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从业者如何引导游客生态旅游

旅游从业者如何引导游客生态旅游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06年以来,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每年均筹办火山生态文化考察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次,共131位参加者参与活动。3 参加者对本次生态之旅的意见及评价这次5日4夜的考察活动,我们主要参观了两个生态旅游活动地点: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香港生态旅客对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观感与评价_中国雷琼海口火

张定安 吴振扬[1] 张 奎[2]

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

1 引言

生态旅游为近来兴起的旅游活动,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地利用自己国内的天然资源去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这个范畴在旅游业中实在是举足轻重,亦被视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Buckley,2004;Hawkins,2004;Dowling and Fennell,2003)。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于1997年的生态旅游研讨会中指出生态旅游的价值为200亿美元一年。虽然这个数字比较整个旅游业约2.4万亿的贡献实在只是小数目,但是其年增长速度实在是远高于一般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大约是旅游业平均年增长率的6倍(WTO,1998)。

生态旅游被誉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旨在利用大自然作为旅游活动的主题。国际上生态旅游的定义各有不同,Fennell于1999年所发表的定义是参考十多个不同国家及机构的生态旅游定义而成,Fennell(1999)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生态旅游以保护大自然资源为目的,是一种有利环境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主要着重体验和认识大自然;同时,以符合公德的方式举办,设法减少影响以及消耗资源,并以认识旅游地点的风土文化为主。生态旅游活动通常在大自然环境进行,并应有助于护理或保育旅游地点的环境。”

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导师张定安对国际上不同的定义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各生态旅游的定义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原则:

(1)低影响的自然旅游;

(2)经济上资助自然保育及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益;

(3)可持续生态旅游地点管理;

(4)有教育元素的旅游活动。

根据以上这四个原则,生态旅游定义可以定为: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大自然低影响而又负责任的旅游模式,借着生态旅游,可教育参加者的环境保育的重要性及能够提供资助以作环境保育及生态旅游地之可持续管理,亦可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来源。”

事实上,香港并没有太多的旅游机构所举办的旅游活动是完全符合以上生态旅游的原则(图1)。本文欲探讨:

(1)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所举办的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之旅能否符合生态旅游的理念。

(2)了解参加活动人士的特征。

(3)参加者参与活动的感受及对地质公园的意见。

(4)活动是否能够启发公园于生态旅游开发上带来正面的影响。

图1 生态旅游的原则

2 活动背景

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一向着重在推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参与者能与目的地有互动的元素。强调在行程中,让参加者透过为社区服务、农村生活体验,如农耕、制作传统小吃、与村童游戏,并教授简单技能及联谊活动等不同形式的互动体验式活动,从而认识当地的生活文化、习俗、信仰、传统礼仪等。此举不但能令参与者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暂时放下城市的急促节奏,全情投入当地生活;同时,当地的社区亦因为旅游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素质。更重要的一点,透过推展生态旅游,亦令居民明白保护自然环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及改变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观。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香港地区筹办不同种类的生态旅游相关活动及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市民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及加强市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自2006年以来,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每年均筹办火山生态文化考察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次,共131位参加者参与活动。

表1 参加者背景特征

参加者当中,大部分都曾接受大专教育,超过一半的参加者具大学或以上学历,当中亦不乏硕士毕业生及博士研究生。大部分参加者都为专业人士,如律师、教师会计师等,主要为香港中产人士。超过58%的参加者曾参加过相关生态旅游的培训课程,故他们一般对生态旅游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我们相信这群参加者是追求高素质的生态旅游活动的一族,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次考察活动的费用每位参加者约3000元港币,远比一般去海南岛的旅行团所收的团费高出3至4倍,由此可见他们是高消费一族。

总括而言,参加者的特征正与外国所作的研究极为吻合。过去一些国外生态旅客的研究指出,生态旅客有以下的特征(TIES,2000;Wunder,2000):

(1)年龄介乎35岁至55岁之间;

(2)学历水平一般比较高;

(3)收入一般比较高;

(4)有较高的环境保育意识;

(5)愿意付出更高的金钱以参加生态旅游活动;

(6)对知识及导赏的要求高。

3 参加者对本次生态之旅的意见及评价

这次5日4夜的考察活动,我们主要参观了两个生态旅游活动地点:(1)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2)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通过这次5日4夜的考察活动,我们欲对海口市一带的生态旅游资源及一切的配套设施作一次全面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向所有参加这次考察活动的参加者收集对于以下方面的意见:

(1)自然景观的吸引力(Natural Attraction)——包括地质地貌多样性、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及其他有关景观。

(2)文化历史的吸引力(Cultural Attraction)——火山文化、古村落、海南岛少数民族风俗传统,包括建筑、音乐、手工艺、饮食等。

(3)通达度(Accessibility)——包括道路基建、道路、景点导赏道的质素等。

(4)基建配套(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设施及整体配套,包括展览馆、岩石廊、展品、会议厅的质素,休息台椅、洗手间及伤残人士使用设备等。

(5)软件配套(Supporting Software)——整体管理、导赏解说、数据小册。

(6)对环境的破坏(Level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地貌侵蚀、植被的践踏、野草、垃圾问题及景观自然度。

3.1 自然景观的吸引力(Natural Attraction)

大部分参加者认为火山地质及地貌具一定的吸引力,不但能吸引生态旅客,对学生及科研人员来说,这也是一个户外学习及研究的地点。除火山地质及地貌外,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亦十分丰富,包括多种蝴蝶及野鸟。90%以上的参加者对自然景观吸引力的评价甚高。

3.2 通达度(Accessibility)

大部分参加者认为所参观的景点的通达度高,景点之间的距离不远,不用花太多时间于交通上。有部分参加者认为道路质素可以改善,但不应大规模兴建道路而造成环境破坏。

3.3 基建配套(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参加者一般认为地质公园的基建配套十分完善,可惜缺乏伤残人士所用的配套设施。有些参加者甚至认为基建配套过分完善,令自然度或自然景观被破坏。他们认为基建设施的设计应和大自然相配合,如利用火山岩做建筑材料。有关景点导赏道,一般都认为安全及良好,但大部分参加者认为应该利用火山物料来兴建景点导赏道,而物料需与大自然环境配合。

3.4 对环境的破坏(Level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参加者一般认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对大自然有一定的影响及破坏,一些地点应禁止游客进入,例如熔岩流,以免造成破坏。此外,杨花岭的凝灰岩地质景观应加以保护。旅客对岩石的接触,加剧了风化及侵蚀作用,导致景观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4. 参加者对公园设施及景观的评价

4.1 配套设施

地质公园的配套设施十分充足,基本建设良好,如展览馆及一切陈设。但是景观自然度不够,如继续以现在的方式去开发地质公园其他地方,相信只能吸引一般的旅游游客。高质素的生态旅游旅客对这些人工化的景观不太感兴趣。生态旅游旅客对景观的自然度要求特别高,他们不但喜爱大自然,亦刻意追求一些冒险活动或经历。大部分参加者对七十二洞的观感比仙人洞好,因为在七十二洞,参加者需在崎岖不平的岩石路上走(图2),为参加者带来冒险的经历。此外利用火把作照明工具(图3),能提高参加者冒险或探险的兴趣。因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旅客,完全没有利用火把照明的经验,这感觉比用电筒照明更新鲜,但是要注意火把的重量及安全。

图2 崎岖不平的岩石路

图3 利用火把照明,为旅客带来新鲜感

公园内的数据板介绍十分详尽,若希望拓展海外市场,数据板内容可加入其他语言以方便不同国家的游客(图4)。亦有参加者建议利用热气球来观赏火山口,因为从高点观赏火山口使参加者能够观赏火山口的全貌。

图4 没有其他语言作介绍及提示

4.2 解说服务及环境教育

解说是一种能够激励游客学习更多、收获更多的信息提供方式。因此,解说不但是信息与事实的展示与提供,它还包括将游客组织起来,使他们理解、欣赏建立保护区的价值(图5)。例如:(1)自然小道和小道的标志;(2)野外导游,小道介绍活页、地图;(3)导游向导的游览或导赏;(4)交互式的展示及游客中心。

图5 图解与实地照片相结合的户外解说牌

在较富裕的国家,很多保护区都提供某些类型的解说数据;在发展中国家,除基本的解说数据外,几乎没有其他信息服务。在很多地方,私营旅游企业通过一些特殊项目提供一些解说。

有效的解说项目最基本的收益就是一定数量游客获得对保护区的理解,而有助于减少游客对保护区的影响并获得更广泛的公众支持。此外,解说服务亦可增加保护区的收入,导赏服务亦是很多保护区一个主要就业及收入来源。

其次,主要的导赏服务由陶奎元教授、胡主任及李主任提供。导赏素质当然具专业水平,亦能满足大部分参加者的需要。建议可为一般参加公园的旅游提供定时的公园导赏活动,例如每2小时一次,这样可提高参加者对地质公园及地质保育的认识。导赏员不单只为旅客提供火山地质及地貌的知识,亦借此提高参加者对自然保育及地质保育的意识。外语的导赏活动亦建议提供。地质公园应投放资源作导赏员培训,导赏员的培训可根据不同旅客的需求而分成不同等级。初级导赏员为一般旅客提供导赏服务,且收费最便宜。相反,高级导赏员可为高要求的生态旅客提供导赏服务,且收费较高。在国外一般的专业生态旅游导赏活动的收费,每位参加者往往高达100—150美元,当然这亦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指数高低而定。相信大部分的国内参加者愿意付出约20—40美元1天,而一般外国游客愿意付出约40—50美元1天(包括专业的外语导赏),去参加一次考察质素较高的地质旅游活动。如欲培训高级导赏员,可考虑招募修读相关学科的大专毕业生,如修读地理学、生态旅游、地质学等。

4.3 景观保护

有需要找工程人员去作风险评估,特别是熔岩隧道的安全评估,以免引致意外及可能的赔偿而导致公园的损失。关注附近特色村落的保护工作,建设成旅游点时亦需要尊重当地居民。古村居民的生活文化,对高素质旅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可考虑培训当地居民作古村的导赏,或利用现有古屋,经卫生及一些简单设施的改善,变为供旅客短住的民宿。一方面可增加旅客参观及体验古村文化的趣味,另一方面亦可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旅客对荒废的古村感兴趣,对有生气的古村更感兴趣。因为旅客不但可欣赏古村的建筑特色,更可以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故发展古村作文化旅游地点时,没有必要把所有居民迁居他处。

5 生态旅游景观的开发

位于火山口公园周边的古村的开发,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传统地区文化对国外旅客具一定吸引力,故可考虑开发更多古村作文化旅游景点。

6 保护区旅游政策与编制旅游规划

在制定保护区旅游政策与编制旅游规划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保护区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是各种开发利用的基础,是影响公园及其管理的重要因素,是最基本的资产,不能使之陷于险境;

●保护区的旅游发展有赖于保护区内高质量的环境和文化条件的维持,这些高质量的环境和文化也是可持续地从旅游中获得经济利益和保证生活素质的根本;

●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价值保护,除了建立保护区以外,还通过其他一些措施来实现保护区价值保护:积极管理旅游与旅游者,与当地社区、旅游企业、游客共同分担管理责任,并且为旅游发展创造潜在的经济发展机会;

●保护区的游客希望在保护区找到设施、项目以及游憩和学习机会,但并非他们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因为他们的一些期望与保护区的目标不一致;

●游客积极寻找的是在他们购买力范围内最好的服务质量,而并不一定要寻找最便宜的服务;

●游客对游憩机会的需求是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园能够或应当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

●规划应该接受并考虑与邻近保护区的关系,认识到其他保护区所能提供的游憩机会也是规划过程的一部分,一个保护区的旅游规划应该考虑邻近保护区的游憩机会供给与需求情况;

●对预期的管理(Management Expectation)是公园管理者与其他旅游营商者的共同责任。

7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在个人、方法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学习和表现来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包括三个方面;培训与开发(Training and Development)、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和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

7.1 培训与开发

培训是对员工的重要投资。保护区应该有员工培训的战略规划,以便为新老员工和志愿者们提供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培训与开发应该以培养员工个人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保证员工把工作尽量做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保护区人力资源培训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游客与社区的关系;

●环境教育;

●解决冲突的方法;

●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

●沟通及表达技巧。

7.2 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主要是探讨员工合作时的工作动力问题,且有利于改进工作期质量、促进团队建设及实现类似目标的项目,都可以创造员工忠诚感的环境。这里所给的建议只是概括性的,但它却和与保护区游客打交道这种挑战性工作有着紧密关系。

7.3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通常包括考取证书、获得教育文凭与学位、学徒或实习,以及利用培训课程来继续职业发展。国外利用生态旅游从业员的认证计划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此外,不同程度的认证,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8 总结

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有潜力发展成海南岛最热门的生态旅游地点,但在开发这片宝地时,最重要的是作深入的规划及环境评估。若规划得宜及有合适的建设,相信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可成为国内主要的、真正的生态旅游热点

参考文献

[1]Buckley,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cotourism(eds).London:CABI Publishing,2004

[2]Fennell,D.A.Ecotourism:an introduction.New York:Routledge,1999

[3]Fennell,D.A.&Dowling,R.K.Ecotourism policy and planning(eds).London:CABI Publishing,2003

[4]Hawkins,D.E.A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sm competitive cluster approach to catalys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ulgaria.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Vol.12(3):219-244

[5]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TIES).Ecotourism statistical fact sheet.Washington D.C.:TIES,2000

[6]Wunder,S.Ecotourism and economic incentives—an empirical approach.Ecological Economics,2000,Vol.32(3):465-479

【注释】

[1]吴振扬,香港岩石地貌协会主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

[2]张奎,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总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