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当中。对演讲或演说,古代有的称之为“言辞”,有的称之为“谈说”。很显然,演讲是一种言语表现,但并非所有言语表现都是演讲。所谓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概论_现代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

演讲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古今中外,凡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凡是社会激烈变革之时,演讲的特殊作用就越表现得突出。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我们正在跨入一个由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海洋等六大群体技术构成的“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脚步,以其坚实的脚步迈向各国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已经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诸多领域。在西方社会,“舌头、金钱和电脑”已成为三大战略武器。在我们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跃发展,演讲之风也蓬勃兴起,各种类型的演讲活动得以广泛开展,研究和传播演讲学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当中。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常年云游各地,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演说”一词较早出现于《北史·熊安生传》:“公正(尹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可见“演说”是因疑作答,寻根问底,明辨是非,以期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对演讲或演说,古代有的称之为“言辞”,有的称之为“谈说”。《说文》上讲,演,长流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认为:“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就是语流之意。《说文解字》上称:“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纷纠者解释之,是曰讲。”这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在人们的语感中,“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现代汉语词典》上有明确的解释,专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很显然,演讲是一种言语表现,但并非所有言语表现都是演讲。比如:人们的自言自语、感叹唏嘘不是演讲;日常的寒暄聊天,一般性的个别交谈,也不是演讲。望文生义,简单地把“演讲”解释为“表演+讲话”,是有失偏颇的。

所谓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是在社会实践的直接需求下产生的,具有公共交往的性质。人们在开展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科学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种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必然要发表见解,提出主张,释疑解惑,抒发感情,以达到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在这种活动中,无论是演讲者、主持者,还是听众,都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和心理定式,都十分重视演讲的实际效益。就演讲者来说,当然力图当场感染听众,说服听众,以达到其预定的目标。就听众而言,从社会价值观念出发,同样也希望从演讲中获得知识和启示。至于演讲主持者,本来就承担有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演讲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的任务,更希望演讲活动使各方面协调、和谐,圆满成功,以达到最佳的实际效益。一场富有吸引力的好的演讲,不仅可以生动地反映生活,揭示真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演讲活动所发挥的认知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正是社会实践的直接需求;同时,这本身也正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演讲,不仅仅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通过生动的逻辑思维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艺术往往通过形象使人认识真理。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听众心悦诚服,精神感奋,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利,导之以行”。为此,常常要借助于戏剧、音乐、绘画、相声、小说、诗歌等多种文学艺术手段为其服务。当然,它虽然具有多种文学艺术式样的因素和特点,但它毕竟不同于戏剧、音乐、绘画、相声、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文学艺术作品常常运用典型化手法,形象地、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其本身并不等于现实生活;而演讲则是直接地表现生活,其本身直接体现着现实生活内容。

(二)演讲必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

所谓“特定时空环境”,一般指的是演讲者和听众都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如:“街头演讲”,演讲者与听众同时处在街头;“法庭论辩演讲”,演讲者与听众同时处在法庭的氛围之中。一般来说,演讲活动都要有相应的场合、必要的听众、适当的布置、合适的讲台、良好的音响效果和一定的时限。一定的时空环境反作用于演讲,制约着演讲的内容、表达、语言及表情动作等等。一旦时空环境发生转移和变化,演讲的内容、表达、语言及表情动作等也必须随之转移和变化,以适应新的时空环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时空观念发生了离异性的变化,时间在超强度地缩短,空间在奇迹般地扩大。广播、电视、电脑及信息网络,拓宽了人们的空间范围,同时也缩短了人们的时间差距。运用广播、电视、电脑及信息网络,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演讲者和听众组合起来,使传统的演讲出现新的发展和突破。如电视演讲,从表面上看,电视观众似乎并未直接与演讲者处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仍是处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仍然要有强烈的现场感,宛如置身于听众之中,也要考虑到听众对演讲的情绪反应和态度评价,尽管各种反应和评价不一定立即在现场流露出来。因为在设置着话筒和摄像机的演播室内演讲,本身也就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从一种宏观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演讲者都无法逃脱他所处的时空环境对他的制约;离开了这些,演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三)演讲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都直接或间接以语言为工具。有声语言就是演讲活动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质表达手段,它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演讲者的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将其传递给听众,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离开了口语表达,就无所谓演讲。要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使听众心领神会的效果,演讲者的语言必须晓畅易懂,富有魅力。好的有声语言不仅准确清晰、和谐适切,而且绚丽多彩、生动有趣,以其跌宕起伏、音义兼美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境界,使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听众受到一种美好的熏陶或洗礼。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演讲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体态语言,诸如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恰当的体态语言,可以使演讲“戏剧化”,不仅使听众的听觉器官发挥作用,而且使其视觉器官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演讲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凭借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庄重地、较为系统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达到感召听众、说服听众的目的。

二、演讲的特征

演讲有以下三种基本特征。

(一)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演讲不同于平时交谈。人们日常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协调行动,常常是讨论式的,你一言,我一语,往往互为前提、相互引发、交织进行。这种现实生活中你、我、他面对面的言态交际,带有许多随机成分和散漫性。而演讲则不同。它的最基本组成形式是由“演讲者”和“听众”两方面人物组成。较为庄重的场合,通常由“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人物组成。在演讲过程中,总是一人在台上系统地把自己有准备、有组织的思想观点公开传递给一定数量的听众,中间不容许七嘴八舌地插话,即使是辩论演讲,也必须是逐个逐个地讲完。在这种“一人讲,众人听”的传播格局中,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式的,而是表现为一个多联系多层次多侧面的网络系统。演讲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人物构成叫重联系: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演讲主持者之间的联系、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的联系。这四重联系在演讲现场中直接显示出来,同时以其或隐或现的形式,形成反馈回路,直接作用于演讲。比如,演讲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时,他的思想感情、举止神态都直接作用于听众和演讲主持者。演讲主持者和听众接收到这些信息,或欣然赞许,开怀大笑;或心存疑义,无动于衷;或惊或喜,或悲或叹,都会在现场流露出来。显然,这种对演讲的情绪反应和态度评价,会自然地反馈到演讲者,为其所察觉。演讲者与听众如能协调适应,具有引力,演讲就可望成功。同样,演讲主持者与听众、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的联系对演讲现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主持人若思维敏捷,善于辞令,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恰当地控制会场的情绪和气氛,使演讲者和听众同时受到鼓舞,就往往能使演讲富有感染力,圆满成功。反之,若主持者不懂演讲规律,安排欠妥,木讷迟钝,自然也会有碍演讲效果,难以收获预期的效果。至于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对演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听众之间是否融洽协调、文明礼貌,直接影响到现场秩序和气氛。良好的现场秩序和气氛是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把演讲活动从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开始至演讲产生一定影响或达到一定的目的为止,看成是一个信息活动的完整过程,那么,这个全过程实际上可归纳为以下5个环节。

1.信息源——形成演讲内容的思想;材料的搜集、积累并在这个过程中萌发演讲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诱惑下,进一步对有关内容的思想材料进行搜集和积累,从而构成扎扎实实的演讲内容。

2.传播者——演讲者,即演讲活动的主体。

3.媒介——口语和相应的体态语言。

4.受传者——听众。

5.效果——演讲的成效。演讲是一个信息循环流通的过程,演讲者通过口语和体态语媒介将演讲信息传达给听众,听众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形成反馈信息,再传递给演讲者,从而对演讲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

要使演讲顺利进行,必须使各方联系和各个环节有效地连接,密切配合。在这中间,演讲者是主体,听众亦是相应的另一主体;演讲内容则是客体,连接主、客体的纽带是口语和体态语这样的传播媒介。

(二)独白式的现实活动的言态表达

由于演讲是一项“一人讲,众人听”的口语表达方式,因而演讲者在发表见解、叙事说理时,不可能像平时交谈那样互为前提、相互引发,也不可能像平时交际时常采用某些不言自明的神传意会来代替语言,演讲者必须通过自身的有声语言材料和相应的体态语言来逐条逐款层层展开。要讲清思想观点的来龙去脉,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奏效的。因此,演讲者的语言总是独白式的,是经过认真组织、仔细斟酌而系统地成篇的,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开头怎样引人入胜,结尾怎样耐人寻味,中间怎样完美无疵地将自己和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叙事、抒情、说理、论证怎样做到自然和谐、天衣无缝,怎样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巧的文采来吸引听众、感染听众,拨动听众的心弦,弹奏动听的乐章,这一切都要求演讲者苦心构思、巧妙组合。演讲者这种独白式的言态表达方式,又是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结合体,它要求语言、声音、眼光、动作、姿态有机地结合,浑然一体,做到吐词准确、语调动听、表情丰富、动作适度、仪态大方、感情充沛,使人产生一种“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美感。因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讲究音韵、修辞、气度等等,具有一定的艺术色彩。总而言之,一次成功的演讲,其语言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措辞准确,声调清晰,体态得当,感情真挚,结构完美。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演讲虽然是艺术化的、独白式的言态表达,但这种“艺术化”有一定的“度”,它是受现实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制约的有限的艺术,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性的艺术,如同技能技巧一般。如果超越了这个“度”,把演讲变成评书、单口相声或诗朗诵,那就不伦不类,失去了演讲的真实性。评书、单口相声、诗朗诵虽然也是“一人讲,众人听”,但是它们属于艺术范畴,是艺术活动,是艺术活动中的言态表达形式;而演讲是现实活动,“它是现实活动的言态表达艺术,而不是艺术活动的言态表达”。

(三)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作为社会公众交往的演讲,它的适应面很广,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也不管是法律、道德、宗教、学术或其他社会问题,都可以作为信息源,成为演讲的题材;无论是老、中、青、少,还是工、农、兵、学、商,只要具有听讲能力,都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作为演讲的听众。演讲主要凭借口语表达,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准备,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礼堂、课堂、广场,甚至街头巷尾,都可以进行。因而,它能紧密地配合形势,适应现实任务的多种需要,及时地开展多种活动:宣传鼓动,就职施政,争取民众,发号施令,激励斗志,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布置任务,安排生产等等。事实上,演讲是最经济、最灵活、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宣传教育形式之一。

演讲是极富有鼓动性的。它是以政论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求旗帜鲜明,主题显露;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毫不含糊。它说明问题,深入浅出;阐述主张,纵横捭阖;判断、推理、论证,逻辑严密;加之辅以表情、姿态和手势,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紧紧吸引听众,产生较大的鼓动作用。在现代演讲中,其功能尤为显著。由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发达.演讲的信息包容量极大地增加了,大至宇宙,小至分子原子;远至太古,遥及未来;社会自然,生活百态,都可以成为演讲的“热点”。演讲者可以挣脱开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其新的生活体验、新的行为方式、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思路,通过向历史和现实的纵深掘进、开拓,反映出崭新的生活真实和时代精神,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演讲显示出导向功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宏伟目标,坚忍不拔,开拓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