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世界共生的诉求

与世界共生的诉求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科学翻译家严复与文学译者林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林纾与严复的翻译,正是在于“启蒙大众”,他们“凭借大量的文学与文化翻译这一‘他山之石’来攻击破坏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化,最终使得中国文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成为可能”[18]。在世界文学译介方面,主要以俄国、苏联和欧洲的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朱生豪的莎士比亚翻译影响颇大。
与世界共生的诉求_共生翻译学建构

明代中后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开始显现,通商与传教活动逐渐增多,为适时之需,明代永乐五年(1407)创立了四夷馆,专属外事翻译机构。到明代末期,西学东渐兴起,对欧洲的天文、几何、医学等典籍的翻译达到新的高潮,译介各类著作达300余种,其中以自然科学类为主。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同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合作译出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自然科学著作,为中国打开西方自然科学大门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大批有识之士痛感西学之必要,兴起“洋务运动”,迫使清政府派遣詹天佑、容闳等大批知识分子赴英美学习科学技术;同时,组织学者翻译西方科学书籍。1898年,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发表了意在“开启民智”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倡导译介西方政论书籍,以推动社会政治改良。在维新派思想的助推下,大量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文学名著等翻译作品问世,启蒙了民众,推动了社会变革。社会科学翻译家严复与文学译者林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民初时期的林纾不懂外文,仅凭别人口授,就撰译了183部欧美作家的作品,所译字数达1 200万,难怪康有为提有“译才并世数严林”之名句。林纾主要译作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和《块肉余生记》等,他的译本中不乏增删,甚至篡改,但他的译作“却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国人通过外国文学译作了解了西方社会,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很好的“媒”的作用,也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开化民智的有效途径[17]。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西方哲学、政论与经济著作,包括《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说》《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等,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阐释其救亡图存的观点,并在自身的翻译实践中,提出了至今无人企及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林纾与严复的翻译,正是在于“启蒙大众”,他们“凭借大量的文学与文化翻译这一‘他山之石’来攻击破坏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化,最终使得中国文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成为可能”[18]

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翻译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俄国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主办的《新青年》等成为这一时期主要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急先锋。1920年版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影响最大。在世界文学译介方面,主要以俄国、苏联和欧洲的文学作品为主。1917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文学改良意见;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眀嘹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9],从此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幕,中国几千年的文言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白话语言文学从此走向繁荣与强盛,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这一时期的鲁迅译介了大量俄国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大力倡导“直译”,甚而至于要“宁信不顺”,就是“要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还要通过译文改造我们的语言”[20]。瞿秋白认为,翻译就是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中国的现代言语,新的言语应当是群众的言语——群众有可能了解和运用的言语,并论证了翻译是可以做到又信又顺的。这一时期的田汉、傅雷、朱生豪、艾思奇、钱钟书等都有翻译作品,也对翻译做过探讨。其中,朱生豪的莎士比亚翻译影响颇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