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医进入“工程”与颜福庆教授的教育思想

上医进入“工程”与颜福庆教授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的上海高校中,上医是通过“211工程”项目评审的第一所高校。专家组的意见得到国家认可,1998年5月5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上海医科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在医学系统,我校是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两所高校之一。我在收集整理上医建校的材料时,就深深感到颜老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深厚的基业,上医进入“211工程”与此有密切关系。

上医进入“211工程”与颜福庆教授的教育思想

戎恭炎

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有一件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就是上医要努力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211工程”基本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是国家教委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措施,是利在当代,功照千秋的跨世纪、上水平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争取,上医概莫能外。这项工作前后经历了4个年头,1994年10月中旬,卫生部长陈敏章、副部长张文康率领30余人的专家组到上医评审,并一致通过上医整体建设规划,同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在当时的上海高校中,上医是通过“211工程”项目评审的第一所高校。根据“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统一的部署,卫生部组织专家组于1997年5月7至8日对上医“21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和立项审核。专家组认为,上医是一所全国重点医科大学,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均居全国前列。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思想端正,注重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已具有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各项条件。专家组的意见得到国家认可,1998年5月5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上海医科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在医学系统,我校是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两所高校之一。这时我正好在校办工作,有幸参加这项申报工作的全过程。我在收集整理上医建校的材料时,就深深感到颜老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深厚的基业,上医进入“211工程”与此有密切关系。

上医学科齐全,这与颜老求学经历有关。颜老在青年时代两度出国留学。190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学习。1914年再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获公共卫生学证书(C.P.H)。因此,他对医学和公共卫生学同样重视,同样热爱,且将这两种教育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院校。1927年建校时限于条件,仅设医学专业,第二年,就在他的指导下,在医学院内组建了公共卫生科,并亲任科主任兼公共卫生学教授。同年还建立了吴淞(现宝山区)卫生公所,作为公共卫生学教学实验基地。学校还规定,医学生毕业前,一律要在卫生教育基地实习一个月,以加强卫生防疫观念。这一规定在上医坚持了数十年。改革开放后,这一经验还得到卫生部教学成果奖并在医学院校中推广。1936年,颜老又认为我国不仅西医人才缺乏,制药工业也十分落后,西药全靠进口,西药人才缺乏,因此在这一年,又在医学院设立了药学专修科。从这一段历史看来,在全国医学院校中,设立公共卫生专业和药学专业,上医可说是最早的一家。说上医学科齐全,这与颜老当年打下的多学科基础密不可分,其功不可没。

上医师资力量雄厚,此言不虚。在颜老办学之初团结的一批志士仁人,就是一批学有专长的名医、专家。随后又延聘了一批中外医学专家、学者和海外归来的博士扩充师资队伍。颜老一贯提倡“公医”制度,来校任教,强调专职敬业,反对在外开业行医。学校规定,专任教师服务年满4年,享有一年带薪休假,可在国内外从事研究,进修,这一办法对提高师资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上医就有一批青年学生赴国外深造,学成回国,在上医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作出了很大成绩。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当时的教育部长蒋南翔说,上医的一、二级教授比清华大学还多。所以建国后上医一直是全国重点高校之一。1994年专家组评选时,上医正、副教授已达1 125人。这样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名列前茅。

上医治学严谨。上医在初创阶段就十分重视校风校纪建设。要求教师专心教学,不得在外开业行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招生时,由教授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任何人不得干预,严格选才,全凭考生条件择优录取。对不符合条件的达官贵族子女要到上医读书,一律以“爱莫能助”婉拒。教学中贯彻“三基三严”(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方法、严肃态度)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学生只有学好基础学科,牢固掌握技能,善于开拓,才能创新。在学籍管理上,学校早在1928年就规定,学生单科成绩以60分为及格,总平均分以70分为及格。学生一年中,如有一门主要课程不及格,需补习复试一次,复试再不及格不得升级。如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不予补考,留级一年。如三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退学。对年轻住院医生,除例行节假日外,一律住在医院,实行24小时负责制,随时为病人服务。上医师生在这种校风熏陶下,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精神,对考试测验,不设监考也不作弊,师生们认为作弊是自欺欺人的可耻行为,不论学习还是实习,坚持忠于科学信念,反对弄虚作假,这些措施的严格执行,使广大学生感到,进上医不易,学好也不易,更加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一旦上医毕业生走向社会,普遍获得用人单位好评。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颜老倡导的上医严谨治学的校风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上医办学效益好,这是千真万确的。上医担负教学、医疗和科研三项任务。从颜老开始这三项任务就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学上,学校已形成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制。至1997年,有本科专业12个,硕士点50个,博士点35个。全国重点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在校研究生数在国内医学院校中处于前列。科研上,学校科研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攀高峰,许多科研项目属国内第一,还有的达到国际水平。自1981—1994年,已得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9项,其中国家级21项。如“小肝癌早诊早治”手术后生存率提高到7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美国癌症研究所“早治早愈”金牌奖。医疗上学校有7所附属医院,有大批医疗专家和临床教授,附属医院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各附属医院年均门诊量约有36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万余人,还承担着大量学生实习和进修生、外国留学生临床教学任务。各医院还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临床学科,如脑外科、手外科、肾移植心血管、抗生素研究、肝癌临床、新生儿疾病、围产医学、生殖免疫、角膜移植、电子耳蜗、肺癌、鼻癌、乳腺癌等等,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除金山医院属三等乙级医院外,其他6所医院均属三级甲等医院。

上医办校方向正确,这也是言之确凿。上医从颜老创办之日起,走的就是一条艰苦创业、爱国爱民和为人群服务之路。吴淞时期,利用的是他校旧址,校舍遭日军炮火摧毁后,学校利用借读他校的办法,维持教学。上海沦陷时,上医师生大部分在第二任院长朱恒璧教授带领下,走上了抗日求学的道路,辗转后方昆明与重庆,最后在重庆歌乐山茅草屋内上课。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时,枫林校区及中山医院又受到日寇破坏,复校任务也没有压倒上医人。解放后,上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将培养质量放于首位,推进教学改革。“文革”期间,上医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国家同意恢复招生时,上医教职员工又以最大的热情培养工农兵学员。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但学校仍坚持教育为本,育人为先,自甘淡泊,热爱事业,为攀登医学高峰而努力奋斗。在学校“211工程”总体论证报告中,提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确保本科生教育质量为基础,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为重点,以完善医学成人教育为延伸。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上医的毕业生遍布国内外及欧美各地,在上医的校友中,被评为我国两院(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的就有43人。事实雄辩证明,上医已成为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的摇篮,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上医一直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注重品德教育,上医“正谊明道”的校训,为人群服务的校歌,“为病人服务”的誓言,就是明证。解放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树立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理想。改革开放年代,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上医一代又一代人,始终沿着为民服务和为国献身的道路前进。如抗战时期,上医师生积极参加前线救护队和后方医院的工作,还有人牺牲了生命。1950年,上医派出了血吸虫病治疗队,救治急性感染的南下解放军战士。抗美援朝时期,又派出数批医疗大队和技术顾问团奔赴救援前线。“文革”期间,上医师生组织的“指点江山医疗队”、“祖国医药探索队”活跃在贵州、四川的山区和农村,为当地人民送医送药。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等等,只要国家有难,百姓受苦,上医的白衣战士,闻风而动,奔赴第一线,留下了无私奉献的身影。这一良好传统的形成是与颜老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分不开的。记得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入侵上海时,颜老就是上海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夜以继日地组织、指挥上医师生及全市医务人员抢救伤病员,为伤病员服务。颜老提出的医疗为大众的思想与毛主席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义极为相近。可以说,上医具有爱国爱民、为医学献身的光荣传统,是与颜老分不开的。颜老就是爱国荣校的典范。

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颜老创办和建设的上医,为我们奠定了一份厚实的基业。上医有今天的规模和辉煌,能顺利进入“211工程”,是与颜老创办上医贡献的智慧,付出的心血分不开的。颜老不愧为杰出的医学教育家。

饮水思源。以颜老为首的上医老一辈专家、教授,在那困难深重的年代,为开辟医药卫生事业充满献身精神,义无反顾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他们这些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历史丰碑上,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今后,我们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颜老开辟的道路,为建设一流的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而努力奋斗。

作者戎恭炎,研究员。1960年上医药学系毕业。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