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乡村旅游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旅游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大会,会上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共同颁布《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可持续旅游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乡村旅游_基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视角而言,生态旅游最早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特别顾问斜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46]并进而在全球形成了巨大反响。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世界银行环境部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其不仅不会破坏自然,而且还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经济收益。国内外目前尽管在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上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严格来说,其基本上可从如下的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生态旅游乃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发、保护和消费等活动能有效地实现政府、开发商、旅游者以及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行为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从宏观的视野判断,生态旅游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系统,其主要是借助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以及系统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来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综合效应的最大化。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视角,生态旅游特征上的共性都是十分突出的:一方面,其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同时又能将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在增加居民和消费者利益方面,生态旅游的影响也是可以持续的。与乡村旅游相比较,两者在内涵与外延方面就既有共性同时又有不少区别: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对相关旅游者层次并无特殊要求,而生态旅游由于其要求广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资源环境的总体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因而对旅游者知识层次和自身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是人们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间辩证关系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环境稳定三个协同共生关系的不断认识、理解、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考虑到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旅游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大会,会上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共同颁布《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可持续旅游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也要求将乡村旅游与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演进、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资源的维护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的真实性和地方特色,真正维护好当地居民、社区、旅游者与环境间的平衡。据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即可理解为:乡村旅游在维护乡村文化和生态完整性、真实性的同时,切实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审美目标的需求,从而既为当代人提供服务,又能有效维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和使其有机会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面获得同样多的机会。作为一种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适宜的旅游活动,可持续的乡村旅游既要求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免造成对乡村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破坏,又要求切实保护旅游景区的持续吸引力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十分强调受益的普遍性和旅游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