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惊厥患儿的护理

惊厥患儿的护理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惊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关心体贴患儿,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介绍患儿的病情、预后估计及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病因,说明家长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应对能力,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任务二十一 惊厥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惊厥的概念及急救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惊厥的护理评估要点。

了解:小儿惊厥的判断,热性惊厥的特点。

案例引导

患儿,女,2个月,人工喂养,易激惹,夜间睡眠不安,多汗。突然出现双眼球上翻,嘴角外牵,屏住呼吸,双手紧握。急查血钙为1.7mmol/L。请思考,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该如何处理?

惊厥(convulsions)俗称“抽风”,是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随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主要是因为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够成熟,较弱的刺激亦可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使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所致。如持续较长时间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组织缺氧性损害。小儿惊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感染性疾病 感染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①颅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导致的脑膜炎、脑脓肿、脑炎等。

②颅外感染:热性惊厥最多见,多由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引起。

(2)非感染性疾病

①颅内疾病:颅脑损伤、畸形、颅内出血或肿瘤等。

②颅外疾病:中毒(如食物或药物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代谢紊乱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低血镁等)、心肾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炎、尿毒症等)、癫痫等。

(3)诱因 部分小儿惊厥发作有明显的诱因,如原发性癫痫在突然停药或感染时、高血压脑病在紧张及过度劳累时均易诱发惊厥。

【临床表现】

1.典型惊厥

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呈现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图5-21-1),发作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可伴有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有时反复发作,如果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称为惊厥持续状态,可导致小儿体内氧的消耗过多,脑组织缺氧而致脑水肿及脑损伤。小婴儿及新生儿惊厥表现不典型。

2.热性惊厥

常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热性惊厥的特点如下。

(1)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男孩多于女孩。

(2)多发生在病初体温上升期,急骤高热开始12h之内。

(3)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多在10min内),呈全身性,发作后意识恢复快。

(4)预后良好,但遇发热有反复发作倾向。

(5)不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后1周做脑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

(6)部分患儿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倾向。

img107

图5-21-1 惊厥

知识链接

预防小儿惊厥小贴士

(1)平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如家中大人感冒,须戴口罩,尽可能少与小儿接触;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2)提高小儿的免疫力。营养均衡、经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小儿抵抗力。

(3)小儿发热时,要观察体温、出汗情况。若汗出热退,则病情好转,及时为小儿擦干身体,更换衣服及被褥,预防受凉。

3.其他情况

惊厥发作时可能造成患儿机体受伤,如双手握拳指甲损伤手心皮肤,舌咬伤、喉肌痉挛或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而发生窒息,肢体抽搐造成腋下等处皮肤损伤、骨折或脱臼,意识丧失而发生摔伤及各种意外事件。

【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 检查血糖、血钙、血钠、血尿素氮等,主要鉴别有无代谢因素所致疾病。

(2)脑脊液检查 主要鉴别有无颅内感染。

(3)眼底检查 视网膜下出血提示颅内出血;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

(4)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颅脑B超检查、颅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有助于明确原发病因、判断预后。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是控制惊厥的根本措施;迅速控制惊厥是首要处理措施,应用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其次为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或10%水合氯醛灌肠。若无条件使用抗惊厥药物,应立即针刺或指压人中、百会、十宣、内关等穴。同时须针对病因及伴随的症状进行处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代谢紊乱,预防颅内压增高。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主要询问患儿出生史、喂养史、感染史及传染病史;询问目前药物治疗情况,如药物种类、剂量、次数及副作用等;询问病史如心肾疾病史、颅内疾病史、癫痫史、热性惊厥史,了解家族中有无惊厥病史。询问是否有高血压脑病、原发性癫痫突然停药或感染等诱因。

(2)身体状况 主要评估患儿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3)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发作后,因年龄及病因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年幼患儿的心理改变不明显,年长患儿则可产生自卑、焦虑、恐惧等心理。患儿家长因知识缺乏,多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并采取错误的处置方式,如大声喊叫、摇晃患儿等,因担心预后不良而焦虑,盲目求医。

(4)辅助检查 评估脑脊液检查结果,鉴别有无颅内感染。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时突然丧失意识而发生跌倒摔伤有关。

(3)恐惧(家长) 与家长担心患儿的生命安危及预后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面色正常,呼吸平稳。

(2)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外伤或外伤程度能降低至最低限度。

(3)患儿及家长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

(1)就地抢救 惊厥患儿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轻微刺激即可使惊厥加重或延长惊厥时间,故切勿大声喊叫或摇晃患儿,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松解衣扣,使患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避免各种刺激,保持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向外轻轻牵拉舌,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不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

(3)遵医嘱应用抗惊厥药物,并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详细记录。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和神志的变化,了解患儿惊厥类型、持续的时间和伴随症状、有无并发症等。

(1)发热患儿:每4h时测1次体温,当体温大于38.5°C时遵医嘱给予退热处理。

(2)惊厥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除按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外,还应及时吸氧,避免因长时间惊厥引起脑缺氧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若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降颅内压处理,预防脑疝发生。

3.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介绍患儿的病情、预后估计及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病因,说明家长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应对能力,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健康教育】

(1)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尤其是保持安静的重要性;介绍患儿的病情、预后估计及影响因素,教会家长预防惊厥发作的方法,如平时注意加强小儿体格锻炼,防止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用物理降温方法控制体温,预防惊厥的再发作。

(2)指导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如就地抢救,针刺或指压人中穴,保持安静;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查明原因,防止再发作。同时强调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

(3)指导惊厥发作时防止外伤的方法,如在患儿发作倒地时,应将周围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移开;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垫上床单或毛巾,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对已出牙的患儿应将小毛巾包裹筷子置于患儿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