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途径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途径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应该注重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 萧山区高桥小学书香文化特色环境文化建设介绍萧山市学校坐落于道源路南边,文源桥侧翼,地处南门江边,周围江水环绕。

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途径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第二节 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途径

一般来说,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特色的结构应该包括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其中,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色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特色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反作用于学校精神文化。

一、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建设

“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但生命意识却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都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1)可见,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魄,魂归才能神安;而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不同,又可以有不同的魂魄,其显性的外象也可以各不相同。

1.精心设计学校个性化标志。学校标志是学校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训的确定、校歌的创作、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还是校园建筑、办公室、教室的文化布置,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特色内涵。(www.guayunfan.com)

【案例】 高桥小学书香文化特色之一——《文源之歌》

2.努力营造师生本土化的精神家园。学校精神文化,概括地说是指学校群体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在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学校人都是精神文化的主体,他们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能力、气质及实践活动,都能显示出其文化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个的校园“文化体”和“文化群”,成为形成学校精神的基础。对分散的“文化体”和“文化群”的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和提升,并形成学校内涵精神,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倡导、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发扬光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可能是漫长的、复杂的,但是只要学校的全体文化人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效,让学校文化成为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为团队共同创造,反过来又影响团队里每一个成员。如萧山区高桥小学的“文源”书香文化精神内涵已清晰的界定为:好学善思、拼搏奉献、团结协作、平凡入手、追求卓越。欲让高小的每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梦,在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叶方舟,并且能执著、坚定地行驶,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工作中形成高桥小学师生特有的生命动力和价值观。这种精神、这种文化,已渐渐根植于高桥小学许许多多老师、学生的心中,时时刻刻彰显于师生的一言一行当中。英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在浓郁的书香读书活动中,高桥小学师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老师学生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少的是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多的是团结协作的态度,少的是心高气傲的浮躁;多的是知书答礼的气质,少的是平庸蛮横的俗气。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首先应注重实施方式上的有效性,切忌“表象化”,以免仅仅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可通过升校旗,戴校徽,唱校歌,围绕学校精神开展文化、体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之深烙于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上,体现在其行动上。其次,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重视整体性,切忌“典型化”。学校精神往往是通过学校师生员工的言行而展开在社会公众面前,因此,应该注重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个人素质,引导每一个人重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尽可能适应自己的公众对象。再则,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必须明确全过程的反复性,切忌“简单”化。学校精神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其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耐心的反复引导和培育的过程。最后,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应该注重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合力。学校精神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受国家、民族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也受当地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学校精神特色的塑造要求打破相对封闭性而建立强烈的开放性,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又要以与日俱进的精神改革教育制度,将与时代精神共鸣的时代最强音注入学校精神,惟其如此,才能让学校精神特色在时代发展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二、学校物质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特色总是通过特有的区别于它校的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施、学校标志等一些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独具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全体成员的观念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1.学校环境特色建设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学校是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舒适幽雅、空气清新的校园可以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优化学校环境,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学校重视师生员工的需要,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和重要手段。此外,学校建筑也负有教育的使命,它可以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某种精神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陶冶身心,涵养性格。学校建筑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得思想的交流成为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建筑与人之间的交流。学校建筑可以依据人们存在的活动模式,将相关的人群安排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成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当人们在校园中行进时,学校建筑还可以与人进行信息的交流。

每一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传承、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价值创导、目标设定营造出富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以构成学校文化特色的最外显的基础。

【案例】 萧山区高桥小学书香文化特色环境文化建设介绍

萧山市学校坐落于道源路南边,文源桥侧翼,地处南门江边,周围江水环绕。走进校门,便是一块巨石,石头上刻有充满书卷气的“文源”两字,背后是一个宽广的操场,操场东西两侧为教学楼,各楼层搭架栽种爬藤类植物,两旁种植各种树木,保持四季常绿,形成几条“绿色通道”。满眼的绿,清澄的水,绚丽的花,让人感到清爽、愉悦。在学校宣传窗内,设立了书香校园行动宣言

21世纪的中国要昂首于地球群脉之巅,必须依靠振奋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呼唤我们捧起书本,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读诗、读词、读曲、读天下文章,更要读懂华夏儿女皮肤里浸透的优良传统;书山、书水、书情、书心中感想,更书巨龙腾飞的不朽篇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与睿智丰富我们,让历史的时间记住我们,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学校还创办了校刊《文源》,各班编辑各种文源小报,刊登学生的优秀稿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写作兴趣,培养读书习惯。在教室、在办公室、在走廊,写着一条条学生教师用毛笔书写的读书名言,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

学校还定期进行图书推介活动,如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每周周三早晨播出学生优秀习作,学校电视台每月推介一篇经典名作。此外还在学校门口的信息栏内每逢双周周一告知最新的师生阅读信息。

学校在注重校园整体书香文化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力求突出“书香味”。如有些教室的窗户垂挂了上一些藤条,每根藤条上挂着一、两张写着古诗的小卡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随处接触到优美诗文;有些班级后侧墙上贴着醒目的一句话:“让书香像花香一样弥漫……”;还有些班则提出了“阳光班级”的理念,教室后墙布置了“阳光心语”、“阳光展示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书香。

学校还将结合文源大楼的改扩建这一契机,在现在的基础上,持续投入300万元,重新对校园环境进行园林式设计和布局建设。首先是重塑所有教学楼的外墙,使之质地、颜色典雅古朴,在校园中建设喷泉、流水、翠竹,寓意“水能淡性,竹可虚心”的内涵,再在花坛边、林荫下、走廊上,增添一些引人注目的标牌名称,贴上一句句催人奋进的本校师生读书名言,教室中悬挂名作家画像,宣传窗、黑板报、信息栏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外,让更多更好更美的书香图景将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校园里,让校园里的一切都散发浓浓的书香味。此外学校还新建了教师阅览书吧,投入十多万元在书吧里安装音响设备,添置沙发、茶几等家具,每月购买一批教师喜爱的书籍,让教师在舒适的环境里愉悦的读书,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教师真正感受到生活、工作的幸福感。

2.学校文化设施特色建设

学校的文化设施是现代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所学校风范的一个主要侧面。因此,必须借助企业的CI设计,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依据来设计学校文化设施。

(1)学校图书馆建设: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倘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许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音犹在,而这也充分道出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从体裁上说,可容纳小说、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类读物从学科上说,有可以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几门学科;注重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什么东西都可以旧,但人的思想不能旧”,外界信息瞬息万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师生接触的读本也应与时俱进;注重图书资料的使用率,应建立行之可行的图书借阅制度,保证全体师生阅读的权利,可设置电子阅览室,让读者便捷的获得阅读的相关信息,可设置开放书架,让读者有自由选择的途径。学校图书馆建设,不但要求拥有一流的馆舍、馆藏、技术、设备等,而且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完善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职能,做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调整服务方向。要依法治馆,以德治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内外环境,有体现学校核心价值的自身文化特色。

(2)教室图书柜建设:成立班级图书室,由学校统一设计并制作教室图书柜,并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使班级里的图书能正常有序的流通。班级读书柜里的书主要来自三条途径:一是向学校图书室借一部分;二是向学生家中要一部分,每位学生从家里把看过的书(一般每人10本)放入班级图书柜,互相交换看,学期结束时领回;三是师生共同出资订购一部分报刊、杂志。如萧山区高桥小学是区内第一所班班建有规范班级图书书架的学校,每班都制定班级图书室规章制度,在图书正常有序的流通、保管、更新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许多学校都来校参观并仿效。正如一位学生在《我们有好书读了》的周记中写道的那样:那满架的书,犹如满院的蔷薇,真是香极了。每本书的内容都是那么精彩绝伦,故事都是那么感人肺腑,我激动得就像捡到金子似的。此时,我就像一个书店的老板,想看多少就看多少,真是太高兴了!这里的书,有的是连接无知到有知的桥,有的是润泽干渴土地的水,有的是温暖寒夜的火……真可谓“满架蔷薇一院香”。学校还加大班级图书室的开放力度,尝试着推行不同年级内班际之间的图书借阅制度。由各班代表定期到另班集中借阅图书,并作好借阅登记,同时允许他班学生代表到自己班级借阅,做到互惠互利,使班内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新书。

(3)学校网络技术建设: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必须作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的内容之一。首先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校园网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以及校内外交流的模式,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其次是借助校园网建设,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打开广阔的空间,学校、家庭都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应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的各种优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向学生推荐健康有益的网站,在规定的时间内,浏览相关的网页,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闻,初步感受到生活的精彩纷呈和世界的复杂多变。在网络浏览式阅读中随即培养基本的阅读方法和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化。

(4)学校走廊(墙体)文化建设:依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校园内适当挖掘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走廊(墙体)文化,也可大大丰富学校物质文化,从而达到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萧山区高桥小学围绕书香文化这一主题,在学校四周的围墙上展示了各班读书板报和学生教师的优秀书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书香文化气息。

三、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结构,均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种规章制度。上述两者,构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

学校成立之初,需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的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调,并且以效仿居多,充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学校领导的主观意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后,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完备改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但是此时学校还未建立真正的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那么什么时候才算建立了真正的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呢?我们认为只有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机制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含的习惯礼俗,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才能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此时,学校领导的主观影响退居次席,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定势将牵引学校制度的发展。当然制度文化形成后还要学校成员的共浇灌、配置,才能吸纳新鲜成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

如萧山区高桥小学承袭和发展建校以来的学校办学观念心理行为特色,形成了本校特色的书香制度文化。其中建立的主要制度有:

1.高桥小学师生读书节制度:学校规定读书节每年一次,时间可长可短,内容有读书日、红领巾书市、故事会、评选“书香班级”、“小小藏书家”、“好书推荐”、“同伴共读”、征集名人读书故事、撰写读书心得、讲名人读书故事比赛、“好书伴我成长”朗诵比赛等活动。

2.高桥小学学生晨诵午读暮省制度:开展“一日三读”活动,即“晨诵——熟读经典诗词”,“午读——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暮省——让学生学习摘抄、表达。

3.高桥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条例:每学期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1本教育书籍。语文教师推荐给学生的书教师自己必看。4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一周不少于1篇(可以是教学后记、课后反思、课题研究等),发到教师博客上,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完成一篇。提供阅读条件,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学校图书室全天向教师开放。教师每年自购教育教学书籍1~2本,由学校报销。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博客”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4.高桥小学教师随笔撰写制度:要求教师每月写4篇教学随笔或教育故事,其中加入新教育实验的骨干教师每月在教育在线博客上至少发布日志2篇、一般教师1篇。鼓励教师撰写专题性随笔,每学期组织评比,并编成专集。学校40周岁以下教师每周要求上“教育在线网”等网站,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还要求每学期认真写好1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区级以上各类征文评比中获奖。

5.高桥小学教师优秀博客评比办法:教师自行报名,报名人数不限。报名请登录校园网站,进行登记,填写博客名称、网址、作者姓名、博客简介等内容,申请加入“高桥小学教育博客群”,其中作者姓名请务必填写中文的真实姓名。教育教学实践及反思文章为主,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网络中的转载文章与教育教学有联系,有帮助,有启发,数量不超过10%;其次可以是读书随笔、生活随笔、兴趣爱好类的文章;博客中有一定数量的图片,对版面、文章能起到美化作用;博客版面设计、链接等项目健康向上。评比采取教师自主推荐和学生、领导共同参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学年结束时,教科室将组织部分网络精英开展评比工作,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并择优推荐参加萧山区教师博客评比活动。

6.高桥小学书香班级、小小藏书家、书香家庭评比细则(略)。

7.高桥小学班际图书借阅制度:每周一听从班级图书专管员的管理,从11:30开始借阅,一、二班交叉,三、四班交叉,五、六班交叉,各班互相有序借阅和归还,不得无理取闹。两周后再与其他几个班交换,以此类推。其余时间不得借阅。借阅者在挑选完图书后,须自己填写借书卡经图书专管员检查后方可借阅,看完后2周内及时归还,归还时必须先给图书专管员验收有无破损,然后进行登记,最后入柜。每人每次只限借书一册,借期不得超过两周,两周后还没有阅读完,要找图书专管员续借,否则停借一次。图书专管员必须妥善保管借书卡,若因此故遗失了图书,要负责赔偿。爱护图书,如故意损坏和遗失,按图书原价的2倍赔款。如发现在周一借书时段外私自拿书者,从严处理。

四、学校行为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特色就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色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个性化折射。学校行为文化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亚文化,除具有多样性、发展性、传承性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先进性、规定性、教化性、辐射性等特性。

先进性:学校文化的主体及客体决定了其先进性。学校主体一般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特点,因此对许多问题总能有理性的把握,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规定性:学校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形态,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教化性: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辐射性:学校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教风、学风、校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基于以上学校行为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每所学校可从以下几种行为文化入手,进行学校文化特色的尝试和探索。

同心协力(collegiality):学校员工相互协作;

尝试新事物(experimentation):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应激励广大教师勇于尝试新的思想和技巧;

高期望(high expectations):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追求卓越,并对学校给予高期望;

信任与信心(trust and confidence):教学管理人员与家长信任教师的专业判断与承诺,教师有信心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明确的支持(tangible support):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支持时,学校及管理人员能够给予时间与资源方面的支持;

具有知识基础(reaching out to the know ledge base):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以及关于学生学习、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知识基础,而且这些知识基础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赏识与认可(appreciation and recognition):在学校活动中,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表现,应得到选举与鼓励;

关怀、庆祝与幽默(caring,celebration and humor):学校不定期兴办各种庆祝会,显现彼此的关心,对同事有幽默感,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参与决策(involvement in decision making):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激发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维护学校的重要之事(protection of what’s important):教学与学习是学校的重要之事,管理人员应使各种会议与行政事务减压到最低程度,以免影响教学;

传统(traditions):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或表现在学校仪式上,或表现在学校活动上,他们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诚实、开放性沟通(honest,open communication):教职员工坦诚相见,彼此诚恳地表达意见,避免无谓的猜忌。

例如萧山区高桥小学根据自身逐渐形成的学校书香文化特色,重点从教师和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入手,突出学校书香行为文化特色的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在高桥小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让书香成为磁场,希冀学生能在这个磁场中以古典的、诗意的、优雅的心情对待生活已成为全体高桥小学师生坚定的共识。学生集会时要求挺胸、眼睛看着讲话的人,上课起立回答问题胸口不靠桌子,两手自然下垂,在课堂上坐着要求人挺直,最低标准是下巴没有碰到手或桌子。凳子不歪斜,也不会翘起来,两脚放平,最低标准是不搁在凳子上,脚不放在桌脚外。下课时能文明休息,午间阅读时,播放一些音乐,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晨间开展古典诗文背诵活动,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平时下载一些故事,在一个个成语故事中让学生感受人生的哲理。

在高桥小学,教师有着自己的行为方式,书香校园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在静静的夜里,收拾清亮后,沏一杯清茶,坐在台灯前,一个人轻轻打开书页,慢慢地品味语言文字的芳香、浓郁、悠长,真切地感受读书的幸福,使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难忘的情怀。教师还利用各种平台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上课随感、课后反思、班级管理、研究教案等一一发表……真正做到了阅读与思考同步,工作与思考同步。所以在高桥小学,不可能有人有玩扑克、搓麻将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更多的是教师围绕学校工作、自身素质提升开展的课题研究、读书活动。

【注释】

(1)乔治?麦克林:《传统与超越》,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