这样,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因为两千年前中国就是一个具有学习传统的大国。那么,学习型究竟是什么?先从学习型不是什么谈起。学习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不是一般模式的教育,也不是一种学习形式,更不是一种什么“运动”。再进一步分析,学习型包括以下一些内涵:(1)学习型是社会发展形态层次上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在农业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农业社会;在工业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工业社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学习型社会;(2)学习型是更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学习型组织管理的机制和模式;(3)学习型是与体制创新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创新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灵魂,体制创新必然推动社会持续变革,变革是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任务;(4)学习型是21世纪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从上述意义来讲,学习型社会有三个基本标志:一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为进一步解放先进生产力的体制创新;三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持续的社会变革。

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四个基本理念:(1)学习社会化。或者叫全民学习,即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2)教育终身化。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教育终身化就是要构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体化教育体系,使人们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3)知识便利化。学习应该是在开放的学习系统中,自由、快乐地学习,通过自由学习加速知识流动。只有知识流动,才能知识共享。知识怎样才能流动和共享呢?只有我知道的知识,你不知道,而你知道的知识,我却不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识才会流动和共享。如果这些知识你我都知道,那还流动什么?共享什么?因此,知识便利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使用者、接受者、传播者和提供者。知识便利化是以精简、弹性、扁平化的制度环境为基础的。(4)人才资本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最终实现人才价值,这就是人才资本化的过程。这四大理念反映了一个目标,就是树立全民学习理念,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制度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学习型城区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根本是如何抓住关键环节,这就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三大支柱,即提升学习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竞争力。

学习力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根本。学习的本质在于提升学习力。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知识总量、知识质量、知识流量和知识增量的综合效应。一个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学习力,不仅要看它的知识总量,看学习内容来源的宽广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要看它的知识质量,看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要看它的知识流量,看学习的速度和载体的知识输入和输出以及吸纳和扩展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看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离开学习力谈学习型城市创建就失去了根基。

创新力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灵魂。什么是创新?我理解有三个层面:(1)创新是自我否定。有没有创新,关键看是否敢于自我否定。社会就是在否定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一浪高过一浪。没有自我否定,就没有创新;(2)创新是“照虎画猫”。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我曾讲过,照猫画虎就不是创新,照虎画猫才是创新。创新是需要标杆的。在创新中要找到的标杆一定是“老虎”,而不是“猫”。因为,你照猫画出的老虎,无论如何都会像猫而不像虎,而照老虎画出的猫,一定像老虎。(3)创新是资源整合。什么叫资源整合?我来讲一个故事。在美国农村住着一个老头。老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住在城市,三儿子和老头住在农村。有一天,一个人到老头家里对老头讲,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市去工作。老头不同意,说我两个儿子在城市工作,就留下一个小儿子和我相依为命,你为什么要把他带走?那个人说,我给你小儿子在城市找一份工作?老头说那也不可以。那个人又说,我给你儿子找一个对象呢?老头说那也不可以。那个人又说,我给你儿子介绍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这样可以吗?这时老头考虑了一下,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可以考虑。过了两天,这个人找到洛克菲勒,说我想给你女儿介绍一个对象。洛克菲勒想,我是世界首富,还用得着你给我女儿介绍对象吗?这个人说,假如我给你女儿介绍的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你愿意吗?洛克菲勒认为这还是可以考虑的。又过了两天,这个人又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你现在要立即任命一位副总裁。总裁想,我有这么多的副总裁,为什么现在还要再任命一位?这个人说,假如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这时总裁答应了。所以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就是如何让农民的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还要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这就是创新。

竞争力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出路。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由城市实力、城市能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和城市魅力五大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合力。如果讲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城市竞争力是一种系统合力。它不是现象上的种种比较优势,不是作为城市要素的种种资源,也不是局部或环节的能力或城市职能活动,而是资源要素及其运作水平的有机集合;(2)城市竞争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组织力量,是组织系统高度有序的、用于开发和配置资源的一种机制;(3)城市竞争力是抗衡或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力量。其竞争者是现实的,或者是潜在的。竞争力的强弱或大小,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还与对手的竞争态势以及与总体竞争态势相关;(4)城市竞争力是以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为背景的;(5)城市竞争力是以实现城市价值为最终目标的。一个城市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形态高级化,这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取向;另一个是城市价值最大化,主要看这个城市能否产生更强的经济实力,能否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准,能否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创建学习型城区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价值链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区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的过程。抓住这三大支柱,就抓住了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根本。

最后,我为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五点建议:

第一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创建学习型城区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就是指市场需要什么,就能提供什么,这是个性化的服务。优化投资环境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服务环境,而创造服务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和关键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很大的依托就是创建学习型城区。

第二点,构筑多元平台,抓好龙头项目。建设学习型城区,首先要有学习的平台,而且要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抓好龙头项目。要紧紧抓住三个“头”做文章。一是潮头,要永远站在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潮头上。朝阳区能够在北京,甚至在全国的城区中率先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区,就是站在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的潮头上,起到带动的作用。二是龙头。抓住了龙头,龙身、龙尾才能摆起来。一定要下功夫,把龙头项目找出来。三是要抓好拳头,把品牌打出来。这样的话,建设学习型城区就能见到实效。

第三点,关注三大亮点,树立品牌效应。朝阳区在建设学习型城区过程中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突破口,如何抓好“一把手”工程,发挥各个单位“一把手”的作用,创造“一把手”工程的模式和经验,值得我们思考。二是抓好窗口行业。要打造商务朝阳,建立服务型政府,就必须抓好窗口行业。尤其是直接和消费者、投资者相关的窗口行业。重点是提高窗口行业执政人员的能力。三是抓社区。对一个城市来讲,一定要紧紧抓住社区不放。社区将会成为中国城市结构的重要支柱,它是中国政治文明和民主建设的一个最大的阵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其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点在社区。朝阳区具有建设现代社区的良好条件,有好的基础和优势,那么在社区建设的问题上,要通过社区教育构建社区网络,通过社区网络带动社区发展与改革。士祥书记讲要抓好四个教育体系,四个教育体系的建立能不能在通过社区作为突破口来推动。要紧紧抓住这条线不放,何况朝阳区还有全国最有影响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建设学习型城区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第四点,建立学习机制,强化创新模式。通过机制的建立,一定要搞出朝阳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模式。要有示范作用,有品牌作用,有推广作用。现在是战略竞争,要抓制高点,而制高点的关键是制定游戏规则。

最后一点,注重特色培养,实现舆论先导。一定要打出我们的特色,在培养特色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舆论先导。政府工作有一个特点,像母鸡下蛋,下完蛋再叫,现在市场经济要求下蛋之前先叫,下完蛋以后再叫就晚了。先叫的鸡才是好鸡,当然前提是要会下蛋。

创建学习型城区是每一个人新的生活方式,也是每一个干部和市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区委、区政府创建学习型城区是下定决心的,也会下大功夫的。衷心祝愿朝阳区在创建学习型城区的过程中能够有影响、有经验、有成果、有效益、有品牌,完成区委、区政府预定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朝阳的城市价值。

(2003年3月2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报告会上的主题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