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去行政化”的成功探索及存在的困难

高校“去行政化”的成功探索及存在的困难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在高校“去行政化”成功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虽然大家对“去行政化”的呼声甚高,我国高校“去行政化”仍面临诸多困难。二是“去行政化”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尤其将影响现行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既得利益,必然阻力重重。高校“去行政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尝试与试验。

三、高校“去行政化”的成功探索及存在的困难

我国不少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已积累许多“去行政化”的好经验。武汉大学在“去行政化”方面的理念是:不允许用行政权力代替和削弱学术权力,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配置应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以学术权力为主,不允许相应的行政权力包揽配置所有的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在武汉大学,校一级设学术委员会,院一级设教授委员会,所有学术事务包括课程设置、专业等,都是经由院里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通过的,校长和院长都不担任两委会的主任。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行政权力应该给学术权力以空间。东北师范大学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相对分离,强调“尊重治学者,服务治学者”,“治学者优先”,即“优先保障治学者,利益分配上优先关注治学者”;“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扩大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权力,校党委书记、校长不参加学术委员会,以保证学术权力相对独立;在学院管理中,实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成立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授委员会,从制度上切实保证教授们发挥好“抓学科、带学术、管教学、正学风”的作用。吉林大学在管理中分为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条线,学术委员会全部由教授组成,所有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全校教师职称评聘、校外人才引进、各种项目设计,以及各种学术奖励、评审等都由学术委员履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专家学者熟悉情况,办事较公正,更容易赢得老师们的信任;学校领导层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抓好党政工作,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深圳大学在我国高校中抓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较早、效果较好。该校针对行政人员权力过大的状况,建立了两个委员会: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和财经工作教授委员会,分别由9位没有行政职务的“布衣教授”组成。章必功校长说:“这18个人基本上决定了深圳大学谁可以进来,谁不可以进来,谁的实验室可以得多少资金。”该校还改革了评奖制度,规定谁申请谁举证。评奖委员会14人中,13位是外校的,确保了公平、公正,又淡化了学校行政权力,减轻了校领导的负担。[23]

总之,在不能实现“齐步走”的前提下,可让地方院校先行摸索“去行政化”方式,通过摸索得出公认模式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储朝晖认为,“去行政化”不能单靠教育部一个部门力量进行改革,应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推进“去行政化”。具体到教育部而言,首先要打破计划体制,实现学校平等竞争;要完善校内民主,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本权利,同时平衡由于“去行政化”可能带来的利益损伤,提高高校“去行政化”的积极性,并可通过完善大学规章制度、内部管理等途径推进“去行政化”。[24]

在高校“去行政化”成功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虽然大家对“去行政化”的呼声甚高,我国高校“去行政化”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学校的行政化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办法,它已经是一个观念问题。行政化倾向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本位”心态在高校的具体表现。现在国内高校教师已经习惯行政本位的思维,观念的改变需要时日。二是“去行政化”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尤其将影响现行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的既得利益,必然阻力重重。三是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行政体系,高校如果没有现在的管理模式,则需要有另外一种新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学校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对接,以利于争取到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办学条件。四是学校的“去行政化”要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其他方面配套改革协调进行,逐步推进;否则,只谈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会很难取得成效。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现实中只有“去行政化”的动机而无“去行政化”的力量。高校“去行政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尝试与试验。[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