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是一种快乐

学习是一种快乐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把这种“工作”看成孩子们的学习。相反,这种休息很可能会打断孩子正在享受的学习乐趣,他们的“工作”被迫中断,这种看似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恰恰降低了工作效率。这一种表现,蒙台梭利称为工作的循环。不论是关爱还是身体的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儿童能通过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而且欣喜的事实,那就是孩子们很喜欢工作。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并不是成年人眼中的工作,它泛指一种手与脑相结合以及身心互相协调的作业,一般是指孩子所从事的规则与纪律都很明确的游戏。我们可以把这种“工作”看成孩子们的学习。而对于幼儿来讲,这种学习其实就是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成长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做这样的游戏时,能使自己的协作意识、自律意识得到提高。因此,家长不要阻拦孩子做游戏,这与成年人要去上班一样合情合理。

蒙氏教育中孩子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的手、眼达到协调一致,让孩子在今后做事时能够聚精会神,并提前体验独立的滋味。同时,孩子在工作中借助四肢的活动,能使自己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得到发展。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这些工作。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中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道具,用来教育孩子,而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非常喜欢操作道具。在孩子操作道具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极大地得到了满足。蒙台梭利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本能的“工作欲望”。也许很多人很难区别孩子的游戏与工作,也很难区别成年人的工作与孩子所谓的工作。其实孩子眼中的工作属于一种自然的能力宣泄,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孩子的工作欲望是遵循自然法则的,它的流露和宣泄服从内在的本能引导。第二,孩子的工作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工作是为了谋取生存所需,而孩子的工作没有外在目标,它仅仅是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手段而已。第三,孩子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它体现了孩子的本能,是孩子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第四,孩子的工作必须由他自己独立完成,没有人可以替代。第五,成年人在工作中展现自我、发掘自我的成分居多,而孩子的工作则是以环境为媒介来增强自己的能力,让环境来塑造自己,以形成独立的人格。第六,孩子的工作是依照自己的方式、速度来进行的,他的内在动力即为了自己。所以,当大人们了解了孩子“工作”的这些特征之后,就应该支持孩子的“工作”。它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从事的主要学习活动。假如孩子正在严肃而认真地做一件常识性的工作,我们千万不能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事而破坏孩子的进度。因为,孩子在聚精会神地深入研究自己的世界,他所从事的活动不亚于大人的实际工作,甚至比大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更有意义,因为他在学习成长。

孩子们都喜欢玩泥巴,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他们的双手不停地活动,这样才能依靠接触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探索之心,并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发展。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进步神速,例如,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刚开始无论他捏什么都不像,这是因为孩子的手、眼还不是很协调,慢慢地,孩子可以捏出物体的雏形了,这小小的进步之中,蕴藏着孩子智能的迅速发展。孩子对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是极其强烈的,也许现在他喜欢橡皮泥,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又会喜欢上剪纸,这是因为他的“内在需求”在调节他的行为,孩子需要多方面的发展。当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之后,他就可能将注意力转向开发大脑了。在不断转换的游戏学习中,孩子们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进去,他们是不知疲倦的。很多时候,大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给孩子规定休息的时间,比如每40分钟就会让孩子休息一次,其实大可不必。相反,这种休息很可能会打断孩子正在享受的学习乐趣,他们的“工作”被迫中断,这种看似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恰恰降低了工作效率。

也许你会说,孩子看起来很累,因为他玩了一会儿泥巴,就表现出一种烦躁不安的表情。其实你完全可以给孩子们安排另一种工作。这种烦躁不安只是一种“假累”,如果孩子重新选了一项比之前的活动更为容易的活动,他们不安的心情就不可能改变。这项新的活动必须能够吸引孩子的全部注意力,孩子能专心地投入该活动中,与此同时,孩子还必须完全不受身边事物的影响。当孩子完成他的重要活动之后,他的脸上将表现出和假累完全不同的表情。孩子之前的表现看起来很累,现在他的眼睛则闪闪发亮,看起来很平静。孩子似乎有了新的动力,而且充满了朝气。这一种表现,蒙台梭利称为工作的循环。孩子在完成了工作之后,会显得很平静,让我们明显地感到他已经找到了新的真理。孩子这时候一点儿也不疲劳,反而充满了活力,这种反应就好像我们刚享用了一道美食,或刚洗了一个舒服的澡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是通过工作塑造自己的。不论是关爱还是身体的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儿童能通过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蒙台梭利在对全世界各个种族的儿童所进行的实验证明,儿童的工作愿望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本能,因为他们不工作就无法形成个性

我们已经提到过关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而那些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孩子,正是自律性强的孩子。换句话说,在工作中,如果要让孩子习惯于工作,若无事可做便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在等人的时候他们都闲不下来,这些孩子必然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而且他们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真正的纪律不同于旧式教育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甚至不用刻意去表现一种纪律性。当儿童遵从自己内心的某种要求,热衷于某件工作时,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和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便充分体现了纪律的真正内涵。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尤其重要。当孩子越自律地工作,他“假累”的时间就越短,工作结束后平静所得到的时间就会增加,因此在孩子沉浸于他刚刚完成的工作的时候,不要打断他,因为他们是不会觉得累的。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大人应该充当一个中介,帮助孩子顺应自己的内在需求,使孩子的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强化孩子的约束力,让孩子学会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协调自我。

孩子们的这种热情,就好像生活中的吃饭和洗澡。这两件事虽然需要我们花力气,但是却不觉得累,反而让我们重新充满活力。其实对我们来说,休息并不表示完全怠惰不动。当我们静止不动的时候,我们全身的肌肉比较容易僵硬,只有当我们放松时,我们的身体才得以歇息。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从智力的劳动中,获得精神力量的平静。要相信生命是神奇的。面对生活中的新发现,孩子必须储存足够的精力。一个精神不振、感情冷漠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