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

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高等教育内分流不可能超越特定的政治环境的制约,必须要体现该特定时代、社会的政治要求。因此,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是制约分流模式构成的关键性因素。政府为了调控高等教育内分流,往往会制订一定的财政政策来施加其影响,其中投资倾向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结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影响是通过人才需求结构而起作用的。

三、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

高等教育内分流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分流主体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其分流模式的构成必然要受到许多外部条件与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这既是多方面客观需要的产物,也是多元主体在价值目标取向的引导下主观选择的结果。制约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10]: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社会文化传统与国民分流意向,高等教育基础与高校合理定位

(一)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

高等教育内分流不可能超越特定的政治环境的制约,必须要体现该特定时代、社会的政治要求。政治环境可能有许多因素会影响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构成,但是,最重要的是代表着一定社会利益的政府对分流价值目标的认定,并主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来实现。因此,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是制约分流模式构成的关键性因素。

政府认识高等教育内分流,一般来说,首先了解高等教育内分流的必要性,其次了解高校如何进行内分流的。政府认识对于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构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政府控制着强大的社会经济资源,也控制着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力,可以左右或控制高校主体的分流价值目标与行为取向。例如,如果政府主体要求各高校按照其统一的价值目标来分流培养人才,即要求按照社会规定目标来分流,各高校内部的分流结构、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也会按照政府主体的价值目标统一起来,形成某种具有“统一性”特征的分流模式;如果政府认为高校主体可以自主分流,就有可能促使高校按照社会各类主体的需要来分流培养各类人才,这可能会导致高校内部的分流结构、分流策略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分流模式多样。

政府认识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策导向来起作用的。政策导向是指政府以一定的政策或法规指导、调控或控制分流模式的形成或改变。政策导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财政政策导向,即政府通过拨款方式和投资倾向来影响分流主体的行为;二是管理政策导向,即政府通过一定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措施来影响或控制分流主体的行为。政策导向对分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政策影响内分流模式的结构功能。政府为了调控高等教育内分流,往往会制订一定的财政政策来施加其影响,其中投资倾向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结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财政政策及其投资倾向是政府指导和调控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有效手段。

(2)政府的管理政策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就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管理政策,即中央集权型(如日本、法国、中国)和地方分权型(如美国、德国),不同类型的管理政策对分流模式构成要素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集权型强调早期分流、统考策略、学年策略和必修策略,高校设置,高等教育标准、政策、经费、人事乃至学科专业设置,学位制度、招生考试等,都在政府的直接领导、控制或指导下;分权型较强调高校自主的内分流模式,在学科专业设置、学位制度、招生考试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由高校自主分流。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富、财富的增加等方面,其中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对人才的需求水平。社会人才需求,即推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包括初级人才、中级人才与高级人才等多类型。社会人才结构中的初、中、高层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人才结构越是合理,就越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越有可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有可能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分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必然要首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的要求。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影响是通过人才需求结构而起作用的。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分流培养人才的目标、类型、层次与规格的要求。社会人才需求通常反映在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或人才需求计划之中。对一个地方而言,这种需求大致包括:第一,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对高级专门人才在文化、技术、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最低要求,这种要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第二,为适应一定时期地方社会与经济各方面发展需要,提出的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格与数量要求,这种要求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规模、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第三,为适应国家社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提出部分学生需要继续深造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内分流在纵向与横向分流结构等方面的比例以及高校发展的规模。

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人才需求结构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分流的价值目标取向。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引起分流价值目标的改变。第二,影响内分流的结构功能。人才需求结构实际上是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其比例关系。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于每一产业的各层次技术结构的人才需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需要有相对应的高校内部的纵向分流和横向分流结构来承担培养任务,这就要求各高校应能根据社会人才结构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来设置合理的内分流结构,以满足社会各类主体的需要。

(三)社会文化传统与国民分流意向

社会文化传统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精神产品或精神特质,包括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传统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强大的惯性与社会影响力,它们潜在而有力地制约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自然也会影响国民的教育分流意向。国民的教育分流意向是指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教育分流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在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分流结构、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等问题上的选择倾向性,它是社会成员对教育分流的主观要求,是制约教育分流模式构成的主观因素。反映到高等教育内分流上来,由于各类社会成员受到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对高校分流教育的认识与态度及其选择倾向性,即形成不同的高等教育分流意向,从而影响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构成。因此,社会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影响,是通过国民的高等教育分流意向而起作用的,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影响高等教育内分流的价值目标。在高等教育内分流活动中,国民的分流意向不同会影响高校分流价值目标的选择。国民倾向于高流层,“英才”就成为高校分流的目标取向;国民倾向于技术教育流向,技术教育等学科专业成为高校发展的目标;国民倾向于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高校追求的目标。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国民分流意向往往差异很大,高等教育内分流的价值目标也有很大不同。

(2)影响分流模式的结构功能。国民分流意向对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发展与优化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可以制约纵向和横向分流结构的形成与改变。就纵向分流结构而言,在国民受教育期望水平较高而未能得到必要的抑制时,必然导致高校中高层次教育的盲目膨胀。就横向分流看,国民分流意向的倾向性对横向分流结构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四)高等教育基础与高校合理定位

高等教育基础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分流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包括高校所能开设的专业、课程、班级以及课堂等方面的数量与质量、在校学生数量、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备、教室场馆、经费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高校的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分流培养人才的基本条件或基本能力,因此,它们是高校内部分流施教的基础,是影响内分流模式构建的客观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必须依靠高校主体的运作,离开了主体的运作,再好的客观条件,也不能发挥出好作用。高校主体的有效运作关键在于能否合理定位。

“高校定位”是指高校作为分流机构在整个高等教育分流系统中,根据高等教育基础为自己确定的职能位置。高校职能定位主要包括前文所述的7个方面。一般地,根据高等教育基础进行高校职能定位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即定位过高、定位过低与定位合理。定位过高,即超出了高校所具有的分流培养人才能力或条件的定位,这会出现教育质量与其定位不符的问题,因而会造成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定位过低,即过低估计高校培养能力而使用于培养人才的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定位,这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局面;定位合理,就是通过对分流机构外部的需求状况与制约条件分析、机构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发展目标与障碍因素分析、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明确自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确定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分流体系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在同层同类学校中的能级与特色。只有定位合理才能既不浪费教育资源,又能保证教育质量,通过合理运作不断增强分流培养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校的高等教育基础。因此,高等教育基础是高校合理定位的依据,而高校合理定位是高等教育基础发挥作用的具体表达;同时,通过合理定位,分流施教,则有可能不断增强高校的高等教育基础。

高校合理定位对内部分流模式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影响分流的价值目标是否偏颇。一般而言,高校可以划分为4类,即研究型高校、教学科研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以这4种类型作为高校整体定位的依据,其分流目标的定位相应地也有4类,即分流培养研究型、研究与技术综合型、高水平技术型、职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等4类人才。其次表现在影响内分流模式的结构功能是否合理。高校内分流结构定位是指某一高校内具有什么样的纵向与横向分流结构的定位。当某一高校根据其教育基础定位之后,应设置适当的内分流结构与之相适应,否则将会导致分流不合理。其三表现在影响内分流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高校的合理定位不仅会影响内分流模式的价值目标、结构功能,而且还会影响其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

此外,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构成还要受到人口及其年龄结构、社会就业结构、就业市场的完善程度、社会中介评价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了解这些制约或影响因素对于确定正确的分流目标,设置合理的分流结构,采用适宜的运行机制,选择恰当的操作策略,做到科学分流、合理分流、有效分流等都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