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海事大学跨校辅修情况调研

上海海事大学跨校辅修情况调研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东北片跨校辅修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根据东北片协作组要求,于2005年4月发出跨校辅修专业毕业生调查表240份,截止5月31日共收到反馈表29份,汇总于表1中。

开展校际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海海事大学跨校辅修情况调研

上海海事大学 杨丽萍

一、前言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教育部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压缩调整,重新确定了高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级各类人才。随着我国入世和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仅有某一狭窄专业知识的学生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那些“通才式”、“复合型”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我校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为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其中地理位置相邻较近的学校之间互相跨校选课、跨校辅修应运而生。目前我校开设了多个辅修专业,其中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为跨校辅修专业,除本校学生之外,亦录取上海东北片地区其他9所高校的学生。

上海市东北片地区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杉达学院及上海海事大学10所高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成功地进行了高校间合作办学,实施多元化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迄今为止,上海市东北片10所普通高校的合作已进行了10年(1995年12月开始)。在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教学协作组各成员学校及其教务处的精诚合作下,这10所高校通过大胆探索和努力改革,打破传统的高校办学体制,在不改变高校原有隶属关系、领导体制和投资渠道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办学,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广泛适应学生跨校求学需要的培养体系,逐项推出了跨校互聘教师、学生跨校选课、名教师流动讲座和跨校辅修等协作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辟了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干线,充实了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使知识创新基于有效的体制创新之上,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开设17个跨校辅修专业,它们是复旦大学的法学、经济学、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同济大学的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珠宝鉴定与营销管理,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工商管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德语、法语、日语,上海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上海海事大学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

二、上海海事大学近3年跨校辅修情况汇总

1.近3年我校跨校辅修课程开设情况

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有:班轮实务与法规、集装箱货运技术、货运代理实务与法规、多式联运实务与法规、英语函电、集装箱船队经营与管理、集装箱码头业务与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与法规、集装箱运输概论、水运概论等。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有:管理科学、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案例研究、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学、物流学概论、运输与仓储管理等。

担任课程的教师都是各专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有博导、知名教授、优秀青年教师等。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实用、师资优秀、教学管理严格,学生的跨校辅修热情越来越高。

2.我校学生获跨校辅修专业证书情况统计

(1)2000级(2002年7月)情况:

img6

(2)2001级(2003年7月)情况:

img7

(3)2002级(2004年7月)情况:

img8

img9

图1 我校学生获跨校辅修专业证书情况统计

3.我校发出跨校辅修专业证书情况统计

(1)2000级(2002年7月)情况:

img10

(2)2001级(2003年7月)情况:

img11

(3)2002级(2004年7月)情况:

img12

img13

图2 我校发出跨校辅修专业证书情况统计

图1与图2分别表示了我校学生辅修外校专业的热情逐年上升,并且获得辅修证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同时我校开设的跨校辅修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外校学生的欢迎。

三、东北片跨校辅修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

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根据东北片协作组要求,于2005年4月发出跨校辅修专业毕业生调查表240份,截止5月31日共收到反馈表29份,汇总于表1中。

表1 反馈数据统计表

img14

接受调查的同学一致认为,东北片高校协作开展跨校辅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辅修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反馈意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校辅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高校而言,不同的大学,在学科重点、教学风格及专业优势上不尽相同,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对不足,而综合类院校则偏重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对不足。为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更大范围地利用师资力量,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校际之间跨校选课、跨校辅修,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跨校选课、辅修设置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第二专业的机会。不少学生在高考时因为不了解或其他原因,没有进入最理想的专业,非常渴望选修自己理想的专业课程;也有的同学因学有余力想再学一门课或再学一个专业,本校的选择面不宽,往往不能如愿。现在有了跨校选课、辅修专业,就不用愁了。学工科的学生辅修经济学专业,学理科的学生辅修计算机专业,学生在4年里,不仅能学到本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学到其他学科知识。

3.跨校选课、跨校辅修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其他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但为许多学生“解了渴”,还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更为合理、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4.跨校选课、跨校辅修可以充分利用各校的师资力量,学生可选到兄弟院校的优质课、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和改革力度大的创新课程,从中受益。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高校教师素质与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5.学生们建议开设更多专业供学生选读,改善集中上课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的情况,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