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课程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课程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鉴赏双语节目,让学生初步认识双语播音主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双语意识,为将来更好地驾驭双语节目打下一个基础。“双语节目鉴赏”课程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选修课,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最早的课程,“双语”通道班的一个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播音本科二年级的学生。

第三节 双语节目鉴赏——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课程

鉴赏能力与播音主持能力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张颂语)。

2006年,我参加全国播音主持教育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第一步——从“双语节目鉴赏课”谈起》,题目开门见山地表达了“鉴赏”之基础作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培养双语人才的起步教育不只是从语音发声训练开始,而是从提高学生“双语节目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双语意识、节目意识开始。

如今,不少院校正在开设双语播音主持系列课程,这里摘选了我在研讨会上提交的这篇论文,作为一份详细的课程报告呈现给大家,期待这份报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从“双语节目鉴赏课”教学谈起(4)

双语节目鉴赏课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之初最早开设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是播音系打造双语人才的第一步, 为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迈开的第一步。

不了解节目就不能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很难想象:学生不看双语节目就能知道什么是双语播音主持,不思考分析节目就能知道如何驾驭节目。鉴赏方知其所以然,这是该课程设置的初衷。作为“双语通道班”的一个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在双语语境中探讨双语播音主持,试图引导学生在感性的观摩和理性的思考中,打开眼界。通过鉴赏双语节目,让学生初步认识双语播音主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双语意识,为将来更好地驾驭双语节目打下一个基础。

本文围绕双语节目鉴赏课程的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全球化的最大特点是人类进入了全球传播的时代,21世纪我国广播电视人才面临激烈竞争。境外媒体的进入势必引发新一轮综合传媒人才的竞争,而他们在中国的制胜法宝就是:实行“本地化”策略,首先是人才的本地化,急需双语人才。反过来,我们的媒体要打入国际市场,更加急需双语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造成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类型和能力单一,教改的目标就是要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5)。确切地说,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实际上是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播音主持的人,这是适应全球化传播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深化的必然趋势。

为了更清楚地从课程教学谈起,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门课程。

“双语节目鉴赏”课程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选修课,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最早的课程,“双语”通道班的一个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播音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是:以目前传播领域最具普遍性的汉英双语节目鉴赏为主,跟踪近五年来国内外双语节目的发展,选择节目力求风格多样、形态典型、时效性强。通过鉴赏不同形态的双语节目,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双语的重要性;了解、掌握双语节目的特点、要求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双语意识、节目意识;初步认识双语播音主持的重要性。

“双语节目鉴赏”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讨论发言和教师点评讲授的互动模式,根据节目的情况随机邀请相关节目主创人员到课堂进行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一线双语节目的动向,激发他们对双语节目和双语播音主持的关注和思考。

从2001年开课至今,该课程没有任何借鉴,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在领导对“教学改革”的充分支持和鼓励下,它犹如一颗稚嫩的胚芽,在慢慢成长。随着这几年“双语节目鉴赏”的课堂讲授,随着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相长,我有了一些切身体会,对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双语人才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思考,思考不够成熟,希望得到各位指正。

1. 教学观念要更新

竞争力意味着影响力,媒体的竞争力来源于节目的竞争力,而节目的竞争力来源于播音员主持人实力的竞争力。因为任何节目产品的终端都是在播音员主持人这个界面完成的,国内国外,概莫能外。面对突发国际事件,面对重大国际性晚会,面对重要国际政要明星的访谈……只有掌握了双语的新闻人才,才能占据国际传媒竞争的制高点,这已经成为当代传媒界的共识。

近十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双语节目。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这个培养高层次、高规格播音主持人才的基地,如何才能满足媒体在新的竞争机制下播音主持人才双语化的迫切需求?这必然成为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课题。

面对这一大课题,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顺应时代变化,更新教学观念。具体而言,我们教学改革的思路就是要 “从标准化的同一模式培养向多样化模式培养”(6) 转变;“从专业化的窄口径培养向多适应性的宽口径培养”(7) 转变。播音艺术是精妙的,但不是孤独的,播音系的学生应该有大格局意识。当我们身边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日新月异地发展的时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急需拓宽专业视野。

播音是主体,节目是本体,两者不可分割。不言而喻,播音员主持人不懂节目,不知道节目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就不能依据节目性质和任务进行自我调整和整体驾驭,播音员主持人和他(她)的节目就注定都要失败,又谈何竞争?

就像不了解节目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播音主持一样,很难想象:学生不看双语节目就能知道什么是双语播音主持?不思考分析节目就能知道如何驾驭节目?

而相对来说,当前双语节目播出量少,播出又比较分散,质量高的双语节目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双语节目甚至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学生不容易看到、不容易看全,更不容易看到好的双语节目,无从鉴赏,甚至对于双语节目和双语播音主持的概念也是模糊的。但是,对于播音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鉴赏太必要了,鉴赏方知其所以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有这么一个标杆,学生就能知道未来自己在做节目时尽量做到什么,尽量避免什么,怎样扬长避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双语节目鉴赏”课程搜集了大量典型的双语节目,引导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集中观摩、鉴别、赏析、讨论、借鉴,在节目语境中探讨播音主持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在双语语境中探讨双语播音主持,试图引导学生在感性的观摩和理性的思考中,打开眼界。

所以,2001年开设“双语节目鉴赏”课程是播音系打造双语人才的第一步, 为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迈开的第一步。

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8) 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双语节目鉴赏”课程要进一步深化 “一专多能” 的思想。我们的学生不一定要成为记者、翻译、编导摄像、制片人,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播音主持和其他分工的区别、联系和特点,形成节目整体意识;学生通过鉴赏节目,能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双语的运用规律和特征,培养良好的双语意识,为将来更好地驾驭双语节目打下一个基础。

2. 教学方式要有新尝试

开设双语节目鉴赏课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领导很宽容,没给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我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进行各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对我们来说,广播电视是一门最亲近、最放松的艺术形式,唾手可得,但是,这些年对双语节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却不是那么轻松。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只限于看它的表面也许是有趣的,但是,一旦进入到它的内部,就是艰辛的、重复的,甚至是枯燥的。如何帮助学生跨出这第一步,也就是说,让学生对双语节目不仅仅只保持一颗好奇心,就需要调整出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这一点变得尤为必要。

第一,“双语节目鉴赏”课程尝试采用一种开放式和引导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

一开始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就是学习看电视!是的,看电视谁都会,不过要用专业的眼光看,要有鉴别,就有方法。由于课堂播放的节目要占用20分钟,有的谈话节目甚至得占用40分钟时间,课堂时间有限,知识讲解也是有限的,所以课堂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传授方法——“鉴赏的方法”。

如何鉴赏也是一门艺术。所谓鉴赏,就是对作品的体验、欣赏和鉴别。就像人们千百年来,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男女老少,对美的认识标准不一。我认为,鉴赏课的气氛应该是宽松的、开放式的、引导式的,它应该兼容并蓄,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胸襟。老师的观点就算是对的,也不能是唯一标准。因为,学生的个体有差异,体验不同,欣赏角度不同,感悟不同,结论肯定不同,所以课堂没有一个死标准。但是,它有一个硬规矩,就是学生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但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一定能自圆其说,一定是言之有物。教师的观点只是引导式的,师生观点的交流却是开放式的。

我一直认为,有知识不等于有观点,观点甚至比知识重要。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发言,2001年和今年采用的教学办法是,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分流,组成临时讨论小组,通过讨论来激发每一位同学发表独立见解的欲望。每一次讨论,每一轮发言,每一次观点的碰撞,都能使学生们的鉴赏变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鼓励用英语表述,也允许用汉语。我想,学生通过观摩节目,能生动、直观、具体地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去更深入地赏析节目作品。它应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节目一线的动态,一旦发现新的双语节目,就要随机邀请相应节目主创人员来课堂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一线双语节目动向,通过与主创人员的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立即得到答案。2004年我邀请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制片人来到课堂,学生们能质疑,有见解,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表现出对双语节目极大的关注和独立思考,制片人说将来一定要策划一台双语节目主持人大赛,学生们热情很高。所以我认为,双语节目鉴赏课教学引导式和开放式的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这一领域的主动关注和独立思考。

第二,“双语节目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但教师不能为了双语教学而盲目使用双语。

关于大学课程的双语教学问题的探讨,现在很热门,教师说上几句英语,诸如“请翻开课本”之类的课堂用语,就是双语教学吗?增加几节英语课,组织学生多搞几次英语活动,就算是双语教学的成果吗?

我想特别谈一点:双语教学应该根据课程的定位来实施,不能一股脑儿地跟风。我第一次开这门鉴赏课,有一股初生牛犊的劲头,授课对象是2001级播音本科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大量地用英语讲解、点评,也要求学生一定用英语发言,结果舍本逐末,整堂课变成了英语口语课。而且课堂上同学们花很多时间考虑如何用英语表述,还无法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冲淡了课程主体。我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曾一度放弃双语教学。

其实,这是一个要“鱼”还是要“熊掌”的问题。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双语节目鉴赏”课程的定位,应去英语口语课上解决。为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课程主体——鉴赏上,我尝试着进行调整,主要用汉语来讲解,涉及到一些源自西方的新闻专业术语和西方的传播理论,我用英语讲解并在黑板上写板书。我很赞同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关于双语教学的一些观点:双语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强调的应该是英汉并举,相辅相成,比如讲一些西方的理念和观点时,一定是英文,如果转化为中文作注解,意义可能会模糊,甚至曲解,无法把握其精要所在。这样,“双语节目鉴赏”课程不是为了双语而用双语上课,课程主体随之清晰,教学目的也随之明确。

当然,通过观摩双语节目,学生们也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提高英语的听知水平和鉴赏水平。由于节目里的英语发音有汉语字幕提示,学生觉得难度适中,就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鉴赏上,教学效果有很大改观。

3. 教学检验要实在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每年都有非常细致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听课总体评价,一是系里教研室领导随机抽查听课,得出总体评价。每次任课教师会从自己信箱里拿到一张来自学生以及听课老师的评价纸条,上面有总分,还有几句总体意见和建议,非常实在。这对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为了能得到第一手、更为详细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学期期中和期末,我都会请学生们不要留名字,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出对我和我这门课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他们思维活跃,态度认真,批评意见和建议思考非常真实、客观,非常有针对性,几年来我一直重视并保存着它们,适时对课程进行调整。我认为,这是“教学相长”,是一个让我和我的课堂很受益的方法。

我想,今天的发言只是对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点滴思考。双语人才的培养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一个全新的、艰巨的、具有前瞻性的大课题,“双语节目鉴赏”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研究是一个起步,一次探索,一个子课题,它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参与,共同迎接这个新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