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自律的内容与目标,记者与媒体自律的具体内容

新闻自律的内容与目标,记者与媒体自律的具体内容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媒介机构看,新闻自律可在一定行业组织内或区域性媒体会议上进行,有时也有必要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记者与媒体自律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为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侵害社会利益,对有关人民命运的全局问题视而不见。

三、新闻自律的内容与目标

新闻自律指向的是不道德和非法的新闻传播行为,促进报道活动按伦理准则进行,包括记者在媒体内部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和在媒体上对失范行为的检讨。从媒介机构看,新闻自律可在一定行业组织内或区域性媒体会议上进行,有时也有必要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记者与媒体自律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反省背离公共利益的行为

把新闻媒介当作宣传自身立场、自我观点的工具,拒绝反映民众呼声和履行社会守望者责任,不把服务于人民、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媒介的最高宗旨。为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侵害社会利益,对有关人民命运的全局问题视而不见。明知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报道与解释,违背客观事实,为坚持媒介的狭隘立场,仍执意发表这类新闻和评论。有时为获取新闻,乘人之危,见死不救。

2.反省歪曲事实、向受众撒谎

记者不能按照事实的真相报道新闻,或删除重要的事实以迷惑公众,引导受众按媒体的错误意图去认识事物。捏造事实和数字,说假话欺骗受众,或受某种指使撒谎,发表错误的消息或评论。制造新闻,策划不会发生的事件证明某种观点或“规律”,诱骗受众上当。

3.反省亵渎真理、践踏正义

同社会公理作对,混淆是非,报道讲歪理,偏袒错误,诬陷和打击坚持真理的声音。不敢同丑恶势力作斗争,对违法罪行和滥用权力避而不谈,在新闻中公然赞扬错误倾向。对社会流弊,特别是对官员的腐败不敢监督,打着“主流倾向是好的”的幌子,压制发表受众举报腐败的材料。对受压迫、受凌辱的平民的申述,无动于衷,或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报道他们的不幸遭遇。

4.反省投机钻营,谋取私利

接受采访对象的礼品和馈赠,唯利是图,谁给好处就为谁报道。实施新闻寻租,用报道权换取物质利益,使媒体成为像房屋、土地那样可以出租而获利的手段,甚至以收取高额费用撤消监督稿件。新闻寻租是在暗中进行的,以谋取金钱和政治利益为交易,本质是新闻贿赂。实行有偿新闻,为报道新闻向他人收取费用,或把版面、时段有偿出让给他人而刊登没有价值的信息。有偿新闻侵犯受众权益,损害媒介的公信力,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精神相抵触。有偿新闻作为媒体的经营措施是公开进行的,是新闻商品化的低劣表现。

5.反省向大众隐瞒、封锁消息

封杀具有公共性质的事件和国家政策的信息,不让大众知道对他们有益的消息。不报道或很少报道政府官员的实质性的公职行为,削弱国家事务的透明度。隐瞒对公众有害的信息,使民众丧失预防灾难的时机。

6.反省媒介的低俗倾向

在媒介上展示半裸艳装、淫眉秀腿,以色情、猎奇和骇人听闻的报道为乐趣。娱乐节目发掘“丑闻”、“丑态”,迎合低级趣味,煽动低级情感,颠覆优秀文化传统。大量传播伤风败俗、奸淫掳掠之类的犯罪事实,尤其关注性犯罪、自杀案件以及少年犯罪的新闻,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社会阴暗面。热衷传播八卦新闻。八卦新闻是指各种揭丑或荒唐的花边新闻,包括名人的逸闻趣事、绯闻丑闻、隐私、流言蜚语之类。八卦新闻来自香港“八卦杂志”的称号(早年香港黄色书刊的封面上加贴八卦图)。使用狗仔队(paparazzi)采访方式。狗仔队原指“追踪摄影队”,专门跟踪名人拍摄隐私照片,有时隐藏在公众人物可能出现的地方,抓取戏剧性镜头,以期得到爆炸性新闻。这类记者经常跟踪公众人物,猎取采访材料和图片在媒体上大加渲染,干预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公然侵犯名人的隐私权。

7反省新闻炒作和恶搞

新闻炒作是指对负面事件进行反复的、频繁的渲染,以期转移人们对其他媒体或其他报道的注意。记者有时介入事件过程,导演当事人的不良行为,促成新闻事件出现离奇的变化,以追踪报道不断加大渲染气氛。夸大、推测甚至捏造事件细节,玩弄噱头,丑化当事人,属于恶意炒作。恶搞是指利用媒体,特别是利用网络肆意诋毁某人、某物和某种行为,编造恶毒或荒唐的情节或画面侮辱报道对象,败坏其社会声誉。新闻炒作和恶搞践踏传播道德,培植受众的邪恶心理,是正直的记者所不齿的行为。

【练习与思考】

1.把握黑体字概念的内涵。

2.新闻伦理的内容与特点。

3.新闻道德的规范及其内容。

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新闻专业主义?

6.记者和媒体在哪些问题上需要经常自律?

7.谈谈新闻自律的机制。

【注释】

[1][美]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等:《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序,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2]黄瑚主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3]徐宝璜:《新闻纸与社会之需要》,见《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121页。

[4]转引自徐新平:《新闻伦理学新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63页。

[5]谢静:《20世纪初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确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2期。

[6]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7]引自李瞻:《新闻学》,第196页。

[8]Marion Tuttle Marzolf,Civilizing Voices,(New York ﹠ London:Long man Publishing Group,1991),p67.

[9]Marion Tuttle Marzolf,Civilizing Voices,p66.

[10][美]威廉·哈森:《变革时代的美国新闻业》,《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3期。

[11]《首届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际论坛〈北京共识〉》,《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

[12]转引自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5期。

[13]钟新、周树华:《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核心问题———对国外20所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4期。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