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土固原与乡村旅游策略试探

乡土固原与乡村旅游策略试探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原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性的,随着乡村旅游的日渐升温,固原地区要发展旅游应结合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提炼边塞文化旅游特色,开拓乡村旅游事业。关键词 乡土固原 乡村旅游 边塞文化固原地区自古就是边疆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重要分界线。固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边塞文化资源、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存、出土文物等。
乡土固原与乡村旅游策略试探_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冯  敏

内容摘要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路文化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犷的边塞风情共同凝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固原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性的,随着乡村旅游的日渐升温,固原地区要发展旅游应结合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提炼边塞文化旅游特色,开拓乡村旅游事业。

关键词  乡土固原  乡村旅游  边塞文化

固原地区自古就是边疆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重要分界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裕,旅游事业越来越兴旺。发展固原乡村旅游,笔者以为最好能够展示固原历史文化中特色鲜明的边塞文化,展开对固原古村落的保护和维修,打造区域品牌性的旅游新亮点,这对于适应游者追求旅游品质,关注地方文化、突出民俗等深度旅游具有重大意义。

一、乡土固原

(一)固原文化的乡村底蕴

固原的文化底蕴是乡村而不是都市,正如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指出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地方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2]其中,乡村性是区别于城市生活的根本特征,如较低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开发强度、亲近大自然和田野、传统生活方式为主等。

固原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与畜牧业经济为主,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较为滞后,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说,固原老百姓的商业化意识不强,因此而大量保留了原生态的民俗风情,这也是最独特最有优势的资源。固原地区工业厂矿与企业污染较少,因此雾霾很少,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和一望无垠的原野,清水河流淌其间,青山、绿水、蓝天相映生辉,犹如西藏的蓝天一样洁净无垠!另外,气候温和,没有酷暑之弊,六盘山地区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自古以来更是帝王们避暑休闲之胜地。登上主峰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日出云开,只见重峦叠嶂,影影绰绰,环境极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史上翻越过六盘山的帝王级别的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宇文泰等,成吉思汗也曾在此坐镇指挥蒙古攻灭西夏的军事行动,更增添了固原的历史底蕴。

固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边塞文化资源、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存、出土文物等。固原是一座历史名城,汉武帝时曾在此设安定郡,南北朝至唐代设原州,明代为固原州。1913年改固原县,1958年设固原专区,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撤地建市,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固原古城的规模在西汉时就已形成,后经历代不断修缮,尤其是在明万历三年(1575年)大兴土木建成砖城,成为北方屈指可数的砖城之一,有“高平第一城”之称,为屯兵用武之要地。如今城墙西北角的砖城还保存完好。在固原停留,可参观固原博物馆,了解固原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游览小西湖、观战国秦长城、登东岳山。

(二)汉风与胡俗交融

固原市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的三角地带中心,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前往六盘山的咽喉要道。又因其处于丝路东段北道上,是回民聚居区,因此我们还可领略边塞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民俗风情。正如佘贵孝先生指出的固原具有“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3],固原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农牧业均较为发达的地区。历史上固原的文化属于开拓型的外向文明,汉人驻边也好,屯田防守也罢,他们为固原地区文明的迈进与农业的发展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固原地区汉家天子脚下的汉人文化归属。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4]这里不仅记载了固原境内秦汉时期民俗民风同于关中,而且从历史地理文化的视角描述了畜牧经济对关中农业经济的支持与补充。[5]司马迁通过亲身实地考察指出固原“与关中同俗”,《史记》亦载:“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关中乃汉代之统治核心区域,“好稼穑,殖五谷”系中原农业文明的优秀典范,因此可知汉代的固原农耕文化之深厚,且民风习俗与关中地区较为相近。

固原属于文化边疆地区,“不同的民族,其对生活、社会、道德的理解迥然有别,而且构成他们自身和确定他们的民族性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边疆还是军队对峙的地域、商人进行贸易的市场和政治家们冒险的乐园”。[6]虽则边患高发,然顽强尚武的固原人民以无与伦比的坚韧与拼搏打造了非凡的边塞文化意象。

大约在夏商周时代以前,西北地区开始了向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游牧生活的转变的历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还仍然明显保留着混合型经济的特征,但畜牧业生产已经占据了绝对支配地位,并最终转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畜牧生活。[7]固原地区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固原地区的文化是一个文化复合体,这一文化复合体与青铜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具有相当大的同质性,其青铜文化与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文化非常相似。“在这一文化区的青铜器物中,发现了具有特征性的动物纹饰牌,马和马车具,以及一些北方风格的武器。靠近秦国西北部的地区是游牧—军事文化的故乡,这里可能发展了半游牧甚至是完全的游牧文化,但是绝对是非周族的文化”。[8]

秦汉以来,固原为抵御匈奴的重要阵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陆续入华,粉墨登场,在固原上演了民族征战、交流融合的大戏;隋唐以降,前有突厥犯边,后有吐蕃占据固原,风烟再起,纷争不断!西夏建国,固原再次沦为宋夏相争之战场,后为金所据,兵戈未息!蒙古灭金,成吉思汗坐镇六盘山攻打西夏。蒙古北遁,然仍对中原虎视眈眈,明王朝为抵御北方鞑靼(主要是蒙古人),设立九边重镇,固原为九边之一。纵观历史,固原历史文化源于边塞文化。[9]具有浓郁的边疆塞外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文化上碰撞交流不断,丰富多元。

(三)边塞风情浓郁

边塞总是与军事征战相联系,边塞军旅、征夫怨妇构成凄凉哀婉的人文图景。古往今来,文人名将浓墨重彩描述边塞军旅风光,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珍宝。汉代崔驷《安封侯诗》云:“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被光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描述了边塞激战场面。边塞风光正如汉乐府《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10]平添慷慨悲凉,萧瑟凄凉之况味。曹操《苦寒行》亦云:“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陈叔宝《陇头水二首其一》:“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历史上比较动荡的年代,边塞固原人烟稀少,一片苍茫荒凉景象。对于中原诗人来讲,边塞无疑绝域,一入边塞死生难卜,平生多少惆怅!

固原地理位置重要,久乃兵家必争之地,“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因此之故,固原边塞文化尚武任侠,民风淳朴彪悍,塞北苦寒之地英雄辈出,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英雄侠肝义胆,为国捐躯之豪情跃然纸上!王昌龄《出塞》诗云:“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史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壮志凌云,壮心惊人!诸如此类,唐代边塞诗人颇多歌咏之杰作,如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崔颢《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胡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最有名的当属王维《陇头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边塞,一望无垠。李白《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储光羲《关山月》:“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边塞风光,千古之下,追思无限,引多少后人探幽寻古!

二、乡村旅游

乡村,又称农村,主要指的是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乡村景观的美和人的美都是自然的,让人有种被融化的陶醉。土地散发着芳香,农民快乐安详。草木青翠碧绿,透着清新;花儿浓郁芬芳,娇艳欲滴;溪水纯净透明,没有灰尘;空气湿润,沁人心脾,没有污染;村民正直、善良、热情、纯朴,他们不虚伪、不矫揉造作、不尔虞我诈。虽然乡村的生活条件不如城市,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自由生活却是城市人所向往的,乡村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也是城市不能比拟的。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对于城市有无穷的魅力。这种塞外风情对久居喧嚣城市的市民来说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旅游者之所以选择乡村游,主要是想实现对大自然的情感回归。

相对于乡村,城市是繁华、喧嚣、热闹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片平原良田被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占据,但这些建筑就像一道道屏障,阻隔了人与人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虽然,城市绿化也日新月异,有树、有花、有草、有喷泉……但缺少了那种原始生态美,有种被雕琢过的痕迹。而且,水泥楼房的冰冷、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剧、人际关系的淡漠、内心的孤独使得城市人非常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也只有她那博大宽广的胸怀能唤醒孩子们的心灵,这种爱是至高无上的。当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现代新型的乡村,指的不再是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生活水平低下的地理区域,而是一种自然、舒适、恬静、惬意的居住风格,没有喧闹、没有城市化的隔离与硬冷,只有一派舒适惬意。在这里时间的流淌像小溪一样变得缓慢,空间也更加舒适,四处都洋溢着脉脉温情,到这里来的人心会越来越暖,越来越静。

固原地区长期以来乡村生产力水平比城市要低得多,流动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因此乡村的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远比城市的环境破坏程度低很多。乡村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中心,其他行业或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农业服务或与农业生产有关。[11]乡村与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文化水平、经济发展都有所不同,人们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差异。[12]我国的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13]旅游者在乡村的自然环境或人文风情的吸引下,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游憩活动。简单地说,乡村旅游就是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14]近年来,国家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进乡村游。如2006年的旅游宣传口号即为“中国乡村游”,国家旅游局要求旅游业坚持服务农村,以期实现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树立新风尚的目标。[15]

另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快速上升,“游民”大量增加。许多人在经历了长线游的辛苦之后,开始喜欢上了短线的乡村旅游。吃农家饭菜、看乡村山水、和农民朋友一起种地摘果已经成为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城市森林”中的居民的一种新的重要短途旅游休闲方式。相对于国内游、国外游的“大餐”而言,这无疑是蕴涵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家常菜”。利用周末等零星假期,远离都市的喧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以郊野游、自然风光游、乡村游为主的绿色旅游日渐成为风尚,这显示着人们在追求上的改变。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16]

三、建议与对策

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周边城市居民,他们渴望在繁忙的工作和喧嚣的城市生活之余,去乡村体验静谧的田园生活,形成诸如观光农业、休闲渔业、民俗旅游等新型旅游类型,其发展势头强劲。固原市与时俱进也将旅游作为一项主导产业,重点突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基本要素与条件,并提出了“红色六盘、绿色固原、避暑胜地”的文化旅游定位,业已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条件。然而随着现代旅游的深入发展,主要是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中间阶层为主,他们对于旅游的价值意义、旅游的追求进一步发展,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购物游、走马观花式的短效直观游(如吃生态瓜果蔬菜、粗粮杂粮;住农家小院、特色小屋;购买简易廉价、各地趋同的旅游纪念品等),而是更注重对旅游地文化的深入开发与发掘,所以应将文化底蕴的发掘与旅游相结合,提升固原旅游的品牌和知名度。

(一)政府和旅游公司应引起对固原乡村旅游的高度重视

地方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对萧关遗址文化园、须弥山的建设已经反映了固原市相关部门对固原边塞文化的重视和开发,并已初见成效。另外老龙潭·中华龙文化博览园的开放、西吉火石寨旅游基地的建设,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固原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固原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固原旅游,可从不同角度观赏古老的泾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胜景。可以开发骑骆驼穿越萧关、游览须弥山、体验回族风情、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固原访古的特殊旅游项目。

但是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和固原的长远规划来讲,政府还是应该更加重视乡村旅游。因为,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固原地区的城市发展、文化交流、经济飞跃,无疑具有“双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是长久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伴随而来的亚健康状态和身心的疲惫让城市居民渴望在繁忙与压抑中觅得一片净土,舒缓身心,亲近自然,一洗疲惫之态。融自然之美和田园之美于一体的乡村,正迎合了都市人的需求,成为新时期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另一方面,对于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来说,可以减少本地人口流失,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对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意义非常。同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固原地区长期以来处于文化边疆地带,农耕也好,畜牧也罢,其社会基本单位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构成的村落为主,当然,由于年久失修,保护不力等自然或人为原因,现存的古村落非常稀少。随着国家整体移民开发等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村落正逐渐衰落,人口非常稀少,甚至有的村子被完全废弃,荒草丛生。倘若政府和旅游公司能对固原的普通乡村旅游给予更大的重视,从思想意识和政策上更多地关注和扶持,解决农村人口基本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事实上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给妇女、老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加上固原地区农村儿童的教育条件的大力改善,随着农村教师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村对农民的吸引力正史无前例地加大,这些都是固原发展乡村旅游的新经济增长点。

政府若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支撑,重新考虑开发这些“失落的村落”,投资维修和新建一些住房、酒店、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部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继续回村经营。一方面,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和经济来源,同时又能减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悲剧现象。还有助于帮助广大农民朋友们重建传统温馨的家园,真是一件福利双收,造福于民的好事。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

固原地区畜牧边塞景观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有很大吸引力。游客来乡村看到这些在城市里不能见到的自然风光往往会流连忘返。另外,固原的乡村建筑具北方民族风格,黄土高原的窑洞颇有地域特色,还有大量传统乡村建筑的集合体——乡村聚落,可考虑保护并有限度开发开放彭阳县境内以窑洞为代表的古民居遗址、遗迹,但同时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村落的生活方式,不能以牺牲乡村性为代价,因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正好已经因为失去“乡村性”,越来越迎合城市居民某些要求而迷失自己的特色与文化,最后只有沦为同质化而失去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提升固原边塞文化软实力,展示固原悠久的边地特色居住习俗,可考虑建设窑洞式住所。窑洞式住所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南部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配上北方传统的火炕,炕都有灶口和烟口。

提升固原边塞文化软实力,还要加大文化投资,特别是固原特色浓郁的地方传统戏曲——秦腔,应该大力弘扬。请名角帮当地青年演员排练,培养起一支高水准的秦腔表演团队,无论服装还是戏文选择上都要下大力气来精细安排,在戏文剧本的创作上也要有所革新,演出最有地域特色的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好戏。固原还有令人们感触最深的回乡风情,因为这里是回族聚居地,如泾源县10万人口中回族占97%。身处其境,我们可以感受这里风格鲜明的民族服饰,独特的饮食习俗和悠扬的“花儿”,动听的口弦,奔放的踏脚。可以感受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娱乐接待服务,体味到游牧民族豪放粗犷、能歌善舞的民风民俗。另外,固原还有丰富多彩的刺绣、剪纸、雕塑等民间艺术,活色生香,一定要重视这些地方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扬,将其与固原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发展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乡村旅游风。

(三)绿色饮食文化开发

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是长久居住在城市的城里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吃的瓜果蔬菜多是大棚所产,肉蛋禽类食品多是配合饲料喂养,其味道总不是“原汁原味”的。现在很多农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民做饭都用上了电磁炉、压面机等设备,馒头也是买的,很少有纯手工做的。但是在发展旅游的乡村还是建议继续保留和开发传统的手工绿色饮食文化。如用大铁锅炒菜、做饭,配上柴火,加上手工面等自然美味。村民可在房前屋后、广阔田野种上瓜果蔬菜,一则用于烹饪,二则形成观光农业。羊圈鸡舍、菜地酱缸等,都为乡村的餐饮提供了新鲜、绿色的天然食材,农家人“就地取材、就地施烹”,这样鲜美、健康、营养、科学的饮食,已经成为当今都市人追逐的一种时尚。[17]游客来乡村旅游喜欢吃农家自己喂养的家禽家畜及其加工制品、粗粮杂粮、农家自制的豆制品、施用农家肥的新鲜蔬菜、自产的水果、制作方法独特的面食、野菜等等。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餐饮要求,就是希望能吃上在城市里不易吃到的新鲜、绿色的纯天然食品。

(四)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游客来乡村最喜欢购买的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例如土鸡蛋、生态水果、有名的地方土特产、地方中药材等等。游客还喜欢购买民间手工艺品,虽然有些手工艺品在制作效率上不及现代化的流水生产,但其蕴含的浓浓乡情却让人回味无穷。一些游客还喜欢极富农村特色的日常用品,例如手工鞋垫,手工编制的笤帚,少数民族村手工编织帽子、包包、土布服饰、民族风的银饰等等。

可以大力开发地方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低俗化,开发具有边塞风格特点的产品,将为旅游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具有宁夏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鎏金银壶、西吉古钱币、六盘山纸织画、伊斯兰风格工艺盘、回乡枸杞(水晶雕刻)等等,已经受到了各方客商的广泛好评,其中鎏金银壶获得201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鎏金银壶是固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明星文物,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文化意义非凡。固原是文化宝地,地不爱宝,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精品呈现在世人面前,以往文物都是文博系统、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文物收藏家们的珍宝,似乎旅游开发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其实,完全可以加大力度,因为固原出土的精品文物,如北方系青铜器、玻璃碗、金银器、墓室壁画、陶俑、胡人俑,甚至彭阳“美人鱼”砖雕等,都是国内国际上首屈一指的珍品,地位和价值十分重要。若能将这些最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以合适的形式加以呈现,作为旅游纪念品应该非常有市场前景。

(五)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是关键

因地处边塞之故,固原地区形成了任侠尚武、建功立业的风尚,这也意味着普遍性的豪放不羁,崇尚勇武阳刚,性格豪迈直爽、豁达开朗,但也形成“不拘细行”粗犷直率的特点。尤其是服务意识差,愿意赚大钱不惜做小事,也不好好做细事,粗枝大叶,无论是再好的旅游资源,这种粗糙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都深深地影响了固原乡村旅游的雅致化与舒适性,制约了固原乡村旅游的发展。

因此,在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中,固原居民应着重注意培养服务意识和改善服务态度,树立“游客至上”的意识,注重细节,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地旅游的发展。在全国上下掀起乡村旅游热潮的时代氛围中,固原一定要追求乡村旅游服务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精细化,这样才更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坚持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5月曾联合下发了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各种类型的特色乡村旅游。一方面,就是要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避免开发雷同化,增强市场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要农民按照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改善旅游接待卫生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作者系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历史学博士)

[1]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法治资讯》2009年第1期。

[2]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东岳论丛》2011年第7期。

[3]佘贵孝、郭勤华:《论固原边塞文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4](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5]薛正昌:《固原文化地理与历代风俗文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固原市委员会编《固原文史资料(第1辑)》,2005年,第160页。

[6]〔美〕狄宇宙著,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6页。

[7]〔美〕狄宇宙著,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78页。

[8]〔美〕狄宇宙著,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80页。

[9]佘贵孝、郭勤华:《论固原边塞文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0]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11]《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著:《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页。

[12]《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著:《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4页。

[13]张文、安艳艳、李娜:《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4]《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著:《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页。

[15]王玉:《基于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调查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6]《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著:《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页。

[17]《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著:《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