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构建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构建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贺智利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一个学生经过完整的实践教育环节,就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活动由教师担任评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项并予以奖励。

构建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贺智利

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榆林学院文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实践性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把分散的、碎片化的实践环节逐渐向模块化、体系化凝练,力争构建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下仅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设想。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榆林学院属于地方性院校,担负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就要区别于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目标,在课程安排上,应该适当削减理论教学时数。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留出一定的实践教学时数,专门针对各门课程教学中与教师基本素质相关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比如在写作课教学中淡化写作原理的讲授,重视写作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在文学课教学中淡化文学史知识的传授,重视经典原著的阅读;在文艺理论、美学课的教学中淡化对概念原理的逻辑推演,注重对学生的鉴欣批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法课的教学中淡化教学理论的传授,留出大量时间训练学生的备课、讲课、板书、导课、说课等各种技能;在语言课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www.guayunfan.com)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都能强化强化对学生的教师基本素质训练,就会在长期潜移默化地熏陶中,耳濡目染,形成学生明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合格语文教师,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从容自如地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可以说,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一个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只有把实践性教学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使其落到实处。一个学生经过完整的实践教育环节,就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二、通过创新性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师范生综合素质

榆林学院文学院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性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把课内与课外、教研室活动与学生活动、常规工作与创新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并且都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联系起来,做到了全员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培养时间来看,从大一第一学期到大四第八学期,连续不间断地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培养。

1.写作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征文活动。这项活动主要针对大一学生,是对写作课教学的总结性展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活动由教师担任评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项并予以奖励。对于一二等奖获得者,带领他们到自然或人文景点参观游览。这样的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活动结束后将优秀作品收集起来,每两年编辑出版一本学生优秀作品选,并把最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地市的各类报纸和文学期刊发表。

2.实施文学院“一二三四五”工程,全面提高汉语言学院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一”:即“六个一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一种刻苦拼搏、与时俱进、服务社会的理念;要阅读100部中外文学名著;观看100部中外经典影视作品;背诵100篇(首)古代诗文;撰写100篇作品(至少发表10篇以上);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活动。

“二”:即两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和实现两个学习目标:一、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专业特长的(中学语文教师、文学及语言文字工作者、文秘和新闻工作者等)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本科生要力争考取硕士研究生,专科生要力争考入本科阶段学习,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

“三”:即练好三笔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练好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四”:即培养四种能力。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练就比较高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及写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动手能力。

“五”:即获得五种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合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合格证书、职业任职资格证书。

3.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活动。编辑出版《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生必读书目》,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发给学生,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在学期末检查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将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按规定比例记入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在第三学期,举办一次经典阅读大赛,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赏析文章,由教师担任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每三年出版一本获奖作品集。

4.开展经典诗文背诵活动。编辑出版《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生诗文背诵篇目》,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在第二学期组织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文的背诵;第四学期考查对当代诗文的背诵;第五学期考查对古典诗文的背诵;第六学期考查对外国诗文的背诵。为了使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对参加考核的教师计算一定的工作量,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平时成绩以不及格计算。教研室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古典诗词朗诵及书写比赛。

5.开展师范生综合素质大赛。在第六学期举办一次学生手抄报比赛,训练学生的创意编辑及硬笔书法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一次师范生综合素质大赛,从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课堂教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出各个单项奖及综合奖予以奖励。

三、强化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

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在教学中,要根据其相关性,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施。课程实习是在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后所做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写作课进行的社会采风、现场采访报道写作训练;教学法课进行的课堂教学见习、名师示范课等,都是课程实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

综合实习也可称作专业初期实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可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求自己动手,创意编辑出版一份综合型文学或文化刊物。要求刊物内容涉及创作类文学写作,文艺性评论写作,新闻和应用写作三部分。在编辑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报刊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合理设置栏目,处理版面;掌握校对方法。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策划、编辑、语言文字、写作、美编和校对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综合训练,主要是教育实习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实习学校40~60天,全面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探索三级论文写作模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结构,通过课程小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三级科研实践训练程序,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在选修课的考查中以小论文为主,初步训练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论文的能力。在大学三年级重点抓学生的学年论文训练。大学四年级进入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每年编辑出版一本学生优秀论文选集。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真正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实在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文学院从今年开始开设首个创新实验班,目的就是真正把我们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并在探索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使其更趋完善,更具实效。

目前新闻学专业也按照以上思路初步形成了体系,正在逐步构建秘书学专业特色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文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