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南电影简介

越南电影简介

时间:2022-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南电影逐渐步入黄金时期,看电影成为当时越南百姓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当时,越南共有450家电影院,300个文化馆,1 4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进行电影放映活动。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越南电影的上座率大幅降低。越南虽有较完整的电影制片系统,但设施、技术设备等较落后。

第二节 越南电影简介

越南的第一份影像资料始于1945年9月2日,当胡志明在巴亭广场发布《独立宣言》时,这一历史时刻被一名外国摄影师记录了下来。

处于法属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没有自行摄制的影片,银幕全部为外国电影所占据。直到1948年,南方的摄影工作者成立了第八区电影队,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木化大捷》,成为越南第一部无声纪录片。此后的越南电影也以抗法战争中的新闻纪录片为主。1953年,胡志明签署法令,在河内成立了越南电影和摄影国家企业。1954年拍摄的战争纪录片《奠边府》获得了一致好评,标志着越南电影事业的成长。随后《日内瓦协议》签订,令越南北部恢复了和平。

1959年,越南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江》。年轻的电影人阮洪义和范孝民,在影片中细腻地刻画了一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恋人,因江水被相隔两地,表达了越南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意愿。1960年,越南第一部动画片《狐狸的下场》诞生。

20世纪60年代后,越南电影开始进入发展期,分为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三大类进行创作,但政治宣传仍是电影创作的主旨。

故事片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卫国战争和建设新社会两方面,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影片的影响。如反映越南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浮村》(1964),有“越南版《白毛女》”之称的《阿甫夫妇》(1960);再现越南人民英勇抗美的《阮文追》(1966)和《琛姑娘的森林》(1967)等。其中海宁导演的《琛姑娘的森林》刻画了活跃于军用运输公路上的女民兵琛姑娘,她带领村民修筑桥梁,帮助运输队躲过敌机轰炸顺利开往前方,塑造出一个花木兰式的勇敢机智的女性革命者形象。裴庭鹤导演的《回故乡之路》(1971)讲述了越南战争中战士们修筑秘密通道的故事。为迎接大部队的到来,解放被美军占领的村庄,军民同心协力,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越南的这批战争题材影片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诸多肯定,如《中线火》(1961)获莫斯科电影节金奖,《厚四姐》(1959)获莫斯科电影节银奖等。此外,新闻纪录片反映了社会主义斗争、和平建设等热火朝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美好向往。

1975年越南南方获得解放,国家统一,越南的故事片年产量也逐渐攀升至20部。自1979年起,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背景、反映越南现代社会生活的影片,如农益达导演的《道路》(1979)、辉成导演的《远与近》(1983)等。创办于1959年的越南电影学校也于1979年与戏剧学校、舞蹈学校合并为越南电影戏剧学院,开始为电影事业培养后继人才。越南电影逐渐步入黄金时期,看电影成为当时越南百姓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1985年至1987年,越南国内共生产了25部故事片,每部影片平均30—50个拷贝,有些影片的拷贝数多达80个,如《西贡别动队》。较有影响的还有邓一明导演的《待到十月时》(1983),影片凝缩了战争苦难的历程,充满人情味,揭示了人们对幸福和平生活的渴望。当时,越南共有450家电影院,300个文化馆,1 4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进行电影放映活动。此外,越南每年还进口约100部外国影片,每部影片约发行100个拷贝。

20世纪80年代末,各电影制片厂失去了原先的国家拨款,物资逐渐困难。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越南电影的上座率大幅降低。越南虽有较完整的电影制片系统,但设施、技术设备等较落后。为了适应对外经济开放,越南电影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1993年,为了振兴民族电影,越南电影部门提出了巩固和发展越南电影的计划,还指出电影是政治、思想、情感、教育工具,要抑制电影“商品化”的趋势。1995年,越南电影开始实施“国家订货、资助政策”,虽然仅限于资助少量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但国家的主张和具体措施产生了积极作用,整体越南电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了明显提高。题材从单一的战争电影转变为反映时代特征,更加注重影片的娱乐性,形成了各种类型片种,拍摄技术也有了明显进步,呈现出许多现代气息。新的电影工作者也敢于借鉴外国电影技巧形成独立风格。

越南拥有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以及法国殖民史和越战史,这些要素成为吸引外国导演和制片商的一大诱惑。当代越南电影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世界影坛瞩目的民族导演,但他们目前均脱离了越南国籍,不可避免受到国际投资和西方审美情趣的影响。他们从本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了越南人民坚韧的生存哲学,却避免不了关于殖民历史记忆的猎奇色彩。

1989年,越南裔的美籍导演郑明河执导了《姓越名南》,以个人生命经验的言说涵盖了整个民族的苦难记忆。影片采用直接访问越南妇女的方式,穿插了越战的新闻影像资料及部分家庭存留的黑白合影,探讨了越南女性与民族记忆的身份认同。历史的真实与叙述的真实揭示了一个充满苦难和艰辛的越南,后殖民记忆和历史伤痛,使得这部影片一经放映便引起轰动。

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自14岁起就移居法国学习哲学和电影,布莱松、约翰·福特、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黑泽明及其作品共同塑造了他的电影观。尽管陈英雄深受欧洲艺术影响,但他观察表现事物具有独特的电影思维,呈现出一种恬淡冷静的东方式观照态度。他的影片节奏舒缓,具有散文诗的平淡和跳跃,侧重于捕捉朴素的日常生活,贯穿了一种悲天悯人却达观的哲学理念。

1993年陈英雄执导的影片《青木瓜的滋味》,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和法国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影片描绘了一个东方“灰姑娘”的成长经历,以精致而诗意的电影语汇描述了越南普通生命的状态,流露出内敛素雅的东方神韵,以及佛教禅学的思想内涵。陈英雄注重意境的营造,对环境造型的描摹脱离了单纯的视觉美感,提升到人物情绪的渲染与心灵剖析的层面上来,显示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渗透。然而这部影片完全由法国投资,在法国的一个摄影棚内拍摄完成。

陈英雄将其一系列影片视作观察越南社会现状的万花筒。1995年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轮车夫》,同样充满了因果机缘等佛家色彩,人物命运如宿命般地交织。但其中描绘的越南同《青木瓜的滋味》的温婉风格迥然不同。陈英雄将镜头对准了越南底层人民的生存体验,让人际关系间的温情场景同暴力镜头并存,揭开了生活中困厄潦倒的阴暗面。影片深刻地触及了人在面对时代巨变时的无奈感,以及弱势群体在命运洪流中的孱弱无力。影片大多由街头实景构成,采用大量的长镜头跟拍,摄影机在不同的屋顶上不规则地移动着,捕捉着场景的细部,使影像具有迫人心神的力量。《夏天的滋味》(2001)则回归于明亮鲜艳的色彩,陈英雄对一个普通家庭作了全景式的描绘,以三姐妹各自的人生境遇为对照,书写了一个女人从恋爱结婚到发生外遇的情感历程。

继陈英雄之后崛起的是70年代出生的美籍越南裔导演包东尼。1995年,包东尼执导了一部充满越南亚热带风情的影片《黄色莲花》,但为他赢得国际声誉的当属1999年的《恋恋三季》。由于越南一年只分旱季和雨季,影片中建构了一个希望的季节,因此称作“三季”。影片围绕“寻找”这一主题,以优美的影像和流丽的色彩表现了普通人的情感纠结。包东尼运用拼贴的后现代叙事风格,将莲花作为意象,巧妙串联起三个看似独立却暗自关联的故事:在采莲女淳朴清新的歌谣中,患麻风病的老诗人直面生命的最后时刻;穷苦善良的三轮车夫用自己的真情,唤醒了妓女莲遗失于风尘中的爱情;美国退伍老兵重回旧日战场,寻找曾与当地女子生养的女儿,刻画出殖民时代留给人民的伤痛阴影。影片中所使用的电影手法极为娴熟,多用景深和场面调度来丰富影像的表意功能,背景贯穿了民族性的音乐。

越南电影业的现状不容乐观。1990年至2000年,故事片年均产量仅在10部左右,电影厂只能依靠与国外合拍或协拍的方式输出劳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