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促进措施介绍与对策建议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促进措施介绍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促进措施介绍与对策建议王颖 徐 雷摘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已举办超过10年,成为衡量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该办法还规定“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学校奖励指导教师及博士生各10万元,并拨付30万元支持该指导教师开展后续研究”。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促进措施介绍与对策建议

王颖 徐 雷(1)

摘 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已举办超过10年,成为衡量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校近年促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措施进行介绍,以及对我校现有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四个一级博士点历年获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剖析了我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五个难点,并就应对措施给出对策建议,认为只有在学科点、导师、博士生、管理措施四个方面抓住重点、锁定关键,方可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促进措施 对策建议

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基本情况介绍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全国优博”)评选始于1999年,目的是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开始到2010年的12年间,全国共评选出全国优博1 182篇。期间,于2003年启动了全国优博提名奖的评选,截至2010年,共有1 646篇博士论文获提名奖。入选全国优博的篇数,已成为衡量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表1 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img31

续表

img32

二、我校催生全国优博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一)我校催生全国优博措施介绍

2000年,由王林生教授指导、裴长洪博士撰写的《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我校一直未能再次问鼎这一殊荣。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措施的组合,努力提升博士培养质量和论文写作水平,以催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优博评选中,我校王明喜博士的学位论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拍卖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导师:刘树林)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是博士培养工作中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1.激励措施

(1)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制度

2009年4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资助办法(试行)》施行。该办法规定:“优博基金用于支持博士生进行论文调研和写作”,“每年度一般资助6名博士生,每名博士生资助20万元”。该基金设立的目的在于使博士生潜心研究,得到持续的科研支持资金,发表创新性科研成果,为冲击全国优博提供足够的科研积累。该办法还规定“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学校奖励指导教师及博士生各10万元,并拨付30万元支持该指导教师开展后续研究”。目前,该基金已运行两年,共22名博士生报名参加选拔,7人已获得资助。

表2 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获得者基本情况

img33

(2)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2010年12月,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的规定,经研究生培养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推荐、校内专家评委会评审、校外专家通讯评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并全校公示,我校评选出了首届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旨在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为北京市、国家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提供足够论文储备。

2.约束措施

(1)实施在校博士发表论文制度和论文双盲评审制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①科研质量约束。科研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以往培养方案中虽对博士生科研有一定要求,但并不明确,导致博士生科研动力不足。2009年,学校明确规定在校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发表在本学科权威学术期刊上,才可获得答辩资格。

②论文质量约束。为消除“人情”干扰因素,对学位论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自2008年起,我校在答辩前对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校外双盲评审。实行该措施两年来,共有119名博士的学位论文被送校外盲审,论文双盲评审制度逐渐得到导师和博士生的认同,师生更加重视学位论文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

(2)引入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严查论文学术不端现象

2010年下半年,我校制定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在双盲评审程序开始前,用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所有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终稿进行相似度检测,对检测相似度,分30%以下、30%-50%、50%以上分别作出“通过检测”、“未通过检测,须修改”、“不能参加此次答辩”等处理,以杜绝学术不端现象。

(3)实行博士答辩公示,严控博士答辩程序

为保证博士学位答辩公开、透明,2010年我校完善了答辩公示程序。博士答辩的前一周,由研究生部和学院共同在网上发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公布答辩时间、地点、论文题目、答辩委员名单等信息,邀请公众旁听监督。学位办也在已公示答辩场次中随机旁听,汇总出现的问题,在答辩后通报给院系,以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二)全国优博催生措施的收效情况

实施全国优博催生措施后,博士生和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写作愈加重视,科研风气、论文发表层次大大提升,涌现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并在冲击优博的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优博基金获得者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表3 我校优博基金获得者的科研成果

img34

续表

img35

续表

img36

2.2009年喜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9月,经过精心组织和评选推荐,我校选送的WTO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蔡春林博士(导师:张汉林)的学位论文《中俄印巴经贸合作机制研究》荣获2009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每年北京市教委、学位办仅在驻京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评选5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此项殊荣是我校近年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方面取得的一项突破。

3.2010年两篇论文通过全国优博北京地区初选

2010年12月,经过学院推荐、研究生部审核、召开校内专家评审会、进行校外专家通讯评议等程序,我校向北京市推荐王明喜《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拍卖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导师:刘树林)、李伟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研究》(导师:刘亚)参加北京地区全国优博的初选。最终,王明喜博士《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拍卖理论模型及其研究》(导师:刘树林)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是博士培养工作中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4.2011年推选一篇博士论文角逐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3月,经学院推荐、研究生部审核、校内专家评审推选等程序,参照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我校向北京市推荐王蓓《金字塔控股集团与公司中价值关系研究》(导师:张新民)参加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三、我校近年未获全国优博的原因分析

(一)学科、学校类型存在制约因素

我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四个一级博士点,承载着近几年冲击全国优博的希望。我们在1999-2009年1 082篇全国优博中,抽取上述四个一级博士点获奖论文数量和院校情况进行统计(2),如表4所示:

表4 1999-2009年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学一级科点全国优博分布情况

img37

续表

img38

从统计结果中容易发现优博评选的几个特点:

1.四个学科点所占获奖比例很低

从一级学科点来说,应用经济学入选11篇,理论经济学入选13篇,法学入选16篇,工商管理入选6篇,每个学科点年平均出产量仅为1篇优博论文,工商管理学科甚至达不到1篇。而经统计,入选全国优博数量占前三位的一级学科分别为化学74篇、物理学69篇、生物学65篇,年平均6-7篇。

从学科门类来看,这四个一级博士点分属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这三个学科门类在1999-2009年间仅获74篇全国优博(3),占优博总数的6%,年均约7篇。而与之相对,在理工农医类优秀博士论文中,工学论文入选394篇,理学论文入选317篇、医学论文入选112篇、农学论文入选55篇,差距显著。

2.财经政法类大学在与综合性大学的竞争中占据明显劣势

由表4可知,在四个学科点的46篇获奖论文中,综合性大学共获奖37篇,财经政法类大学共获奖9篇。财经政法类大学获奖数仅占四个一级学科点获奖论文总数的1/ 5,甚至少于中国人民大学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获奖数,说明在四个学科点两类高校间的竞争中,财经政法类大学明显落后于综合性大学。

(二)其他财经类院校发展迅速,竞争加剧

在与五所规模相似的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比较中发现:同类院校发展迅速,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竞争加剧。如表5所示:

表5 财经类院校获全国优博及提名情况(按年份)

img39

表6 财经类院校获全国优博及提名情况(按一级学科)

img40

续表

img41

从表5可知,我校在2003-2010年间,未获得全国优博及提名奖,但与我校规模相似的五所财经类院校则后程发力,大都有所收获,尤其是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年来成长显著。2009和2010年,三所高校共获2篇全国优博和2次提名,其中东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各获1篇全国优博,西南财经大学获得2篇提名,体现出这几所学校的后发优势。

从表6的学科分布来看,我校目前拥有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均已有财经类院校获得全国优博,与我校优势学科重合,今后的竞争态势将更加严峻。

(三)学科点获批年限较短

长期以来,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只有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余博士点均为近五年左右获得,无论在学术积累还是校外声望上都难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同学科博士点相抗衡。获得授权时间晚、招生规模不大、毕业生数量有限成为制约我校冲击全国优博的重要瓶颈。

(四)博士生、导师冲击全国优博的热情不高

首先,博士生科研动力不足。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校内未形成科研、学术活动蔚然成风的氛围,博士生群体缺乏良好的学术互动环境;第二,我校在职博士比例较高,由于受到工作、生活影响过多,在职博士往往难以潜心研究;第三,我校博士生源质量仍存差距,本科为211院校的生源较少,学术积淀和科研训练不够,导致部分博士生后继科研乏力。

其次,博士生导师的科研要求欠缺。部分博士生导师忙于自身事务,加之所带学生过多,致使师生间沟通不足,存在只“招”不“导”的弊端。

(五)现有的治理手段发挥显著作用需要时间

我校现行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机制、双盲评审和相似性检测等措施实施时间尚短,博士生和导师均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制度影响,将外部制约转化为内部自觉行动。现有的治理手段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促进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渐显现,但难以迅速见效。

四、全国优博竞争应对措施建议

全国优博的评选,其实质是高校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基于我校学校类型和学科点建设时间的限制,很难做到全面兼顾。只有在学科点、导师、博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强调重点,集中优势,各个突破,才有望在愈加激烈的全国优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学科点:分段突破,做“强”做“特”

1.分段突破

我校的四个一级博士点均为文科类博士点,在全国优博评选中不占学科优势,且四个博士点的发展不均衡,既有获批时间长、基础较好、影响力大的博士点,也有刚刚获批仍存发展空间的博士点。这要求申报全国优博时应有分段突破的安排,选择建立时间长、发展成熟的博士点作为近年冲击全国优博的重点,给予政策、财力、名额分配上的倾斜;对于其他发展中的博士点,尤其是新增博士点,应加大扶持力度,深挖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积累足够的学术积淀和冲击实力。

2.做“强”做“特”

目前我国有授予研究生学位的一级学科88个(4),二级学科(专业)382种,但每年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百篇,即便是加上“百篇提名”,也达不到平均每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这一背景下,做“强”做“特”是我校实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突破的两条路径。首先,优势学科应“强”字当先,即向国家级重点学科要优博。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国家级重点学科已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培育基地(5),其良好的学科平台建设及优秀的师资是冲击全国优博的保证;其次,应“特”字补充,即在做“强”的同时,选择有特色、有特点的专业进行重点关注和扶持,如我校的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低碳经济学、法与经济学。

(二)导师:筛查排除,锁定关键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6),近年获奖博士生的导师出现以下特征:从年龄平均值来看,获奖年龄已从1999年的平均67.7岁降至2008年的54.18岁。从指导年限来看,指导博士生年限平均值在5.5年到6.8年之间浮动。从出国经历看,26%的全国优博论文导师曾在国外读书并取得学位,44%的导师曾出国做过访问学者或进行学术交流,38.2%的导师没有海外的学习、访问、交流经历或是数据缺失。

既然导师的个人条件是获得全国优博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妨将我校博士生导师依条件筛查排序,锁定冲击优博的关键导师。筛查的依据有:(1)导师的身份。筛查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2)导师的年龄。45-60岁之间,年龄过大或过于年轻的导师均不适合。(3)导师的指导年限。指导博士生6年左右。(4)导师所在的专业。应排除新增博士点专业,选“强”选“特”。(5)导师的国外交流经历。导师应具有一段时间的国外研究经历。(6)导师的学术背景和职务。筛查导师是否在本学科学术队伍中占据前沿位置,是否在校内或社会上担任较多学术职务和学术头衔,是否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对于筛选出的关键导师,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的形式使其全面了解全国优博评选机制,以多种形式调动、激发其带领学生冲击全国优博的积极性,并在优质生源、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关注,但也应加强监督和指导,以压力促动力。

(三)博士生:重在选材,科研引导

可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冲击优博重点博士生库,选拔具有冲击优博潜力的人选。选拔时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所在学科情况,即该学科是否有“强”或“特”的特征。(2)导师情况,即是否是关键导师。(3)科研潜力,重点考察博士生入学前和硕士在学期间的科研数量和层次,选择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潜力的博士生。(4)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调查了解新入校博士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重点关注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博士生,对他们来说,科研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产出高水平论文使自己更容易得到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会更加重视日常科研和学位论文写作。

选出优质生源后,学校还应完善制度、程序安排,为优博论文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如发挥导师组力量,对重点关注人选安排多个导师协助指导,以弥补单一导师在学科、专业面的局限性,必要时可跨学科安排导师指导等。在博士生内部,也应搭建沟通桥梁,助其产生思想碰撞,如组织不同学科博士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成果介绍会、研讨会等,构建交叉学科平台,促进不同专业博士生间的融合。

(四)管理监督:提前介入,完善前期

根据我校博导调查问卷的结果,在“博士学位论文应着重在哪个时间段加强管理”这一多选题中,70%导师认为应在“论文选题阶段”,50%导师认为应在“中期检查阶段”。说明博导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审查较为严格的论文完成阶段,论文写作的初期和中期成为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时间点。

对学位论文的管理监督,应在保证“后期控制”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将重心向“初期、中期控制”倾斜,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望冲击优博的关键博士生提出更高要求。

初期、中期控制,主要是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应督促博士生尽早确定论文选题,避免博士生对题目了解不深入便匆忙开题,对关键博士生要加强导师组的引导作用,帮助其找准问题的研究角度和最佳切入点,并适时拓展多角度学术视界。其次,应严把开题关,分专业制定详细的开题准入规则和标准。对关键博士生应适当提高开题的进入门槛,开题答辩时以更高的评判标准对其严格要求。最后,加大中期检查力度。对关键博士生,不仅要检查学位论文完成进度、资料收集情况,还应检查与学位论文写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级别,以确保学位论文有足够的前期研究支持。

【注释】

(1)王颖,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徐雷,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助教。

(2)2010年数据未统计在内,因教育部公布的优博论文名单中,2010年数据未区分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无法进行学科数量统计。

(3)柴玥,孟秀丽,杨中楷.1999年-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分布形态计量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根据学位〔2011〕11号文件公布的新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一级学科数调整为110个,此处的学科数仍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统计。

(5)罗尧成,李利平.我国非“211工程”院校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情况的分析与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6)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