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发挥学生党员作用,夯实和谐校园建设基础

三、发挥学生党员作用,夯实和谐校园建设基础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大学生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三、发挥学生党员作用,夯实和谐校园建设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团结、组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5]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是通过各党支部或党小组来实现的,其落脚点是每一位党员,即全体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教师和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设想与措施能不能得到贯彻落实,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是,低年级有党员,中年级有小组,高年级有支部,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高校教师中的党员比例则更高。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本专科生党员数占本专科生的总数已经从2003年的约7%增加到8.16%,研究生党员数占研究生总数的41.82%。毋庸置疑,在推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进程中,教师党员应该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学生党员应当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重视和发挥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高校学生党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在校园中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党员在学生宿舍、班级、学生党支部、广大学生群体等多个层面上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代呼唤青年,时代造就青年。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他们崇高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和先进分子的大学生党员,理所当然应该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学生党员要强化自身角色意识。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是指学生党员对自己在社会、学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的认识,是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一种觉察。党性修养是强化角色意识的基础和前提。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要实现角色的彻底转变,必须进行角色学习与实践,培养良好的党性心理,强化角色意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党性的学习与锻炼。义务感是体现党员角色意识的重要外部表现,从主观角度来说,它是在学生党员理解、认识了党和人民的客观要求,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和意志。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党员认真积极地履行党员义务。增强政治荣誉感是强化角色意识的突破口。政治荣誉感的淡化是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淡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强化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就必须解决政治荣誉感淡化的问题。一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党员的进取品质。二是要学生党员树立自尊与自爱。要让学生党员尊重自我形象,并从内心热爱自我形象,明确主角地位,强化主体意识。学生党员对自己在党内党外究竟处于怎样的角色位置,是主角还是配角,怎样履行义务,怎样行使权利,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一个成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党员树立信仰坚定、品学兼优的先锋形象,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起模范带头作用,监督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作用,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自身角色意识。

二是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成长成才。第一,学生党员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学生党员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当代大学生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自觉做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第三,学生党员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第四,学生党员要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把加入党组织作为提高自己的各项本领、发挥聪明才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起点,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要做到克己奉公、勇于牺牲,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性活动,积极做社会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第五,学生党员要自觉地用党章规定自己的言行。要时刻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树立党员形象,努力成为干部的楷模,学生的榜样。凡是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大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且还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第六,学生党员要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所谓学生党员成长计划,是对党员入党后进行教育管理的目标管理方式。制订学生党员成长计划有利于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成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16]

三是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平台,为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一是在学生宿舍中发挥作用。学生党员要在学生宿舍中发挥核心和示范作用,努力促进良好舍风、学风的形成,切实提升宿舍的文化品位。一些学校采取的将宿舍同学学习成绩和宿舍的卫生状况与本宿舍的学生党员的考核挂钩,成立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工作小组,制定党员联系宿舍的管理和评比制度等措施,都是在发挥学生党员在宿舍区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党员与广大同学进行思想和学习上的沟通交流,帮助基层党组织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协助做好宿舍管理工作。二是在班级中发挥作用。学生党员要在班级中成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主心骨,成为普通同学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要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实行学生党小组参与管理班级的尝试,即在党小组做好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的落实、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考核等工作的同时,由党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共同管理班级,引导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使工作逐步完善,让学生党员真正在班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在学生党支部中发挥作用。由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及对学生党小组的管理、考核,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也是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最高层次。在系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指导下,让学生党员进一步融入学生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利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直接从学生党员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坚定信心。四是在广大学生中发挥作用。每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平时表现好,而且要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开展“一帮一”活动,积极关心和帮助他人。基层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要求每名学生党员必须重点帮助一至两个学习缺乏主动性、成绩较差的学生,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17]

(二)切实发挥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进性作用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组成的各个部分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与普通同学相比主要差异在于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行为、品德等各方面具有的先进性。因此,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的发挥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挥学生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先进性,促进校园管理和谐。一是促进校园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严格执行是和谐管理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其先进性的首要条件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自觉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觉悟、政治责任、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等方面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在关键问题上能明辨是非,能够坚决执行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正确决策。在行动上,学生党员能够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对于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及时反馈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党员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管理中具有联系学生和学校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后勤管理社会化、就业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新形势给高等教育各项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也使高校在管理中出现一些管理决策得不到学生认同和理解的情况。学生党员对这些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反馈,并做好学生工作,使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理顺各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处理学生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学生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是学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学生党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经过各种形式的锻炼,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高。当学生中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学生党员能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事件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促进管理秩序的稳定和谐。

第二,发挥学生党员道德品质和学习的先进性,促进校园环境和谐。一是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校园环境的和谐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和谐。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除了学校的精心规划和建设外,还需要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员工的文明行为来共同维护。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领头雁,他们在日常言行中带头遵纪守法,树立文明形象,自觉与各种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广大同学自觉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共同维护良好、有序、文明的校园环境,做文明大学生,创建文明校园。[18]二是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全体师生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全校上下在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步调一致,万众一心致力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其二,学术氛围浓厚,文化繁荣。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调动师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相互启发,形成良性互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带动下,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校园文化可以得到全面繁荣。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的表率作用是其先进性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党员积极贯彻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效果显著、学习质量高。对带动其他同学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发挥学生党员服务师生的先进性,促进校园群体和谐。一是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大学生党员平时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校园和谐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是学生党员的宗旨。广大学生党员从理解同学、尊重同学、关心同学入手,倾听同学呼声,反映同学诉求,关注同学困难,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为同学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为同学办实事。善于与同学沟通,及时发现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有困难和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反映和疏导,帮助每一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他们的言行又能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互相帮助,无私奉献的良好的精神风尚。二是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党员是联系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除了教师努力提高师德及教育教学水平外,通过学生党员在师生之间搭建的沟通平台,教师与同学之间得以及时联系,可以促进心理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

在2008年底召开的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和吸引更多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热爱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和教师从事学校党务工作,特别要选配好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党务政工队伍是做好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长久以来,他们克服许多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这支队伍的素质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一支队伍还不够稳定,有的同志愿意搞教学科研,不愿做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从政策、体制、机制、待遇、培养和培训等方面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知识优势,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努力挑选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热爱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爱岗敬业、办事公正、廉洁自律、数量充足、充满活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志从事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不断完善对党务工作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形成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有出路的党务干部管理机制。要注重加强党务干部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广大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广大党员和师生的信赖。

提升和强化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一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工作交流、任前谈话、专题调研、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不断为党务干部“充电”,帮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在政治、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党务干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党务干部的进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三要加强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建立党务干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四要建立健全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是加强高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一环。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就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今年,教育部在上海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要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在职称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进行评聘。二是要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要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三是要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辅导员工作要进行定期考评,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要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四是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要以教育部制定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六是要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精心部署,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政策落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姜维军、张传福:《浅析高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贝寸知:《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3]胡恩华:《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

[4]罗道全:《论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2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6]依俊卿:《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期。

[7]马可、张艳霞:《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文化建设》,《理论学习》2006年第11期。

[8]潘亮:《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作用的思考》,《北京教育》2007年第2期。

[9]唐一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创新》,《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3期。

[10]黄兴:《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

[11]肖波:《关于地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1期。

[12]黄少波:《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高教论坛》2007年1第6期。

[13]胡锦涛:《在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4]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0日。

[15]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0日。

[16]戴卫义、闪茜菁:《大学生党员: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0期(总第562期)。

[17]陈建生:《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湘潮》2007年8期。

[18]王春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进性作用》,《高教论坛》,2002年12月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