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惊厥及其救护方法

认识惊厥及其救护方法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持续和反复发作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水肿和负荷过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惊厥发作及预防复发。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若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

任务一 认识惊厥及其救护方法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坏。

一、病因

惊厥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

(一)感染性惊厥

1.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真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2.颅外疾病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二)非感染性惊厥

1.颅内疾病 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等。

2.颅外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黏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失常、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二、护理评估

(一)病史

询问有无引起惊厥的相关病史,如出生史、喂养史、感染及传染病史、中毒史、既往发作史、家族史等,以及此次诱发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甚至几分钟不等,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

1.惊厥

(1)典型表现 惊厥发作时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铁青,部分患儿出现大小便失禁(图1-7)。惊厥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发作停止后多入睡。

img8

图1-7 惊厥发作

(2)局限性抽搐 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抽动等,一般神志清楚。如抽搐部位局限而固定,常有定位意义。

2.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min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图1-8)。惊厥持续状态为惊厥危重型,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破伤风、严重的颅内感染、代谢紊乱、脑瘤等。由于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

img9

图1-8 惊厥持续状态

3.高热惊厥 多见于1~3岁的小儿,是由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

三、急救与护理

持续和反复发作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水肿和负荷过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惊厥发作及预防复发。

(一)惊厥发作时的急救

1.预防窒息 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图1-9)。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

img10

图1-9 惊厥卧位

2.镇静解痉 立即遵医嘱给予快速、足量、有效的镇静、止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痉。

3.氧气吸入 患者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量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导致惊厥加重。故应及时给予2~3L/min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图1-10)。

img11

图1-10 面罩吸氧

4.降温 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以下。采用冰帽,可降低脑组织的温度。也可在枕下、腋下、腹股沟处置冰袋或用30%~50%乙醇拭浴。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

5.预防外伤 惊厥发作时在上下磨牙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者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者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者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肢体,以免骨折或关节脱臼。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者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任何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故应避免刺激,保持患儿安静。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若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

(二)惊厥发作后护理

1.休息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发作后都要让患者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2.基础护理

(1)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对于呕吐、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洗皮肤,做好皮肤护理。

3.加强心理护理 突发的惊厥使患者家长处于极度恐慌状态,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治疗与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