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业概述,失业按照其原因大体上可分的类型

失业概述,失业按照其原因大体上可分的类型

时间:2022-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界定: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失业人数=劳动人口-就业人数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人口×100%一般说来,失业按照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摩擦失业。上述的周期性失业和增长不足型失业都是需求不足型失业的两种类型。凯恩斯提出与此相对的失业是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它等于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中,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问题同等重要。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完美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失业问题始终存在,从而不得不使人们怀疑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失业率和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各个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下面就失业的有关问题作一介绍。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就业的对立面,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失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正在寻找工作。

衡量一国失业程度最重要的统计指标是失业率,与之相对的变量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劳动年龄人口:我国规定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而其他国家有的规定14~6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各国的标准不一样。

(2)非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中有一部分属于非劳动人口,包括在校学生、从事家务劳动者、因病退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的人,正在服刑的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家庭农场或家庭工场中每周工作少于一定时间的人。

(3)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界定:

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

失业人数=劳动人口-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人口×100%

一般说来,失业按照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因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好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着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求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一个变化着的经济中,消费者的偏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从而使某些行业衰退,产生过剩劳动力,另一些新兴行业,需要大量增加劳动力,但劳动者从一种职业或一个行业流向另一种职业或另一个行业会因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和居住地区等原因而出现困难,从而造成暂时的失业,尽管同时存在着职位空缺。摩擦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加快而有增大趋势,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摩擦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

(2)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如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劳动的需求有季节性,在需求淡季时,就会存在失业。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在经济衰退时期,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下降,因有效需求不足而致使部分工人失业。这种失业是和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它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4)需求不足型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即失业人数超过了以现行工资率为基础的职位空缺,由此产生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型失业。另外,如果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由此产生的失业可称为增长不足型失业。上述的周期性失业和增长不足型失业都是需求不足型失业的两种类型。但是,按照新古典学派的见解,工资水平是有弹性的,它能调节劳动市场的供求。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会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使劳动的供给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增加,由此而消除需求不足型失业,所以不承认存在这类失业。

(5)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资本代替了劳动,从而造成工人失业。比如火车头改为电力机车后,原有的火车司机不再需要了,他们原有的劳动技艺要转移到其他行业是很困难的,因此造成了失业。这种失业是为经济进步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6)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结构性失业与技术性失业有部分重叠。但除技术进步排挤劳动力之外,国际竞争,非熟练工人缺乏培训,消费习惯改变,政府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摩擦失业也有差异,两者共同的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但结构性失业更强调的是空缺职位所需要的劳动技能与失业工人所具有的劳动技能不相符合,或空缺职位不在失业工人所居住的地区,或失业工人无力支付昂贵的培训费用和迁转费用。因此,尽管失业工人能够获得劳动市场有关职位空缺的信息,但他无法填补空缺的职位。

(7)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越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用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方不被看作真正的失业。凯恩斯提出与此相对的失业是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因而这种失业是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而消除的那种失业,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

充分就业几乎在任何时期都是头号宏观经济目标。怎样才算充分就业?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充分就业并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也仍然会存在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有关充分就业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曾提出几种说法。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失业人员的总额,即需求不足型失业等于零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还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要提高就业率,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那么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它等于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总和。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高低与通货膨胀率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要确定一定时期中自然失业率的大小比较困难,因为它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并且随时间不断变化,技术进步的速度、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获取劳动市场信息的费用和寻业的成本都将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大小。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在于反对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的提法。他们认为,在排除了垄断的劳动市场上,工资是有弹性的,劳动是有流动性的,供求信息也较易获得,因而所有有劳动技能并愿意就业的人迟早会获得工作,失业是摩擦性的或结构性的,这种失业是不能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而消除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