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语文体学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日语文体学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语文体学”主要以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体学基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的文体学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文体学的接点。

日语文体学

项目编号:X07021

项目名称:日语文体学

项目负责人:李琚宁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

成果形式: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等

关键词:日语文体学个案学习讨论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日语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进一步熟练掌握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懂得作者或说话人在表述事实过程中对所表述之事实所持的“态度”(attitude)。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文体学相关知识的讲解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日语文体学”课程的开设在国内日语教学方面的历史经验不多,因此本教学研究项目的任务与目标是更多地借鉴国外和国内中文、英语等文体学的成功教学经验,体现日语学科的特色,探索日语文体学特有的教学思路与研究侧重点。

二、研究过程

研究生课程建设“日语文体学”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从2006年底开始,具体教学实践从2007年3月开始。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底至2007年3月,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资料收集及初步备课工作。由于本课程在国内日语教学中开课不多,教材与资料方面缺乏可供直接借鉴的经验,因此本课程所参考的资料大多是日文原版的相关书籍以及国内一些英语文体学方面的书籍,另外还参考了大量文体学方面的国内外相关论文以及介绍文体学概况的国内外权威工具书。经过综合分析以上文献与书籍,结合学生的日语实际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及实际需要,对教学主要用书进行认真筛选。

第二阶段:2007年3月至7月,实践阶段,对研究生进行日语文体学教学。该阶段是2006-2007学年的第二学期,该学期日语系有日语语言方向研究生10名,面向这10名研究生开设了“日语文体学”课程。

第三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阶段性整理总结。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根据学生反映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国内外同类课程最新研究动态进行追踪。

第四阶段:2008年3月至6月,再次实践,对研究生进行日语文体学教学。本次教学活动于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对象为日语文学方向研究生一年级。教学内容在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第一次教学实践主要以具体案例的分析为主,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事实及理论有了具体认识,但理论的应用方面还显薄弱,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前半期对相关论题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后半期则就案例中的某些现象要求学生自主地解读相关研究论文,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五阶段: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项目总结,提交课程建设成果。本阶段对前面四个阶段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根据两次教学实践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教学效果,得出课程建设的基本结论。同时,归纳整理资料准备阶段的数据成果,吸取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整理课程教案、电子课件等课程建设相关成果。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师向学生解读大量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具体问题的讨论、将理论融合于实例当中、由实例得出理论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后,自行阅读相关论文、查找更多相关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发言讨论。这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给予正确且有效引导的授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实践效果两方面来看,该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了日语基础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锻炼了理论归纳能力。同时,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写出高质量的硕士论文,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思考、独当一面、深入研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本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拿得出、用得上的高层次日语专业人才。

四、主要创新

国内大学在日语专业中开设“日语文体学”研究生课程的为数不多,其属于一门较新的课程,此次课程建设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首先,授课内容新。“日语文体学”主要以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体学基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的文体学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文体学的接点。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在日语学习方面与本科阶段形成合理有机的衔接,同时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将本科阶段所学灵活运用于语篇的分析当中,对日语文章的分析理解形成质的提升。另外由于教材选取得当,授课内容生动活泼,一改以往理论型课程呆板、艰涩的老面孔,得到听课学生的充分认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得到提高。

其次,授课方式新。通过个案学习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每一讲的具体论题,项目负责人于课前发给学生相关案例的问题,要求学生预先思考分析、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正确答案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围绕相关论题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与认识体系。

最后,考核方式新。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要求学生选择与各个论题相关的题目,查阅资料,认真思考,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口头发言,结合老师与其他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提交,作为期末考核依据。第二种是就相关论题分别给出比较成熟的研究论文题目3到5个,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论文后确定比较适合自己阅读的论文一篇,写出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论文的写作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涉及理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然后依次在课堂上进行口头发言,发言后结合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意见进行一两次修改后提交,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这两种考核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体会到该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熟悉了撰写论文前的资料查找筛选过程,锻炼了对文献的读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式,知道如何围绕问题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毕业前顺利提交高质量的硕士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