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是一种学习路径

活动是一种学习路径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教材设计的基本意图。“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在选择与交流中体现自主。科学课堂活动教学视“活动”为一种学习路径,以“能活动、能发展”为基本教学思想。“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活动”能否形成有效的学习路径,与环境有关,与支持有关,有口味有关,与体验有关。

第一节 活动是一种学习路径

学习路径在理念上源于对设计要素与基本主张的交叉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响应活动基元,在学习目标上关注效益。

一、活动是教材的学习路径

“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教材设计的基本意图。“活动”是初中《科学(1)(课标浙江实验版)教材中一个专门的栏目。从教材栏目设置前后变化来看,原2003年版的“练习与活动”改为“练习”,同时演示、观察等也改为“活动”,如《科学·八年级下》(课标浙江实验版)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2003年版为实验)、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中“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的外形与特征”(2003年版为观察)现都归为“活动”,因此“活动”包括了观察、实验、探究、实践、体验、练习、制作、调查等,同时教材中又另有与“活动”并列设计的“读图、讨论、思考、阅读、实验、探究、练习”等栏目。教材的这种交叉与变化,交叉又相互独立,既与学生学习特点、内容实际分布有关,又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导向,如活动与探究,探究是一种活动,但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探究性的。从数量上看,教材中“活动”设计最多的是《科学·九年级上》(课标浙江实验版)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安排了25个活动,最少的是《科学·九年级下》(课标浙江实验版)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安排“活动”。自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六册《科学》教材依次设计了46、54、46、47、49、11个共计253个活动,而总节次依次为27、28、31、27、25、17节总计155节,平均每节安排约1.6个活动,“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在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

二、活动是自主的学习路径

“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在选择与交流中体现自主。科学课堂活动教学视“活动”为一种学习路径,以“能活动、能发展”为基本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路径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多元的,也只有多元,才有选择的前提,才有基本的自主。“活动”中有选择有交流,科学课堂活动教学把这种在选择与交流中可能产生学习路径的简单活动称之为活动基元,从教学基本矛盾角度分解为3个层面20余项:教材意图的活动设计直接体现在栏目上,包括读图、讨论、思考、活动、阅读、实验、探究、练习等;教师教学的过程活动,包括演示(实验)、问答、巡视、指导、示范、讲授等;学生学习的过程活动,包括作品展示、叙述(语言展示)、游戏或表演、看录像或多媒体、角色扮演、模拟、发现、小制作、调查等。这些供选择与交流的活动基元,既有交叉又相互独立,这里实际上是反映了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做科学”,二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单独用“活动”,不足以反映“探究”;单独用“探究”,又不足于反映“活动”,两者并列的处理方式,力图更鲜明地反映科学学习的新理念。

三、活动是有机的学习路径

“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学习路径是学习者在不断的选择和交流中走向成长的路径。它是一种能力,包含两个方面: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经典的学习路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中“勤”与“苦”是学习方式中的典范,“山”与“海”是学习资源的表征。“活动”围绕着“应用”知识来“学习”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刻录和保留下来的知识与方法,是自身所渴求的进一步成长的学习资源。相应地,学生在“活动”中所进行的选择和交流,是学习行为与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助推学生进一步成长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相辅相成,成就了学生螺旋成长的状态。类似的学习路径还可以举出很多,如“熟能生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等。

四、活动是综合的学习路径

“活动”作为一种学习路径,是“环境+支持+口味+体验”的综合。“活动”的效果如何,通常从问题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点评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这是一种从结果向前推的方法,对老师的成长与经验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缺乏对学生参与动因的思考,对活动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是事后的,也因此,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对活动有这样一个参与动因公式:环境+支持+口味+体验。“活动”能否形成有效的学习路径,与环境有关,与支持有关,有口味有关,与体验有关。按活动的场所来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所涉及的环境不一样;按活动的内容来分,知识的探究活动、知识的应用活动和STSE方面的活动所涉及的支持不一样;按活动的方式来分,实验类活动、调查类活动与交流类活动所拥有的口味不一样;按活动的目的来分,知识类活动、方法类活动、情感类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也不一样;按活动的角色来分,研究者活动、问题解决者活动、决策者活动、动手做实验活动,其效益与结果呈现也各有差异。

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环境是否合适、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是否有效等外在因素,又要考虑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口味、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口味、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体验。每一项活动,学生都应有相应层次上进行选择与交流的路径记录,以便沉淀为学习资源;相应地,每一次活动所沉淀的内容,都有与之相应的选择和交流,并以能力的形式呈现的学习方式。决定学生选择与交流的,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口味与体验的认同。学习路径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闭合的,不符合学生口味,无法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即便最开放的,对学生的心灵而言也是闭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