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器官移植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器官移植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器官移植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人类医学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这次手术被后人视为现代器官移植的开始。手术当天器官移植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器官移植需要依赖他人捐献器官,患者需要依赖副作用很大的抑制免疫力药物来抵抗排斥反应。

§1 器官移植历史及发展趋势

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人类医学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

所谓器官移植就是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生命时,通过手术的方法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器官移植可依据不同标准来划分。依据供体和受体不同的免疫遗传可划分为:自体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同系移植(指移植物取自遗传基因与受者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的供者),同种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同种但遗传基因有差异的另一个体)和异种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异种动物)。依据同种但不同系可划分为:亲属器官移植和非亲属器官移植。依据同种但不同供者可划分为:活体器官移植和尸体器官移植。依据器官不同的生成和制造方式可划分为:生物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初血管吻合技术的进步。1902年3月,奥地利科学家首次成功将一只狗的一个肾脏移植到颈部,并且顺利排出尿液。科学家发现,狗的自体肾移植可以存活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同种异体肾移植则总是在移植后的一个星期左右被排斥掉。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应用家兔皮肤移植实验证明,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受体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发现,说明了特定遗传类型的组织细胞的特异性,对于移植器官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供者器官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受者的越一致,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就越高。随着免疫学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也相继运用于临床,如环孢素、普乐可复(FK506)、雷帕霉素等,大大促进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

1954年12月,在美国波士顿的医院,约瑟夫·穆瑞、约翰·梅瑞尔和哈特维尔·哈里森医师在一对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了肾移植,移植的肾脏存活了8年。这次手术被后人视为现代器官移植的开始。1962年穆瑞医生开始进行尸体肾移植并应用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疗,移植肾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存活,使人类对器官移植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穆瑞医生也因其开创性的工作而荣获1990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自从约瑟夫·穆瑞等人取得成功后,器官移植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1963年,美国的托马斯·斯塔瑞教授在科罗拉多大学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肝脏移植,这一手术同样受到了后人的景仰。同年,美国的詹姆斯·哈迪医生做了第一例肺移植。1967年世界首例心脏移植成功。1967年12月,南非开普敦市的外科医生巴纳德(C.Barnard)将一位死于交通事故的24岁女性的心脏植入一位54岁的名叫瓦沙康斯基的男性体内,瓦沙康斯基存活了18天。手术当天器官移植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第二位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于1968年1月实施了手术,他存活了549天。不久,心脏移植就普遍的开展起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有56家医院做了180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些手术的实施与成功,标志着现代器官移植时期的真正开始,人类长期向往的器官移植疗法终于实现。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瑞兹等人进行了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随着医学科技的成熟和设备的改进,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各种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包括肾、心、肺、肝、甲状旁腺、胰腺、胸腺肾上腺、骨髓、皮肤、小肠、关节等的移植。

肾移植作为器官移植的先驱,已成为各种器官移植中开展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迄今为止,已有近50万例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肾移植的治疗。我国肾移植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做了第1例肾移植。70年代起开始有长期存活的报道,到70年代末肾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大城市逐渐推广。目前国内肾移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均属世界前列,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令人乐观。如今,科学家正在深入进行器官移植的科学实验,可望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

(1)无需服用抑制免疫力药物。器官移植需要依赖他人捐献器官,患者需要依赖副作用很大的抑制免疫力药物来抵抗排斥反应。科学家渴望能够找到方法,减少患者对抑制免疫力药物的依赖。目前,欧美专家们正致力于研究:为什么初生的老鼠能够接受外来的抗体?为什么捐献者的抗原被植入患者的淋巴腺后能够被接受?当患者身体对植入器官产生排斥的时候,如何进行抢救?

(2)肾脏移植无需统一血型。迄今为止,患者只能接受来自同血型捐献者捐出的器官。来自不同血型捐献者的器官被视为“异质的”,很容易受到患者体内天然抗体的攻击。科学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种包含药物治疗、脾脏摘除以及血浆除去法的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能够接受来自不同血型捐献者捐出的肾脏。

(3)干细胞取代器官移植。干细胞是未成熟的、没有充分分化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功能干细胞,可以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可以直接复制各种器官和修复组织。科学家曾经在老鼠身上进行干细胞实验,把干细胞注入老鼠衰竭的心脏里,观察干细胞对心脏的修复效果。可以相信在未来10年内,干细胞研究可能会有重大突破。目前,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用干细胞制造新器官的研究,这对于数以万计苦候捐赠器官的患者来说,不能不说是福音。

(4)动物器官取代人体器官。为了解决捐赠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科学家也在研究用动物器官取代人体器官。在过去50年,人类和动物之间移植的实验一直都在进行。1963年,一名患者依靠一个黑猩猩的肾活了9个月。1984年,一名婴儿依靠猩猩的肾脏活了20天。虽然猪的器官和人体具有“相容性”,将猪的心脏植入人体也取得很好效果,但是病菌会通过猪器官进入人体,带来巨大风险。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找方法以确保病菌不会随着器官入侵人体。

(5)“人造器官”前途无量。科学家正在研究各种不同材质的“人造器官”,如英国研制的人造纤维肺,用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特殊光学装置、通过手术将它植入角膜组织中的人工角膜,日本研制的纳米人造器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钛金属人造心脏等等。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使利用自体细胞在实验室培育出自己的器官组织成为可能,这种“人造器官”可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移植后不会发生排异反应,不需要辅助其他的药物治疗。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在实验室培育出再生膀胱,并且顺利移植到了7名患者体内。随着人造膀胱的成功,科学家们又开始了更宏大的计划。加拿大科学家试图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造心脏,以彻底终结心脏移植手术供体短缺的问题。相信在未来通过实验室可以培育出更多“人造器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