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人才市场需求这一关键问题上。因此,在选择将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时,必须考虑已有的经济基础和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这一重要因素,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区间内运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要适应我国人口的变化,在稳定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持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三、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催生出许多新职业、新岗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才、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从业人员的需求呈现出旺盛的增长势头,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八五”到“十五”,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年递增率在两位数以上。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的人才培训规模也逐年增加。

随着经济建设中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步转向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市场营销和生产运行,对学历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团队作战的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由掌握单一技能型转向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多技能型,对企业生产技术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更是大大增加。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学历层次、专业设置、技能培养与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统筹起来考虑,以适应我国从业人员的职业构成及素质要求的变化。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也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得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拓宽就业渠道,但社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毕竟有限,加上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去艰苦地区、边缘地区、部分行业、小企业、企业民营就业,每年都有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沉淀下来。因此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高职院校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必须通过对专业设置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查研究,及时甚至超前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关内容,努力做好与市场的对接,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才能在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规模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经济发展不同质的阶段性水平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大小的主要指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人才市场需求这一关键问题上。人才市场由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双方的交换三大要素构成。人才市场需求数量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反映了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资本劳动要素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人才市场需求是与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快慢成正比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结合得最紧密的一类教育。它既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也受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将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时,必须考虑已有的经济基础和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这一重要因素,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区间内运行。

(二)人口发展规模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以内。

表4-1中给出了2005~2020年我国总人口中主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

表4-1 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比例预测(%)

img1

(续表)

img2

可以看到,第一,我国学龄人口的绝对数逐年减少,而且学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减少,这说明到2020年前,我国的教育压力是逐年减轻的。2008年,大学学龄段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高峰后,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第二,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70%~7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依赖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如何尽快提高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水平等已是当务之急。第三,2003年我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今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逐年增加,2020年将达到16.9%。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技能教育、终身教育的场所,要为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提供学习机会,除担负职业教育的任务外,还将担负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

显而易见,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将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人口规模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人口规模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要素;第二个层面,人口规模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第三个层面,人口规模、人口素质本身要求面向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支持。从理论层面分析,人口增长既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又能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是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选择密切相关。通过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来满足人的教育需求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人口规模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见,从人口这个制约因素来说,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恰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要适应我国人口的变化,在稳定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持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等都要与时俱进、精心安排,抓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提高教育质量,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办出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城市化水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城市化“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了起来,因而很大一部分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由此可见,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的城市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城市化也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提供市场需求,推动其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从而提高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产业转移主要为从传统产业转向现代产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同时伴随着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空间转移则主要体现为由分散到集中,由农村流向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导致了经济的非农化、工业化和服务化,而产业空间布局的转移导致了人口定居方式的聚居化、规模化和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结构重心的上移,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份额扩大。在农业化社会,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而在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对人们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就提高了,迫切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而这些高技能人才只能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客观上延长了产业链条,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它积累了更庞大的财富,可以用于回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城市化既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又为其发展提供了需求。

从地域空间分析,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向城市地区的过程;从人口结构分析,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人口的过程;从经济发展分析,城镇化是农村自然经济转向城镇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空间;反过来,高职院校的合理布局是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丰富城镇化水平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