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实践培养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实践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从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不仅不与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矛盾,而且恰恰相反,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心理学人才,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实践培养——以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董开莎[1]

【摘 要】 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从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培养目标。

【关键词】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理论素质;实践技能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一门学科,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应用型的学科,这就注定了心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高校开展的灾区心理应激干预状况反映出当前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素质的不足,也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些弊端。

陕西理工学院位于中国西部的陕西省汉中市,属于秦岭山区,本着“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思想,自2003年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以来,共为社会输送了306名毕业生,目前在校生为193人,在2008年5·12地震后,学校多次到地震灾区宁强县中小学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咨询活动,得到了当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通过借鉴其他优秀院校的经验,同时对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访谈的总结,要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心理学素质与心理学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最佳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结构。为此,陕西理工学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和实践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一)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是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该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在职业活动中,每个从业人员都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心理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例如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有很多方面: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心理咨询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在汶川地震后,有些大学生把去地震灾区的心理应激干预活动当做是一次旅游,到了灾区不是想如何做咨询,而是想去哪些地方游玩……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心理学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和基本人文精神的缺乏。

(二)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素质是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所谓专业理论素质,是指心理学科基础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系统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不仅不与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矛盾,而且恰恰相反,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心理学人才,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教育部心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在《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草案)》中提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理解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的不断交叉结合是心理学生命力的源泉。”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课程,都是加强心理学专业理论素质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三)实践操作能力是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核心

即使培养的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很高,基础理论知识再扎实,脱离开实际的技能培养,终究是纸上谈兵。近年来国内中小学生频频出现的心理问题反应了师范类心理学工作者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缺乏,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反映出心理学工作者人文关怀能力的匮乏。良好的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是单靠传授式课堂上的演示所能获得的,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因此,心理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职业现场,离不开与心理学应用领域最频繁的行业的支持与参与。

二、设置合理的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优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深化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在进行基础课程优化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是框架性原则。精简材料,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要根据对本领域专家的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该加强就加强,该浓缩就浓缩。2.是逆向性原则。应该按照学科发展的现状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科基础与设计课程体系,而不是按照学科的发展过程来考虑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3.是超前性原则。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本学科发展的现状,而且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些,考虑到学科进一步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心理学领域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能不断地在该领域中把握新知识及探究未知知识。

在课程设置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重视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陕西理工学院在第二学年就开设有有关论文写作的专门讲座,第三学年学生就开始撰写论文,同时在第二学年学校还开展各类专业见习活动;2.重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心理学的应用,不单单是职业技术的掌握,更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日趋丰富,变化频繁。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培养。

(二)强化应用课程,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能

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各种实践领域,这样心理学才能在当前社会中获得较大的发展。因此,根据心理学学科的特点,以心理学应用技能为支柱组织起学生应用领域的知识体系,消除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与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落差。为此,首先要对心理学专业所进入的应用领域的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从事这些活动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然后围绕这些技能的形成与运用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以应用技能为支柱的技能活动体系。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才能保证学生在校四年能够获得心理咨询等应用技能,成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技能主要包括: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

仅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和丰富的应用课程是不能够培养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活动,为此要安排一系列的见习和实习活动。

(一)使学生体会心理学与生活的结合——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心理学直接应用的领域,以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所安排的专业见习一般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见习的场所为汉中市精神病院、汉中市三二○一医院和陕西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专业见习的时间为三周。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兴趣,为下一步的专业实习奠定思想基础。

(二)使学生形成心理学的应用技能——专业实习

跟专业见习不同,专业实习主要解决专业技能中两大技能的形成问题,即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形成。学生把学到的专业应用型技能知识由输入到输出,应用型操作技能由模仿到熟练进行,经过不断训练,使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得到不断提高。陕西理工学院的专业实习在第三学年开始,截止到大四上学期,总时间为一年半,在大四上学期还会专门安排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以正式工作者的身份进驻各实习点,进行咨询技能的继续学习和巩固。实习的地点有汉中市劳教所、汉中市第三监狱、汉中市精神病院、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汉中市部分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各中小学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先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实习》《心理测评》等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更系统地形成心理咨询技能。

四、结束语

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绝不仅限于上面的几个方面,而是一个时代的课题,许多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特色,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心理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希望陕西理工学院的经验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为心理学专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心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草案)[J].心理学动态,1999,7(4):74-75.

[2]莫雷,冷英,卫瑞明.面向21世纪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12.

[3]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57-60.

[4]刘爱伦.应用心理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13-17.

[5]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21世纪的心理学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35.

[6]李桂霞,钟建玲,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7]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60-64.

[8]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大纲,2007.

【注释】

[1]董开莎,女,1982年生,山东德州人,硕士,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本论文基金项目为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JK0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