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崔永庆:诗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崔永庆:诗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秋悦平畴》中有关“三农新曲”的诗就有71首,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篇幅较大。崔永庆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偏爱上了诗,创作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新诗,借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诗人永远都是年轻的。崔永庆先生年逾花甲却以一颗青春的心,饱含着炽热的真情,孜孜不倦地抒写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刚刚出版的诗集《秋悦平畴》更是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向人们展示了诗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对缪斯不懈的追求。诗的题材、体裁丰富而多样,诗人的精神境界显得很开阔,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共收集了诗人近年来悉心创作的诗300余首,仔细读来,令人振奋。《秋悦平畴》在风格上与诗人的第一本诗集《绿野春秋》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深深地植根于脚下的大地,以关注国计民生为己任,有情而发、有感而发,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时代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永远的主题:“三农”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道出了中国人对这一问题最深刻的认识和最真切的感受。历朝历代都有诗人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但数量并不是很多。崔永庆先生由于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因此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并钟情于斯,用时刻牵肠挂肚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工作岗位上他为提高宁夏农业的发展水平殚精竭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又用手中饱蘸浓墨的笔以诗的形式鼓与呼、歌与唱,“三农”在他的诗中是一个永远的主题。在《秋悦平畴》中有关“三农新曲”的诗就有71首,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篇幅较大。而且每一首诗都倾注着他对农业的眷恋、对农村的关心、对农民的厚爱。他在《农村感怀》中写道:“政策年年泽惠农,一招一式寓深情。”在《农家乐》中写道:“丰收又遇粮升价,喜气洋洋面绽花。”不仅吟唱自然,更是情不自禁。“新村建设起潮涌,普惠‘三农’掀大波”(《农村调研》)、“遥知久旱山乡喜,黄土人心两不焦”(《元月十八日夜大雪》),道出了他对新农村建设掀起热潮和久旱的山区夜降大雪的喜悦心情。在细微之处则彰显出了他的真情和期冀:“精心选种勤除草,喜看满田茁壮苗”(《农事杂感》)、“情牵百姓身同受,感悟和谐又复归”(《农村感怀》)。他为宁夏山川尤其是南部山区近年来的显著变化感到由衷地鼓舞:“四顾葱茏非梦幻,叠叠沟中水长流”(《叠叠沟》)、“丰收喜悦情难抑,大吼秦腔俱似狂”(《农家乐》),其景其情跃然纸上,读来使人深受感染。宁夏的“三农”浸透着他的心血,不难理解,他用诗所表达的更是他对“三农”今生今世不了的一种情结和一种情怀,从前后两本诗集的书名就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

二、思想与艺术的二重奏

文学作品的灵魂就在于它的思想性,离开了思想性,即使作品的语言再华丽、形式再完美、艺术性再高,都不能称之为好作品,诗尤其如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诗所具有和包含的思想性就在于能够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够时刻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欢呼、为火热的生活吟唱,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崔永庆先生的诗作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以诗人丰富的阅历论,诗人更懂得思想性的重要地位,诗集中收录的不论是“三农新曲”还是“盛世放歌”,都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诗人关心国事、热爱生活,始终充满着乐观、豪迈的激情:“盛世中华成大业,小康社会树新标”(《庆贺党的十六大》)、“龙腾天下惊寰宇,技冠群雄乐大千”(《欢庆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万代千秋华夏志,后继前贤薪火传”(《参加延安精神研究会活动有感》)。在艺术方面,诗人力求创新,积极探索诗的意境,尽可能地做到意境的完美。因为近体诗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平仄、押韵、对仗等都很讲究,诗人只能“带着镣铐跳舞”,使诗的押韵合乎韵律、使律诗的对仗力求工整,从而使诗在审美标准上达到和谐优美。如:“春催柳绿田园美,秋唤稻香日月甜”(《贺宁夏原种场建场五十年》)、“云浮华岭苍峦黛,翠秀陇山霜叶丹”(《同沿高速公路通车到固原》)、“草木芊绵山带绿,牛羊肥硕舍含烟”(《访山村》)。上述诗句不仅工于对仗,而且写得有声有色,意境深远。意境是中国传统诗词的真谛,少此则不成诗。诗人的视野开阔,选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就事论事,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正如著名诗评家秦中吟先生在该诗集的序中所说的:“很少再有表面浅层耕耘,艺术触角渐渐深入精神文化的深层,逐渐逼近艺术的本质。”在语言方面,诗人讲求凝练朴实,鲜有华丽的辞藻,大多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明白通晓。这些都体现了崔永庆先生在艺术上的刻苦追求,同时也使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在诗的创作上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二重奏。

三、精神境界:一种无悔的追求

诗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雅兴,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诗人的享受主要来自于精神方面,因为他所从事的是精神活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因而要求诗人自身要有比别人高的精神境界。崔永庆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偏爱上了诗,创作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新诗,借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20世纪90年代,他又开始钟情于旧体诗,十多年间,收获颇丰。可以说这是他在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不改初衷。正是由于诗的缘故,也使他的人生境界,即精神境界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诗人由是豁达达观,一身正气,敢于针砭时弊、疾恶如仇:“心怀正气胸当挺,媚骨绝无腰不弯”“洁身只为倡风正,敲韵合当济世遒”(《六十初度》),“硕鼠倒仓猫隐蔽,蠹虫毁树鸟空鸣”(《感怀》),“盈袖清风拂腐败,满腔正气荡春秋”(《抒怀》)等诗作反映了诗人鲜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诗人还写了不少诸如《民工情》《民工难》《民工过年》《街头擦鞋人》等作品,对民工进城打工的艰辛、讨薪的艰难,街头擦鞋人的辛苦给予了同情,为弱势人群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诗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由此可见一斑。在《城市邮递员》《环卫工人》《敬致冯志远》等诗中,对普通劳动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在《世相戏咏》《官妇二题》《父母难》等诗中,则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地讽刺和有力地鞭挞。诗人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真诚可贵,无不显示出诗人高尚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愿崔永庆先生今后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手中的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载2006年10月26日《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