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学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大学教学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在教学形式上,具有更多的实践性除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形式外,大学教学还有更多需要学生参与的实践学习活动,比如,在课堂内有课前演讲、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讲授等课程实践活动;课堂外还有专业学习、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三节 大学教学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要避免大学的学习问题和陷入误区,逐步走向“学会学习”,大学生必须了解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特点。才能科学地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目标,摸索出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的“被动学习”向大学的“主动学习”转化,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个性的学习者。本节将结合大学的教学特点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使同学们对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帮助大家缩短大学的学习适应期。

一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大学教学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个体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身心发展的过程。与中小学对比起来,大学教学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明确的专业性

相比基础教育而言,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或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的教学目标以传授、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要任务。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需要,学习各类课程,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而使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与所学的专业特点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

大学教学站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前沿,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成果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进展,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积极地、创造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

3.在教学形式上,具有更多的实践性

除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形式外,大学教学还有更多需要学生参与的实践学习活动,比如,在课堂内有课前演讲、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讲授等课程实践活动;课堂外还有专业学习、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重在使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综合能力、增长实际才干。因此,大学生必须重视实践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4.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随着大学生身心日趋成熟,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幅降低,因此,在教学关系上,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地进行课外自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还是丰富的社会活动中,都要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自己查阅参考资料、独立思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独立地选择选修课、培养自己的专长、自主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大学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从各专业教学计划所建构的课程体系来看,大学生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公共选修课这五类课程,且课程结构全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理论到实践,符合大学生的学习规律。每一位大学生都需要修读以上各类课程,达到本专业规定的学分数才能毕业。如果大学生能从入校之初通过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深入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学分修读要求、课程体系以及各门课程概况,熟悉各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特点,将有利于同学们自觉地适应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顺利实现每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简单而言,大学课程结构具有以下阶段和类型特点,但是每个专业都会根据自身特性规划具体的课程体系。

1.第一阶段: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

这个阶段是大学学习的开端,主要学习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中,应重视英语和计算机“两翼”基础课的学习,坚持四年学习不断线,努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综合能力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力,这既是本院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今后在社会工作中的竞争力。

2.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三、第四学期)

这个阶段的课程是介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课程,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比如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既是基础知识的深化,又是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先导。专业基础课程是今后所有专业学习的奠基石,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为了学好这类课程,同学们应该多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基础理论现实中的应用情况,达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3.第三阶段:专业课程(一般在第五、六、七学期)

这个阶段是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专业课程以学习某专业(方向)特有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主,掌握从事未来工作最直接、最实用的知识,形成核心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好专业课对培养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另外,这个阶段除了必修课外,还安排了较多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构建适合自己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因此,这也是学习个性发展以及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

4.第四阶段:综合实践性课程(一般在第七、八学期)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自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或社会现实问题,顺利完成由大学学习向专业工作的过渡,深入了解行业和社会现状,为踏出校园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学生应在这个阶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尽早掌握社会、企业对毕业生必备素质的要求。

5.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一般在第二至第六学期)

大学除了专业教育外,通识教育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识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比重和地位都在逐年提高。本院目前的通识类课程(人文哲学、艺术、管理、计算机知识)主要集中在公共选修课上,每个本科学生四年中在公共选修课上至少要取得10个学分(5门课);每个专科学生三年中在公共选修课上至少要取得6个学分(3门课)。这些课程对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能力结构,锻炼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应充分重视公共选修课,珍惜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从本人实际出发选课、考虑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和专长、学习优势和不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等方面,做到扬长避短,优化学习结构、完善个性发展。

在了解大学学习环境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大学生就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接下来从第四节到第六节,我们围绕“学会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和方面,具体分析“学会学习”的要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