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探讨与时俱进与坚守信念

问题探讨与时俱进与坚守信念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化历经千回百转而生生不息的动力正在于一种价值信念的精神支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品质,是市民们认同的价值观与共同追求。

三、与时俱进与坚守信念

全球化下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如何在风云变化的国际舞台中坚守自己文化传统和民族的自我认同问题。在全球化世界的科技神话中,越来越难以划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但是,无论何时,文化传统都不等于应该摒弃的思想包袱。中国文化历经千回百转而生生不息的动力正在于一种价值信念的精神支撑。

如今在全球化无法阻挡的浪潮中,反全球化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全球化走向何方引发新一轮的全球化反思。一些人把全球化理解为公司的全球化,他们之所以反对这种全球化是因为他们正面对着失业的压力,因为有关公司不断离开他们的所在国而到劳工成本、环境标准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一些人是因为肤浅、片面,甚至极端地理解全球贸易自由化,认为贸易自由化才是这个世界贫富悬殊与生态恶化的元凶。更有一些人担心全球化将扩大“全球民主赤字”,富者更富、更有发言权,弱者更穷、其声音更加微弱,国际组织可能不幸只服从于公司与资本权势的利益。一些人则是同情非洲、亚洲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边缘化地位。美国全球发展中心主席南希·伯索尔在《布鲁金斯评论》2003年春季号上刊登的《非对称全球化——全球化市场要求理性的全球化政治》一文认为,全球化既不是在全球引发贫穷和不平等的“罪魁祸首”,也不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所在。改革国际经济组织和不平等的全球化政治现状,才能够最终消除全球的贫穷和不平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论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不同学者纷纷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来考察与研究全球化问题,并不断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全球化陷阱》一书指出“这种全球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政治学神圣学说的崛起同时发生的”,这种所谓的神圣学说的深刻思想背景就是新自由主义。因此,在“市场是好的,国家干预是坏的”(9)理论陷阱中,人类担负新自由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风险,而政治风险很可能要远远高于担负经济风险所要付出的代价。

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应对之路,是我国面临的当务之急。未来全球竞争,各国不再是简单地为生存提供保障,而更多的是向人类提供多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选择。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矛盾的深刻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理论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爆发政治风波,当时有外国媒体就借此机会诋毁社会主义,预言“社会主义大失败,社会主义将退出历史舞台”。国外一些势力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害怕又仇恨。因此,中国高举的社会主义旗帜究竟如何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从中共十三大到十七大,中国在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下,围绕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等,体现了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三大问题的统一,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内涵:一是中国共产党庄严声明中国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勇气;二是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展现了我们的信念和精神支柱,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追求

“会通以求超胜”,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它必然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活”的灵魂融入时代精神之中。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家庭伦理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把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秉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会通”、“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勤俭廉正、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生活在全球化的中国传统之中。

先进文化需要先进政党的领导。这决定了文化从哪里来、走向哪里、为谁服务的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必然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正如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做支撑一样,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也不可或缺。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品质,是市民们认同的价值观与共同追求。如今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城市核心价值观将宏大的国家核心价值落实在城市实际生活中,尤为精彩。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要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上海“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当代城市精神作为核心价值的个性表达,培育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和精神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