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马向东[作者简介]马向东,男,1967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法学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教育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此可以成为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依据。在此前提下,艺术院校应根据其特殊的艺术教育传统和艺术教育规律,培植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

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马向东

[作者简介]马向东,男,1967年出生,浙江东阳人,法学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教育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所具有的“高台教化”的属性,使艺术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艺术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人才的重任,确立或培育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形成艺术院校良好风尚、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核,梳理传统艺术教育观念,探究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当代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所应具有的内涵。

[关键词]艺术院校 艺术教育 核心价值观 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纵观人类发展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必然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强有力的精神文化的凝聚和推动密切相关,而核心价值观则是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在核心价值观的培植和养成中,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围绕优秀文艺作品生产和优秀文艺人才培养,围绕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文艺界中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凸显出来。艺术院校是培养文艺人才的重要基地,艺术教育事业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在艺术教育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教育和引领师生,是从根本上推动文艺界中核心价值观形成、进而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之举。

一、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深深根植于社会群体内部及其每个成员的心中,是引领群体发展前进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是群体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其重要性超越具体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被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探讨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进行,凝练出兼具艺术特质和教育特点的当代艺术教育思想、精神和理念。

中国文联发布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其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体现的是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精神道德和专业水准,可归结为“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对文艺工作者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行为规范要求。此可以成为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依据。

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从中观而言,是要遵循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在此前提下,艺术院校应根据其特殊的艺术教育传统和艺术教育规律,培植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任何一所享有良好声誉的艺术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卓越的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学理念、学校传统和校训精神等。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是艺术院校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是赋予艺术院校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思想价值和文化精神状态,给人以崇高的信念和积极的目标,让人乐观向上、不断进步,促使整个集体和事业健康积极发展。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一所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体现学校品格,是指导全校师生思想理念、行为准则的准绳。成功的艺术教育首先是建立在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艺术教育的“支点”,就是基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信念、目标和行动。

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艺术教育中判断是非的标准;二是艺术院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目标和愿景的认同;三是在这种共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行为;四是师生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认识境界。可以看到,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来源于艺术院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师生艰苦努力、共同奋斗,而长期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一系列较为稳定的教育传统、教风学风、事业追求和思想境界,是得到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广泛认同,并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观念传统和学校品格;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核心价值观还体现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融合,体现艺术教育的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

二、艺术院校传统艺术教育观念探析

浙艺院是由艺术中专升格而建的艺术类高职院校,有着数十年的办学史,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的同时,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长期形成的艺术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是我们当下探析艺术教育价值观可以加以继承和借鉴的。

艺术院校的传统艺术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在长期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促使艺术教育取得育人的丰硕成果。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有着近六十年办学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其中不乏许多艺术家和明星。学院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成果在艺术教育界独树一帜,在全国艺术高职院校中处于发展前列,被同行们誉为“全国艺术职业教育界的一个标杆”,受到广泛关注。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浙江音乐学院”的重任交给浙艺职院。探究学院发展,可以看到学校多年来发展所形成的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熏陶着学校的整体发展环境,引领着学校师生积极进取,不断前进。

浙艺院校训是“求真尚美,精艺修为”,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承袭的是多年积淀于学校办学历程中为广大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内核,即“德艺双馨”。德艺双馨是中国传统文化观照下艺术工作者审美价值取向的标准,修德与精艺并重,学艺德为先,体现出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崇高目标和精神境界。歌德曾说过:“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艺术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也是学校精神文化选择与引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教育价值观的维护者。在艺校办学史上执教过的教师,多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艺和高品格的精神力量,是“德艺双馨”价值观的物质承载,闪烁着卓越的艺术教育的光辉,成为一代又一代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循着艺术人才形成的轨迹,我们着力还原与艺术人才形成相关联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德艺兼修。即在重视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学校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艺校历来将教学生“学艺”与教学生“做人”同等看待,甚至是“德育先行”;艺校档案年度总结中有过这样的教育理念表述——“以德为首,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一专多能、又红又专”“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等,说明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视。艺校历史上涌现出的师生们的苦心励志和德艺双馨精神对于后学者的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师生们自觉践行校训精神,时时处处以先辈艺术家为榜样,“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精神在年轻一代学子身上得到良好的体现和传承。学生屡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体现出良好的专业追求;参加慰问革命老区演出、服务基层演出、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体现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视察学校时题词“教书育人,艺德双馨”,原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学院视察时题词“德艺并育,桃李同春”,是对学校的真实写照。

二是因材施教。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长处,弥补学生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宋普南、胡素银等多位资深退休教师认为艺校教学最明显的特色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为学生制定最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因材施教的“教”包括“元素教学法”,调整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应变、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培养人才中注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学校的决策质量(即结构质量)和计划质量(即人才设计质量)的优劣,首先表现在是否了解社会要求,是否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是否“以销定产”并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教师的一切努力和付出,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是艺校教师的光荣传统,有着诸多体现——如传统戏剧教学的师徒式“传帮带”,师生亲如父子母女关系;师生平等互尊,相互信任,宽容以待,密如师友;师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使学生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素质;教师关怀帮助学生,为学生解惑克难;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负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为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四是言传身教。即教师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特别是用为师者的规范而积极的行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熏染作用,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艺校办学史上曾有盖叫天、潘天寿、姚水娟、周传瑛、赵松庭等著名艺术家任教,他们艺术精湛,虚怀若谷,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传授精湛技艺,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更主要的是以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和严谨治学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影响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精神和艺术教育价值观,使学生胸中自有高山大川。

五是探索创新。探索是与创新紧密相连,艺术贵在创新和创造,有探索,才能对未知领域进行尝试;有探索才能激发出艺术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艺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学校不断适应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要求,以“道路无止境,探索无穷尽”的核心观念,将探索与办学结合起来,与常规性教学结合起来,从中获得强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取得了育人的丰硕成果。如在人才设计以及相应的育才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随着办学方向多元化,注重搞好人才设计;在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上,学院创排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获得“文华大奖”,投拍的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蝶吻》,开艺术高职院校拍电影之先河,都体现出艺术创新精神。

六是服务实践。艺校的优良传统和社会声誉源于服务社会和群众,实践文艺“二为”方向;同时在服务中锻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档案资料显示:师生曾赴余杭、萧山和舟山要塞、渔村参加劳动和军训,与农民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分赴全省各地城镇、工矿、学校、农村等地演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艺校首任校长张西华曾亲自率领越剧班师生赴四明山梁弄革命根据地体验生活。时至今日,这一传统继续得以发扬,赴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参加“钱江浪花”直通车赴基层演出、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支教、赴月山村参加“中国第一山寨春晚”演出等,活动频繁,师生在实践中教学,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和群众。盖叫天弟子、艺校退休教师陈幼亭,长年义务担任多个京剧社和票友社的京剧指导,为传播盖派艺术默默奉献;艺校退休越剧教师杜如秀移民美国,长年坚持深入华人社区和学校等地义务教唱越剧,传播中国戏曲文化,他们作为普通教师,在职时勤勉任教,退休后发挥余热。这样的事例在艺校比比皆是。

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当代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对艺术院校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当代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要求,通过对艺术院校传统艺术教育观念和理念的总结分析,可以解析出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经验,这些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同时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探究时代精神下的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

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须符合如下标准:一是学校组织或教师本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二是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影响艺术教育的精神准则,须经得起时间考验,且不应轻易改变;三是所谓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综合和借鉴艺校发展史上的诸多价值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相观照,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崇德、精艺、爱心、师范、创新、奉献”。

崇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崇德”即推崇道德、德行,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品格,提高学生修养和素质,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以德育人,以德养人,将德育融于专业教学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基础。

精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教学和艺术,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确立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使教师的教学业务和知识能力不断提升,影响和带动学生确立牢固的专业精神,为成长成才打基础。艺海无涯,艺无止境,精艺之“精”,既蕴含着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求精、求美、求实、求新,也蕴含着教师的精心细致教学传艺和学生精益求精求学练艺。

爱心。爱心应用于教育中,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关爱之心、理解之意、照顾之行,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以爱心对待学生,即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关爱一切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同时以爱心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知感恩,懂孝道,爱他人,乐助人,做一个和谐的人。

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胡锦涛同志说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以“师范”标准要求文艺人才,缘于文艺作品在历史传统中的“高台教化”作用,文艺作品教化育人于精神生活,文艺工作者的特殊使命在于对群众的影响和引领。以培养教师的标准来培养文艺人才,契合传统艺术教育“言传身教”理念,以精湛的专业教学水平、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创新。创新是打破常规,取得更为新颖、更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科学合理的创新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思维和旧事物,而艺术的灵魂在于求新、求变,艺术教育应将创新作为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不仅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创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影响和教益,还要在艺术创作中勇于创新、勤于创新,做到顺势而变,与时俱进。艺术教育唯有将创新创造视作生命线,才能在创新创造中获得艺术教育不竭的生命源泉和旺盛的生命力。

奉献。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奉献”是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教师讲奉献,就会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全身心付出,并在教育事业之爱的感召下,把教师职业当成一项终身事业来热爱和追求,真心关爱学生,服务社会。在奉献的同时,教师能收获职业的荣誉和成功的喜悦,收获学生和社会的崇敬。浙江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服务社会基层,成为实践“精神富有”的题中之义。文艺工作者与教师一样,堪称人类灵魂工程师,只有具备奉献精神,才能做到不唯利是图,不急功近利,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为人民群众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四、结语

“有德有才大用之、有德无才善用之、无德有才慎用之、无德无才弃用之。”讲究实利的企业最懂得以核心价值观来识人、选人和用人。松下幸之助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他对人品或人格极为重视,他认为:“人格是人性中的真、善、美的综合体现。一个人格上有缺陷的人,其才能越大,越容易危害他人以及社会,在这种人身上,高超的才能是‘恶的武器’,是‘恶智慧’。”艺术教育人才培育价值观也是如此。

价值观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前景,当根植于艺术院校的核心价值观随着时间推移而化成牢固的全体成员的共有信念时,它就成为一面旗帜、一支号角、一种核心竞争力,成为一种最不可模仿、也最不可替代的超强能力。上述对于传统艺术教育价值观或理念的分析,对于当下艺术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一次抛砖引玉式的研究,期盼传统艺术教育思想观念之精华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扬,最终转化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培育的参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许高厚.现代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人民出版社,2005.

[4]刘余莉.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国传统伦理基础[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