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就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因此,实践是素质内化的中介。一个人意志由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和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适宜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知识并不等于精神,不等于素质。知识来源于社会实际,又要反馈服务于社会。知识必须经由接受、消化、积存、内化的过程之后,才能形成能力,产生素质。内化是大学生素质形成的关键。“知”、“体”正是素质的内化机制的两个方面。“体”就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因此,实践是素质内化的中介。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实践是增长知识、深化思维、优化思路、塑造行为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在美国有句格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

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中,但是他们并非是生活在一个与社会完全隔绝的真空环境里,他们无时无刻不接触社会。社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是一部无字的书。大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生活中体验人文精神,因为单纯的理论学习难免太过呆板,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理论有深度的专业人才,也需要行为积极活跃、善于表达、有组织能力、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杨叔子教授在讲素质教育时曾引用过宋朝词人辛弃疾一首词:“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认为桃花虽好,却经不起磨难。我们应培养出经得起风吹雨打考验的荠菜花。美国“白宫训练班”与日本“松下学校”等著名学校,其毕业生都要到“基层”去,从情感上、意志上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充实的精神生活,实践是最佳的结合点和锻炼方式。

通过社会实践走出专业知识的领地,感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形成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探寻与环境多元互动的关系,思索与人生价值、意义相关的生命课题,在实战经验中培育人文精神。

从比较完备的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即培养其具备做人的道德品质,而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要素。思想道德不单是认识或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

一、实践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一)实践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大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的经验,在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链条上,具体一环常常残缺不全,或失之片面,或失之肤浅,从而导致整个思维的缺陷。他们可以利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充实思维的链条,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进而在理性上得到改善和升华。

(二)实践是大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只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的尝试,亲身感受和证明某一理论的正确性,才能产生情感和信念。

(三)实践是大学生意志形成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认识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控制情感、情绪的功能,而必须由意志这个中介来完成。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的剧变,情绪的波动,复杂矛盾的增加,更需要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一个人意志由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和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四)行为的外在实践方面,主要表现为活动与效果

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和完善人格。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

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以,实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培养人文精神。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社团组织相关活动,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所感受的人文精神,虽然都是来自于社会的真实事件,但是对学生来讲毕竟不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都是感性的。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带领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理性地感受、培养人文精神。适宜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参加学生社团活动

很多美国高校对学生社团一般都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在美国高校出现了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学生参与度很高。据1984年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50%的大学本科生每周至少参加1个小时以上的有组织的学生活动(不包括体育活动)。印第安纳大学有四百多个学生社团,实践活动不计其数,编写校史时只能收编其中大型或固定的活动;美国著名的志愿者服务社团“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已有13万名青年人参加过该团体,现在约有七千多名志愿者正在全球的76个国家服务;哈佛大学学生社团近五百个,校方认可的本科生社团有251个,其中实践型的社团活动覆盖大众服务、文化、社会政治、学术等各个领域;旧金山州立大学有近二百个正式注册登记的学生社团,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政治、经济、心理、艺术等各方面,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概括起来包括:学术性社团有计划的组织进行讲座、俱乐部活动、沙龙、学生模拟法庭等,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服务性社团通常在社区进行各种服务项目的实践;政治性社团常常邀请地方党部官员参加;国际性社团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学生节,邀请校长、副校长参加正式宴会,邀请外国驻美大使或总领事演讲,还有国际义卖会等等。[13]

(二)社会调查

学校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社区、革命老区等地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的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和市政建设情况等,还可以专门组织女大学生对这些地方女童的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成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等等进行调查。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近距离地、真实地了解国情、民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调查某一问题,形成课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也可以访问一些先进人物、普通百姓、优秀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剖析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归纳他们共有的内在品质,使学生学有楷模,形成对待生活应该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能力素质。

(三)参观访问

学校可以与某些单位共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每个学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访问,这些基地可以是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各种革命历史纪念馆、音乐厅等等。学生通过到实地参观访问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比如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等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烈士生平介绍、革命事件的回放等,了解到书本中不易理解的知识,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不易体会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当地民间文艺演出,参与大型艺术活动,实地美术遗迹考察等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质。这样可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

(四)在社会实践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实习

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使自己在全程参与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从中得到社会的真实评价,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有新的切入点。高校还要主动走向毕业生用人单位,明察暗访本校毕业生在社会用人单位中在敬业、合作、创新、抗挫等方面的表现,从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社会评价同样也是高校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这样,将大学生社会活动环境所反馈的社会评价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使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五)青年志愿者活动

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由学院团委出面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日常,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学校等进行义务劳动,也可以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文艺宣传等活动。在地方举行重大活动或发生重大事件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帮助,比如在春运期间组织学生到火车站、汽车站维持秩序,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博会期间组织学生为大会服务等等。

(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科技比赛,与社会共建人文教育基地,给予大学生个性发展充分的空间。

(七)接近自然活动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站在超越人类自身的高度看待人、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大学生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定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必须鼓励大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进而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事实证明,人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学习到的各种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真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了解乡情、民情、世情、国情,才能真切感受到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并掌握人文方法。通过实践促进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