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民生为重

坚持民生为重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坚持民生为重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与目前尚坚持社会主义的其他国家相比,笔者以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民生,以民生为重。重视民生,不仅仅是政策、措施,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理念。孙中山甚至还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这一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在理论上的总结,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论。

二、坚持民生为重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与目前尚坚持社会主义的其他国家相比,笔者以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民生,以民生为重。

民,即人民大众,所谓“民生”是指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以民生为重,就是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作为重中之重,永不偏离,永不改变。

就社会再生产来说,它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生产是起点,消费是最终目的。不是为生产而生产,生产是为了消费。搞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强调民生,符合社会再生产原理,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失误,就是片面强调革命,在计划经济下重视军需品的生产,而忽视民用产品的供应,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差距,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最终导致苏东演变。这是最大的教训。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工作中也存在着为生产而生产的问题,比如为支援世界革命让人们勒紧裤腰带,为未来建设新社会制度而强调当前需节衣缩食,为保持所有制的纯洁性而割私有经济的“资本主义尾巴”,影响了生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长时期以来,人民的生活状况未能得到较好地改善,国家的面貌改变不大,人们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与得到的极不相称,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苏东和我国的实践看,离开了民生改善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目的,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伪社会主义,是定会被人民群众抛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传统社会主义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优越性之所在,未将这几个方面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脱节,导致了种种弊端的产生。结果是:“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困难,却非要坚持不可;在计划经济下,一年计划,计划一年,计划脱离人民群众的需求,大多数产品供不应求,也不能有丝毫的改变;说是按劳分配,其实是按资历、工龄分配,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表明,传统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只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现代文明的物质成果,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东西。社会主义要胜过资本主义,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保障房建设、提高工资水平等,在民生问题上有大投入,使人民享有更多福利。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是以民生为重的政策,深得大家的拥护。谁愿意要贫穷的、生活困难的社会主义?许多老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使国家富强,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吗?!民生情怀应是共产人执政的价值取向。重视民生,不仅仅是政策、措施,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理念。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将民生放在首位,更自觉地为民生、促民生,通过民生的改善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解决民生问题要靠市场和政府这“二只手”。不能将民生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在民生问题上,市场有着灵敏的嗅觉和强大的力量。也只有关注民生,市场经济才能不断发展,它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渠道。但光有市场是不够的,还应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做的工作,除了促进市场发展,服务市场、规范市场外,应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贯彻公平优先原则,将大部分财力用于社会保障方面。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深刻地认识到,民生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问题,无论解决政治上的问题还是经济上的问题,都必须将着眼点放在谋求“民生”的福祉上。他在思考中国发展路径和变革模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阐发了民生主义思想,强调“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其终极目标是要解决民众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需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如平均地权以解决土地问题,节制私人垄断资本以防止贫富分化、振兴实业等。孙中山甚至还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则又是中国古代“养民”、“裕民”“富民”思想的传承。

以民生为本,以民生为重,内涵丰富,涉及各个方面,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上,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肯定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需及时变革不适合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在经济体制上,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分配问题上,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反对平均主义,如此等等。民生社会主义这一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在理论上的总结,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