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教育中,怎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个性化教育中,怎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心理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1]在个性化教育中,对于怎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文华学院做了以下探索。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生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个体生命自由与和谐发展的教育。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古已有之,但由于班级教学制的提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近代以来的教育逐渐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随着信息技术、心理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1]

在个性化教育中,对于怎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文华学院做了以下探索。

1.厘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教育理念,首先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之中。思路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行的线路或轨迹。思路受理念的支配,同时又影响着工作的走向和内容。文华学院在个性化教育中,提出了以下基本思路。[2]

立足“生本”教育。教育是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引导与塑造,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生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是人的自身发展,人是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人是自由性的存在,人是创造性的存在。因而,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谋求适合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实现教育民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潜能,寻找最合适自己个性的发展方式。

基于和谐教育。个性=共性+特性。个性不等于特性,个性化教育不等于特性教育。个性化教育不是对个性某一方面的教育,而是以全部现实个性为起点,以理想个性为归宿和目标,对完整人的全部个性的和谐教育。个性化教育中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个性具有全面性,但个性化教育摒弃平均发展、整齐划一的发展,强调诸要素和谐发展。人的诸素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突出某一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突出某一方面,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从而使个性更加优化。全面性还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一方面,社会化总是具体人的社会化,社会化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必须体现出个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个性化必然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个性化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性化。[3]三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是社会性存在,也是自然性存在,人是“自然的社会动物”。人的个性是社会性、自然性的统一。个性的自然性是指作为形成个性物质基础的遗传因素和生理特征。自然性是个性的物质载体,是个性形成的物质条件。个性的自然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人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不能预定个性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个性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个性的形成。人,更是社会实体,人作为自然实体降生于世,具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环境,生存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其个性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发展形成。个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渗透、紧密联系,构成一体,这对个性化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突出自我教育。个性发展是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个性的形成必须经过“自我建构”。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人的主体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自我意识越强,与社会的互动、选择能力就越强。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需要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求教,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意识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反映。积极倡导和践行个性化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他反复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5]个性的发展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因此,要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教育者要通过情景假设、心理暗示、信息聚焦、目标锁定、自我激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启迪智慧,发掘潜能,从而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体现渗透式教育。个性化教育不是外在于现行教育体系的独立的教育过程、教育体系,而是要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首先,要运用个性化教育思想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手段,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其次,要以个性化教育思想审视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使之体现个性化教育。再次,要将个性化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无处不在,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增强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的“类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个性化教育中,文华学院十分注意对学生的了解、分析。2005年,学院召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暑期工作研讨会,对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措施之一是组织一个研究小组,从“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出发,针对160多名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进行研究。会后,学校领导和干部、教师一道,逐个与他们谈心,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这些学生对谈心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研究发现,学生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表现多种多样,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在研究的基础上,逐个帮助他们寻找改进学习的对策并加以实施。此后,学院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分析发现学院内大体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

“学术型”:学习基础较好,有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水平、攻读研究生的明确目标。这类学生占到本科生的25%左右。学院通过设置提高课程模块、提供辅修专业课程计划,指导学生在考研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潜能重新选择专业,帮助他们成长、提高。

考试能大体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但仍然有极大的偶然性。在高考时,一些学生由于考试紧张、身体不适等原因,考试分数不高,但他们的学习基础好,有学习深造、从事学术性职业的强烈愿望。因此,学院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在帮助学生备考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开设有关课程,进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潜能,确定自己报考的方向、专业。一般而言,本科主要是选学校,硕士主要是选专业,博士主要是选导师。因而,学院将指导考研与个性化教育紧密结合。近几年来,学生考研率逐年增长,2010届、2011届、2012届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当年毕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6.16%、16.48%、17.59%。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从2007年首届的4.6%,提高到2012届的17.59%。每年均有5~6位同学,取得了报考名校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部分学生硕士毕业以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学生中,也可能产生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能力型”: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有较强动手与实践能力,就业、创业意识强烈。这类学生占到本科生的70%左右。顺应市场需求,设置应用模块和技能课程模块,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能力型”学生是文华学院学生的主体。从社会需要看,以工科为例,企业需要大批懂专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动手能力强的现场工程师,这正是“能力型”学生毕业后职业的最佳选择。从毕业生去向来看,6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在中小企业工作。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对这部分学生。因此,要改革课程结构,大量增加实践性课程;加强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增加课程设计或大作业环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学生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开放实验、设立学生工作室、建立学生社团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研究、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00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郭冠楠,在中学就有一定的制作网页的基础和经验。入学后,经管学部老师将学部作为师生交流平台的网站交给他制作。郭冠楠接到任务后,在校园内“招兵买马”,组建起了来自通信、计算机、新闻等专业学生的“EM zone”网络制作团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制作了经管学部网站,经在校园内征集网名,以“一亩空间”为网站的中文域名。由于网站的出色运作,2007年“一亩空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网站”和“全国十佳校园社区网站”。2008年5月,郭冠楠看到学校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在食堂附近摆摊处理自行车、吉他、台灯、书籍等,萌发了建立二手交易网的想法。随即,他们组织“EM zone”团队建立了面向全国322所独立院校的二手交易网站——“麦田网”,取得了初步成功。由于有了上述基础,郭冠楠开始创业,2009年5月,在共青团湖北省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武汉散丝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成为武汉“零首付”创业第一人。现在,经管学部将郭冠楠请回学校,兼职为学部服务,成立“冠楠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学习、实习提供基地。

由于加强了对“能力型”学生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例如,获得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机电2005级毕业生张静宁,应聘到台资苏州友达公司后,半年内被聘为工程师,一年内被升任车间生产负责人。获得2010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的机电2007级毕业生宋宪振、汤瑞同学和刘胜辉同学被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苏州制冷公司直接聘为新产品研发人员。还有多名参加过各种学科大赛的2007级毕业生被深圳、温州等地的多家公司聘为研发人员。

“潜力型”: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具有尚未被发现的天赋。这类学生占到本科生的5%左右。学院通过发掘兴趣点,设置个性化课表、实行课程置换等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个性化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对“潜力型”学生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智力水平不低,有自己的天赋,但对自己放松要求,不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差,往往多门功课不及格。对这些学生的多次调查表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处于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学习动机短暂、浮浅、游移、摇摆;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活动、游艺活动过度;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自卑、封闭、忧郁、焦虑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

针对“潜力型”学生,潜能导师、辅导员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例如,针对上课不认真、下课全在QQ上的学生,潜能导师要求他们准备一个小本子,将自己每天做的事记载下来,每周回顾总结一次,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针对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考生,则提出“每天进步一丁点,每周进步一点点,每月进步一小步,每年进步一大步”的要求,激励学生进步。这些做法,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改革工作方式

学院提出,每个领导、教师、职员都要考虑,“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我们将以怎样不同的方式做事”。“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个性化教育,应转变工作方式。学校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始终抓住“不紧急而重要”的事。有人将我们面临的工作分为四类:紧急且重要,不紧急而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后两类可不必多关注。紧急且重要的事,如招生、课程开设、评估等,人们一般都会用心去做。工作中容易忽视的是不紧急而重要的事。对于学校而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关涉学生成长发展的工作十分重要,但由于这些工作的效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检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文华学院始终强调要抓住这方面的工作不放。例如,学院每年暑假召开一次全校骨干教师和行政领导参加的研讨会,集中研究一个主题。2005年开始,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制度建设、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等主题进行研讨,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推进个性化教育“要有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合适的招数”。首先,要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师生的一种信念,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研讨中,老师们说:“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文华学院创建办学特色的一个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境界、理想,是一种追求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其次,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校内外的各种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丰富、完善个性化教育。例如,学院先后请国内著名教育家、教育学者顾明远、周远清、潘懋元、李延保、张楚廷、叶澜、王英杰、陈学飞等,中科院、工程院杨叔子、李培根、方秦汉、宁津生、许厚泽、李德仁等20余位院士来到文华学院,听取他们对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意见。正是他们的意见,促进了我们对个性化教育中“立志”、“空间”的思考。再次,要有合适的招数,不断探寻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推进学生学习、发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办法。抓住三个“关键”、五个“注重”,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每个老师、潜能导师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方法。

建设学习服务型机关。教学、人才培养是目的性活动,行政管理是手段性活动。机关工作要牢固树立为教学、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的观念。学院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成人成才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辅助单位及后勤服务部门,根据师生不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和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适应和满足师生员工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