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课的类型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综合课是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级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一节课都用于某一项单一的任务,另一方面对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堂课内把几个任务和活动混合起来进行,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这类课的结构尽管看似同综合课很相像,但两者是有明显差别的,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讲授新教材。

二、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一)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称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是指学校或教师针对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教学基本工作进行的安排和部署。它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六个环节的工作。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同于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或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不是针对一个比较长的学段的安排,而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课进行的设计。一般来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基本环节是不同的,并且,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又称之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关于这个问题,第四章第四节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就教学工作环节而言,教学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促进与保证。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学会,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就必然要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且此后其他环节都难以弥补,即使课后再去加班加点,搞“课内损失课外补”,也是舍本逐末、收效甚微。因此,应坚决反对那种忽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质量和效益,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教师应集中主要精力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求效益。

(二)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它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有一定的内容、任务、结构和要求。一定学科的教学单元,是由一系列的课构成的完整体系。因此,课必须符合教材内容的各部分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符合教学活动的时空界限,一句话,课应当有一定的内部逻辑结构。同时,复杂多样的课的内部结构,按照不同任务以及各部分、各环节的不同组合,使课有了不同的类型。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上课的主要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常简称“课型”。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任务的不同,每堂课并不都是一个模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他们所上的许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课的类型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

一节课如果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那么这种课就称作“单一课”。单一课又视所完成的主要任务而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技能课等。如果在一节课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课就称作“综合课”。

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把课的类型划分为四种:第一种类型——学习新教材的课;第二种类型——完善知识技能的课(即复习巩固、形成技能技巧);第三种类型——混合课(即在这种课上解决第一、二两种类型的课的任务);第四种类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的课。(2)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就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课,由于各门学科特点不同、学生年龄特点不同,以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其结构也会不尽相同。下面把常用的几种类型的课及其结构简述如下。

(1)综合课的结构

综合课是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级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一节课都用于某一项单一的任务,另一方面对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堂课内把几个任务和活动混合起来进行,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一般认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如下。

①组织教学。这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而有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其任务是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任何一堂课都是从组织教学开始的,而且它贯穿于课的始终。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此外,还应善于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意外问题,及时排除干扰,以保证每堂课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②检查复习。在学习新教材前,教师先通过检查作业、口头提问、板演、简单的书面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教材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作好学习新教材的准备。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课已学过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而与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联系的内容。这种检查通常是抽查,扼要地进行,以免花费过多的时间。

③讲授新教材。这是课的主要组成部分。讲授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新课题的导入,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讲授中要贯彻有关教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

④巩固新教材。在学习新教材告一段落后,留出时间立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初步巩固。可采用复述、归纳、提问、练习等方法进行,要尽量突出教材重点,防止简单地重复学过的东西。

⑤布置作业。布置课外作业是一节课的结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作业能力。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力求灵活多样,习题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适当。对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有适当的提示。

(2)单一课的结构

①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在上课的体系中,这是一种基本的类型。其结构组成部分通常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意义;教授新教材;概括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这类课的结构尽管看似同综合课很相像,但两者是有明显差别的,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讲授新教材。

②培养技能的课(练习课、实验课)。这种类型的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其结构成分一般为:组织教学;说明练习或实习的目的要求;讲解示范、分析例题或说明有关方法;学生进行练习或操作;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注意点;布置课外作业。此类课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或操作。

③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这类课多用于学完一个单元教材之后和期中、期末的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和巩固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课的组成部分一般有:组织教学;说明复习的要求和重点;教师采用适当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一般由点到面地进行,即先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逐个温习,然后对较大范围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把各知识点连成链);教师小结,进一步明确教材重点、难点和内在联系;布置课外作业。复习是该类课的主要成分。

④检查知识技能的课(测验课或考试课)。一般是在学完一个大单元之后,或是在学期期中、期末进行。其结构组成部分为:组织教学;宣布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口头检查或书面测验或实际操作测验;对检查作出小结、分析评定(往往在下一节课进行)。

以上是人文教育常用的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述。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只是各种课型结构的一般情况,落实到每一节课,应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而具体安排。例如,传授新知识的课,若运用讲授法、谈话法和发现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结构上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课的结构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如果把课的结构凝固化,就会导致教学上的呆板、形式化,既不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也会使学生厌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