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优秀人才政策的体系介绍

国家优秀人才政策的体系介绍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开发的基础环节,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国家人才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具有主导意义。近期,国家对于优秀人才培养出台的相关政策列举如下;中组部制定实施了《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大规模的培训,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

(二)国家优秀人才政策的体系介绍

1.优秀人才的培养

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开发的基础环节,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国家人才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具有主导意义。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各国政府都在为如何制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培养政策而费尽心机。例如,美国制定了“培养21世纪美国人”计划;日本提出了“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战略;加拿大制定了“21世纪接班人”计划等等。我国在近年也明显加快了优秀人才培养政策的研制工作,注重各部门的政策配合与协调,以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人才工程为纽带,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培养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为导向,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

近期,国家对于优秀人才培养出台的相关政策列举如下;中组部制定实施了《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大规模的培训,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人事部等部门提出了“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争取在2001~2010年间培养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中青年专家。中宣部制定实施了“四个一批”的人才培养工程。统战部提出加强新一代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党外代表人物后备名单。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计划。科技部提出了利用重点科技计划和重点科研基地,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国资委提出了加强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555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一些政策已初见成效。2004年选拔了首批81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2506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5年来,共有74所高校聘任了537位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直接吸引了200位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

为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建立了院士制度、留学制度、博士后制度。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两院院士1297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有70.02万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工作站1018个,累计招生28000人。

2.优秀人才的吸引

优秀人才的吸引是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除了要花大力气、下大工夫自己去培养优秀人才以外,更应该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人才开发的国际视野,用优厚的政策、舒适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吸引来优秀的海外人才、留学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对于留学人员的引进制定了大量的政策。从上世纪90年代,人事部门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近年来政策力度更是不断加大。如2000年6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事部下发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水平、科研经费资助以及住房、保险、探亲、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做了较大的突破。2001年5月,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在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担任职务、津贴报酬、经费资助、出入境、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2004年,人事部开展了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工作,首批资助20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完成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工作,资助303名留学人员。另外,人事部还制定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和留学回国人员资助办法,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2005年人事部门将研究制定“十一五”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界定的意见》。同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绿色通道将建立,在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建立自己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绿色通道后,全国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将建立,为留学回国人员的服务将更加完善。

3.优秀人才的激励

凝聚人才和开发人才的关键在于激励,单单依靠人才的奉献精神而没有一个规范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不可能充分调动起广大优秀人才的积极性的;依靠优秀人才战略,来提升国家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人才的奖励。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设立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金,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前身。此后,在对于优秀人才的激励方面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例如,1979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奖正式设立。1986年和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分别成立并开始受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申请。1998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发起并资助、经教育部批准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始实施。1999年,人事部、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发布《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励规定》。同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05年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奖励工作的意见》。

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加强优秀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激励优秀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自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4.5万的优秀人才享受到了政府特殊津贴,并且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对政府特殊津贴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人事部最近提出改革完善政府特殊津贴的方案,提高了津贴标准,使政府特殊津贴工作与实施人才工程,推进人才战略相结合,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4.优秀人才创业

人才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要以生产力的竞争优势体现出来。在这方面,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鼓励优秀人才创业,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优秀人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1999年4月19日,科技部公布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指出,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让活动。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科技人员可以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可到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科技人员在离岗两年内可以随时回来上岗。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可以达到创办公司注册资本的35%。国有和集体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吸收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参股。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时,可以吸收业务骨干担任公司的发起人。

针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问题,人事部在2001年实施《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以吸引和扶持留学人员创业,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作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载体,留学人员创业园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10个,入园企业超过6000多家,吸引了留学人员约15000名,技工贸总收入327亿元。实践证明,创业园在加速留学人员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海外留学人员了解中国的窗口、国内联系海外留学人员的桥梁和实现高科技转化的重要基地。去年举办的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充分展示了近一个时期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