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新课标理念进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

用新课标理念进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新课标理念进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黄慕军一、前言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虽然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近几十年的实践中,数学教育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

新课标理念进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

黄慕军

一、前言

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虽然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近几十年的实践中,数学教育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老的教学方法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各种版本的《新课标》教材,由于还处于试验阶段,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我们选中了教育部经过十多年实验修改后具有“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统一、知识教学与能力的训练统一、完整性与发展性统一”特色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为蓝本,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教学,试图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方法,提高思维素质,寻找一个适应学生与社会需求的数学教学。

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学校委派分管教学的张放副校长和具有20多年教学经验、参加过国际数学研讨会的黄慕军老师为课题组负责人,由黄慕军、熊少平等老师一起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得到教育部专家、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主编马复教授、刘兼教授,教育部专家、《实验教材》编写者万庆炎教授,江西省教研室喻汉林老师,江西省教科所武杰教授,九江市教研室徐源可主任等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及实验假设

1.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让绝大多数学生热爱数学,感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适应现代化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利用“通性通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2)阶段目标:初一着重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见“五、(二)实践1”);初二侧重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如整体思想、换元法等(参见“公开课案例及点评”);初三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综合能力的提升,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参见(参见“五、(二)实践2”)。

2.实验假设。

以《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为载体,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向优等生方向转化,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三、研究方法

1.本研究为数学方法研究,以自然实验为主,辅以问卷和测验法。

2.以九江三中2002届、2004届三个实验班为实验组,本校同年级情况相近的二个班为对照组,研究者为担任实验班数学课的教师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两个班使用同样教材,课时、进度等均严格按学校统一教学计划安排。

3.实验时间。2002年9月—2005年1月。

4.实施程序。

(1)实施前测和问卷调查。实验前以九江三中初一期中考试题和自然分班后的入学摸底考试题为测试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前测(2002年、2004年),另外这对实验组以前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002年9月、2004年9月)。(见后附表)

(2)开展实验(2002年9月—2005年1月)。

初一入学时,填新生调查表(见后附表),了解新生以前的学习状况,以便开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002届新生入学后,用语文出版社的《实验教材》为主进行上课,以人教版的“九义”教材为辅,在具体上课时,注意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其中,并在课前进行研讨,课后进行点评,有的课还以赛课的形式进行了全校公示,现将熊少平老师1节课的教案及点评附后(见附录);

每学完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根据反馈的情况和新课标上的具体要求调整下一轮教学计划;

由于2003年开始我校改为新课标实验校,所以2004年我校将2002届二个实验班中的一个班改为对照班,另一个班继续实验,以便更方便地知道实验的效果(见后附表);

2004年届用一个班为实验组,平行班为对照组,选用语文出版社的《中学数学试验教材》和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继续实验,以便尽快摸索出用新课标作为最终检测标准时的最佳教学方法。

(3)实验末测和问卷调查。2002届以九江市三中3月考试题作为测验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末测(2004年10月),2004届以九江三中期中考试题为测试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末测,同时对实验组用“反思卡”和“自我评价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后附表)。

(4)资料处理。前测和后测均采用流水阅卷方式共同批改,将受试的各项分数登录后,进行资料数据处理,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和统计分析

四、实施措施

1.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生活体验和实践活动在内)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2.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利用语文出版社《实验教材》中的“数式通性”为素材,搭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平台,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五、结果与分析

1.理论。

(1)语文出版社的《实验教材》以往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效果较好,但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中间似乎有矛盾,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适应,甚至还取得较大的进步。

案例1:2002届实验组的黄冠江同学初一时成绩平平,从回答问题、作业及测验可看出他数学思维不严谨,解题时丢三拉四,不严密,但该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三年来该生数学统考情况如下:

img34

从上表中可看出该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且老师在教学中发现该生的数学思维严密,推理论证过强,严谨有序,书写规范,且能在做题中体现出很多数学思想和方法。

案例2:2004届实验组的陈悦同学,入学后几次测试成绩分别为:第一次62分,第二次37分,第三次68分,第四次76分,第五次81分,第六次93分,正如她自己在“自我评价表”中写的那样:“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从哪里失败,从哪里爬起,相信自己,没错、加油!”

(2)有选择地用《实验教材》进行教学,既能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又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两者结合使用,相得益彰。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利用“数式通性”、“顺理成章、返璞归真”进行教学,符合数学的历史发展和认识规律,突出以“通性”求“通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有理数”这章,“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学生在小学早已学过,已初步形成了“数系通性”的理念,而在新课标教材中,学生又知道了“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只要稍加具体点拨,学生就能进一步体会并灵活运用“数系通性”,对各种代数问题的谋求统一的解法,也就是说,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语文出版社的《实验教材》为载体,新课标的理念为灵魂创设了“讲—议—练—评—测—纠—问”的教学模式,它是波利亚的“数学发现”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现代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具体实践。

2.实践。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浓厚。自新生入学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帮家长和学生排忧解,真心的付出,也必然得到真情的回报。自2004年9月2日—2005年1月,几乎每个晚上我都会接到学生或家长的电话,交流数学学习的有关问题,我们与学生之间已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是已成了一咱朋友关系,学生已把与数学老师做朋友当成了一种追求的目标,把对教师的喜爱迁移到对数学的喜爱(学生的“自我评价表”中有记载),现将部分家长的来信和学生的小结摘录如下:

某家长来信:“自开第一次家长会,我就十分愿意接受您,因为你开朗、思维又活,待人真诚并热情和气,尤其是你那颗热衷教改和极赋职业特性的形象让人难忘、敬仰!真的,我真为我们孩子有您这样敬业、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感到高兴。”

学生刘慧晨:“我非常喜欢您上的课,您让我从讨厌数学渐渐喜欢上了数学。”

何月蓉:“黄老师,我觉得您很和蔼可亲,您帮助我们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使我们数学成绩渐渐上升,让我们把数学这门学科当做是乐趣,而不成为负担,您上课时,把我们领入一个数学殿堂,数学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张莉:“我本来对数学一点也没有兴趣,可是通过您跟我讲课,我有一身劲,您总是带着微笑给我们讲课……反正在期末考试我一定考好成绩来回报您。”

黄强:“我认为上您的课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您的教育像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爱上了数学……”

余梦呤:“我爱三中,感谢老师!”

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例举。

(2)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①2002届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成绩比较(全市期末统考卷)

img35

两组均分、及格率相差不大,且对照组优分率高出实验组5个百分点。

备注:1.全年级共9个班;2.因前测、后测试卷难度系数不一致,因此,做横向比较,各组占全年级的百分比)

②2002届实验组和对照组未测成绩比较(初三月考卷)

img36

实验组均分明显高出对照组均分10多个百分点,及格率不变,优分率由原来的-5个百分点变为+ 20多个百分点,进步显著。

③2002届各科总体情况分析:

2002届前测各科成绩

img37

2002届后测各科成绩(初三月考)

img38

由上表可看出:对照组实验前总分高出实验组16.5分,而实验后反而低于实验组11分。由此可见,实验组进步27.5分,非常显著。

(3)通过“数学体验”,学生的数学气质已有所呈现:

前苏联研究中心小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因此,具有数学气质的学生必然会对事物有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有敏锐感,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题,挑战未来,而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特征在实验组学生的身上,已有所呈现。

如实验组学生在学完《实验教材》P168例6“打折销售”后的“自我评价表”中纷纷写道:

刘子豪:“头一天到七一三厂打听打折销售,上课一下子就明白了。”

段翔宇:“学会了打折销售,我很高兴,以后买打折东西不会吃亏了!我从今天的学习中知道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有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寻觅数学,数学里品味生活……”

叶紫:“学习数学,等于学习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

舒娴:“有些东西是暂时的,有些东西是永久性的,我对数学感兴趣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李天琦:“我永远相信自己,要做就做到最好!”(该生近几次的测试成绩依次是79,51,100)。

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说到也做到了,从不及格到满分,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近三年来,我们付出了努力,我们收获了希望,我们洒下了汗水,我们收获了成功。但该实验中,我们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语文出版社的《实验教材》是按“九义”教学大纲编的,不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材施教地处理实验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才可能成功,因此,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了,我们迫切希望看到语文出版社以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新版《实验教材》早日面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