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叫移情?移情在播音中的功能及移情能力发展的条件

什么叫移情?移情在播音中的功能及移情能力发展的条件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本节所阐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移情取的是移情的心理学意义,并强调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善于移情的能力。移情对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移情

移情,在这里只取它在心理学里的意义。善于移情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有大众传播媒介阻隔的情况下,对于广播电视媒介信息最后的“出场转播者”来说,这种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善于移情有助于播送者进入播讲时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从而完成对文字稿件的再创造,并最终导致传播者和受众“冲破”媒介,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一、什么叫移情

这个学说最早是由西奥德·李普斯(Theodore Lipps)提出的。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H.Woodworth)的一个观念,即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个部分(例如一座建筑物的支柱),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从而引起视觉变形。这同理智的判断被情感所歪曲是同一个道理。

“移情”一词最早译自德文,又称“感情移入”、“移感”、“输感”等。“移情”中的“情”即情绪情感,而“移”则为移动、流动、交流之意。

对移情的理解因学科而异。精神分析学派把移情当作治愈病人的一种手段,就是病人把对自己过去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人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据此,治疗者分析病情症结、研究治疗的方法。在美学理论中有所谓“移情说”,它是关于美和审美本质的一种学说。

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一般包含两种含义:(1)“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2)“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移情作为人们之间感情上的互动,其所谓“情感的移入”就不仅包含把别人的情感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设身处地,也包含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别人的心里,即感染他人这样两层意思。

本节所阐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移情取的是移情的心理学意义,并强调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善于移情的能力。

善于移情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体现在交际双方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如表情、语气、语调、身姿等)进行情感交流。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以真实的“我”的身份,特别是主持人代表媒体同受众“见面”,所以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物——人关系,较容易为“显而易见”的、有名有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人——人关系所取代。尽管他们与受众之间有媒体阻隔,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音容笑貌可以起到沟通他们和受众心灵的作用,这样,“移情”便能够从人际沟通中借用到大众沟通里来。这里的“情”是指“在播音中由稿件具体化,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里的“移”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同听(观)众之间通过想象进行的情感交流。

称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善于移情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里的思想感情和体验听(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二是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借声音或形象)去感染听(观)众。

强调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善于移情的能力,是因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对于稿件的再创造,离不开他们对于稿件内容和听(观)众心理需求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态度体验,而这种态度体验不仅能促使播音员和主持人尽快进入播讲时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而且还会对这种状态的持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移情在播音中的功能

在人际沟通中,移情有利于自我同他人共享情感,容易引起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的产生和友爱、亲善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大众沟通中,强调广播电视的代言人——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善于移情,宏观上看,是因为这种移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弥补受众在媒体信息日益泛滥、人际交流日益淡薄的情况下,对于情感交流的需求;从微观上看,移情有助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

(一)移情有助于满足听(观)众情感交流的需求

有专家认为,在电子媒介日益发达,尤其是电视广泛普及的今天,“由各种媒体带来的信息充满了生活空间。人们除了工作、睡觉外,几乎全泡在媒体当中”。“于是人的感情表达、动作姿态等可见可感的成分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了。人与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专家的分析和一些受众的体会不谋而合。有人不无调侃地说:“如今这个世界‘上帝’成了电视机了。家家请来一个,别的可以不朝不拜,唯有电视机不可一日无之。……家人在一起说家常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都忙着看电视了。”

但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们离不开社会交往、情感交流,于是在人际关系中减少的就自然转向于大众媒体。虽然这种交流是间接的,但是凭想象仍可获得相当的满足。由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或者显声或者既显声又露面,又由于广播电视播音具有音声性特点(即声音给人以直接性、可感性、色彩性等),所以受众就更容易熟悉他们,喜欢他们,并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交流。

再有,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其“情”的产生起始于播讲者设身处地体验听(观)众的需求和体会渗透在稿件中的记者、编辑以及被报道者的思想感情,并传送到听(观)众的心里。再通过不间断的播音实践和反馈环节实现着以播讲者为中介的围绕着传者、播送、受众之间在媒介信息及依附其上的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感应,也就能够不断地满足受众借媒介获得新闻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愿望。

(二)移情有助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传媒与听(观)众之间的纽带,在新闻传播中主要的作用是对稿件进行再创造,即把文字(或腹稿)变成有声语言。而这种再创造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播讲者在播送时能否进入自如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是指播讲主体对稿件书面语言或腹稿内容的具体感受逐步深化而引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随着内容的发展情感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

移情对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直接的如人际交往,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大众沟通),必须有对象才能进行,所以播讲者在播音时的移情活动必然是以寻找对象(实为对象感)为基础,以与之交流感情为动因,因而移情可以促使播讲者形成较鲜明的具体的对象感、生动的交流感,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播讲愿望,进入良好的、自如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完成把稿件内容形之于声、以己达人的任务。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说:“我经常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想到这是在和母亲说话,告诉她波黑又出了什么事了,在聊天中讲出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播音员和主持人只有善于换位思考,把受众当成自己的家人、亲戚或者朋友,才容易进入自如的主持状态。

移情的这种功能是有其生理、心理依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移情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血压、心跳、脑神经递质的成分等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播讲者自己能够感受到情绪情感在积蓄,思想感情运动“活”起来了,有动力了。这种因移情引起的认识主体自身生理上变化的现象已被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社会心理学家索兰德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主试让他的助手在热疗器辐射出不同的温度(如烫、温、冷)时,面部呈现出或痛苦、或愉快、或中性这三种表情。当被试观看“接受热疗的人”的种种情绪变化时,主试相继向他们发出三种指令:

1.想象自己处在他的地位时如何感觉;

2.想象他如何感觉;

3.密切注视他的生理反应。

与此同时,经仪器测量发现被试有掌心出汗、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执行主试的第一和第二个指令时,在“痛苦的”、“中性的”和“愉快的”三种表情作用下,被试的生理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这两种指令可以使被试移情于实验者的助手),而这种差异在第三个指令的要求下则并不出现(因为这时不需要移情)。

这个实验说明移情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说明在移情过程中伴随有相应的生理变化。

但是,这个试验只能说明人与人在面对面的活动中的移情功效,那么电视节目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广播节目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与听众之间进行的移情活动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生理反应?答案是肯定的。从前一种情况看,由于电视画面的出现,使播音员或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处于一种仿人际传播的情境中,所以人们在人际传播中出现的移情现象的生理反应很容易在相似的环境里被诱发出来,而后一种情况就复杂一些,因为广播节目里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移情是通过表象来实现的。不过已有实验证明,在这种情况下的移情同样可以出现类似的生理反应。有研究者认为,在人们(如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某事物的表象(如某听众群体或个人的形象)与亲自感知该事物(如亲眼见到某听众群体或个人时),在人们的大脑中发生着非常相似的生理变化。这是因为“表象以类似知觉的方式在认识中起作用……”,“知觉与现象之间类似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神经机制。例如,当一个人想象着正在看某种狗,其种神经机制就被激活,而这些机制和真正看见这种狗时视觉系统操作的机制具有相同特性,结果,人就会产生一种主观印象,想象中的狗具有了真正的狗的特性”。[1]

以上实验研究表明,播音员和主持人凭借想象与受众之间的移情活动,无论对于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还是促使播讲者进入良好的播讲情境,导入自如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都会起到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移情能力发展的条件

心理学家认为,移情能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对他人情绪情感表达的知觉;二是对产生情绪情感的情境的知觉。第一条的意思是能否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首先要能正确认识和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第二条是说,仅仅从表面上看到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某种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通常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观察者改变原有角色(身份)亲临现场去实践,去体会他人的工作和情绪情感,从而唤起移情。“体验采访”有助于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移情能力,在“体验采访”中,记者不是通过采访对象获得间接经验,而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经验。记者不仅仅是事件的见证人,而且是事件的参与者。中央电视台曾在《万家灯火》栏目中开设了《体验》这样一个子栏目,播出过电视片《轮椅上的两天》。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坐上轮椅汇入人流,体验肢残人生活的种种不便、形形色色的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以及社会为肢残人提供康复和出行条件的状况,呼唤社会为肢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宽松的条件和更有效的保障。事后,这位女记者告诉观众,由于自己行动“不方便”,为了避免更多地麻烦别人,她不得不尽可能少地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由此可以看出,“角色互换”可以有效地帮助记者实现对被采访者的移情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被采访者真实的生活处境。播音员和主持人在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旁听法院公开审判案件,观察法官审理的全过程,就比较容易获得在办公室里难以得到的切身体验,有了这种体验,即使面对无生命的话筒、镜头也极容易唤起对执法人员的尊敬。

移情能力发展的两个条件,说到底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以及各类人的各种需要和情感体验。郭梅尼说:“我感到一个好记者,不仅是要到现场亲自观察体验,应该投入生活,进入角色,和采访对象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和采访对象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这种感情投入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深入到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有人说: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功夫在话筒(镜头)外练就,在话筒(镜头)前体现。这已为中外许多著名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实践和业绩所证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