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矿物质和机械等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炎症、各类软组织损伤、粘连及瘢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骨科疾病适应证:扭伤、挫伤、肌痛、肌筋膜炎、术后伤口痛、关节痛、骨折和伤口愈合延迟,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矿物质和机械等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炎症、各类软组织损伤、粘连及瘢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的主要作用如下:

1.消炎 如对急性炎症可选用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疗法,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可选用短波、红外线疗法。

2.镇痛 如磁疗、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3.兴奋作用 如低频及中频电疗法可以治疗肌萎缩。

4.改善血液循环 水疗、直流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都可引起人体组织充血反应。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能。

5.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 超声波、音频电疗法均有明显的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作用。

6.杀菌 例如紫外线疗法。

7.治癌 高频、微波、热疗等方法对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

8.其他 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一、社区适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一)电疗法

1.直流电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1)直流电疗法:应用低电压、小强度(<50mA)的直流电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组织再生能力。

②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帮助。

③消除炎症,促进愈合。

④促进骨再生修复。

⑤对静脉血栓有促进溶解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炎、骨折、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慢性炎症浸润、瘢痕及粘连等。

禁忌证:

①全身状况不佳: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力衰竭。

②局部条件不允许: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孕妇的腰腹骶部、局部皮肤破损、局部有金属异物、局部或邻近安装有心脏起搏器

③对直流电过敏者。

(2)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经皮肤、黏膜导入人体,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电的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移动,在阴极衬垫中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向人体移动进入人体;在阳极衬垫中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向人体方向移动进入人体。

治疗作用:直流电和所导入的药物共同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颈、腰椎病、骨关节病、周围神经炎、肩周炎、慢性炎症浸润、瘢痕及粘连等。

禁忌证:

①局部皮肤条件不允许: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初愈的瘢痕或邻近有金属异物。

②过敏体质:对拟导入药物过敏者。

③其他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2.低频电疗法 利用频率低于1 000Hz各种波形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1)感应电疗法:应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感应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防治失用性肌萎缩。

②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骨科疾病适应证:失用肌萎缩、肌张力低下、软组织粘连、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便秘、尿潴留、落枕等。

禁忌证:肌肉痉挛、其余同直流电疗法。

(2)电兴奋疗法:应用感应电、断续直流电电流在病变部位或穴位短时间的通电,给患者能够忍受的超强度电流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电兴奋疗法。

治疗作用:电兴奋治疗可使肌肉在短时间内完全收缩,随后充分舒张,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致痛物质的吸收和排出。

骨科疾病适应证: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扭伤、挫伤、慢性腰痛、肌纤维织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禁忌证:与直流电、感应电疗法相同。

(3)间动电疗法:间动电流是将每秒50Hz的正弦交流电经半波或全波整流后,叠加在直流电流基础上的低频脉冲电流。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的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扭伤、挫伤、肌肉劳损、肌纤维织炎、肩周炎、网球肘、失用性肌萎缩、坐骨神经痛等。

禁忌证: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4)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应用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经皮肤刺激以治疗疼痛的电刺激方法,简称为TENS。TENS疗法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电刺激主要是刺激运动纤维;而TENS则是刺激感觉纤维而设计的。TENS仪器产生的输出具有频率较高、脉冲更短、强度适宜的特点,这样便可选择性地激发感觉的传入神经纤维的反应,而不触动运动的传出神经纤维的反应。研究认为TENS是一种兴奋粗纤维的刺激,粗纤维的兴奋,关闭了疼痛传入的闸门,从而缓解了疼痛症状。另外,一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可能激活了脑内的内源性吗啡多肽能神经元,引起内源性吗啡样多肽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TENS对急、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效果,短期治疗的疗效较长期治疗要好。

治疗作用:止痛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扭伤、挫伤、肌痛、肌筋膜炎、术后伤口痛、关节痛、骨折和伤口愈合延迟,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禁忌证:心脏起搏器者及心律失常者,颈动脉窦区、孕妇下腹部、头颅和体腔内、皮肤破损及化脓部位,对电流过敏者、脑血管意外、有认知障碍者。

(5)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促进肌肉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的治疗方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对失神经支配肌肉,因促进血液循环而保持肌肉营养。

②降低肌肉纤维变性。

③减缓肌肉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④对神经支配肌肉,增强正常肌肉的肌力,预防或逆转失用性萎缩,保持和改善活动能力。

⑤促进外周血液循环,预防肌纤维变性,提供本体感觉反馈。

骨科疾病适应证:

①防止及治疗肌肉的失用性萎缩。

②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

③对神经失用的肌肉进行功能训练;外周神经损伤。

④锻炼及增强正常肌肉的力量,骨关节病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

⑤治疗肌痉挛。

⑥矫正畸形,如脊柱侧弯、扁平足、肩关节脱位等。

⑦内脏平滑肌无力,如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尿潴留。

禁忌证:

①禁忌主动运动者,如关节融合术后、未固定的骨折、近期神经或肌腱吻合术后。

②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③金属置入物表面的直接刺激。

④治疗部位有活动性出血,恶性肿瘤、孕妇下腹部、伤口及瘢痕等。

⑤电极不能置于颈前区,避免咽喉肌、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血压心率变化。

⑥其余同直流电疗法。

(6)功能性电刺激疗法:以低频脉冲电刺激已丧失功能或部分丧失功能的肢体或肌肉,以重建肢体或肌肉的功能。

治疗作用: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运动肌群,使其有规律地收缩,进而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以恢复肢体的部分功能。

适应证: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所致的肢体瘫痪、脊柱侧弯、多发性硬化等。

禁忌证:参考神经肌肉刺激疗法。

(7)超刺激疗法:应用电流强度超出一般治疗剂量的低频方波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止痛作用。

适应证:颈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扭伤、劳损,韧带伤等。

禁忌证:

①禁用方面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②皮肤及皮下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对直流电过敏和严重心脏病等。

(8)低频温热电疗法:在低频电疗基础上附加温热效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具有明显迅速缓解疼痛作用,并有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

适应证: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疼痛,周围神经损伤、扭伤、劳损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严重心脏病、孕妇、急性疼痛、有心脏起搏器者、治疗部位皮肤过敏、破损、皮疹、感觉异常者以及金属异物者。

3.中频电疗法 应用1000~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中频电疗有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及调制中频电疗法。由于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刺激小、组织电阻逐渐下降,因此具有不同于低频电流的特点:刺激性小,作用部位较深,单个脉冲不引起神经肌肉的一次兴奋。中频电流使用的是正负交替变化的交流电,故对组织无电解作用,不产生对皮肤的刺激。对感觉神经刺激小,中频电流进入人体不会像低频电流那样强烈刺激皮神经和感受器。随着电流频率的上升,组织电阻逐渐下降,因而可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使电流达到人体较深的组织。中频电流的单个脉冲刺激不能引起神经肌肉的一次兴奋,而综合各个脉冲刺激则可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流的综合效应。中频电流可作用到组织深处,而在引起组织强烈收缩的同时皮肤无明显疼痛。中频电疗对一些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和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应用1000~20000Hz音频段的等幅正弦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多为2000Hz电流,又称音频电疗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和镇痛。

骨科疾病适应证:扭伤、挫伤、瘢痕、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硬皮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盆腔炎、肌肉劳损、术后粘连、风湿性关节炎、咽喉炎、神经痛、肌炎、肌纤维织炎、腰椎间盘突出、狭窄性腱鞘炎、关节纤维性挛缩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心脏区域、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2)干扰电疗法: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 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四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人体内电流交叉处形成干扰场,产生由0~100Hz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利用这种具有内生性质的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颈腰椎病、肩周炎、扭伤、挫伤、肌纤维织炎、骨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失用性肌萎缩、坐骨神经痛、软组织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麻痹、神经炎、肠粘连、注射后硬结、腱鞘炎、尿潴留、胃下垂、便秘等。

禁忌证:与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相同。

(3)调制中频电疗法:用低频调制的中频脉冲电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中频频率为2000~5000Hz,低频调制频率0~150Hz连续可调的低频成分的中频电流,它兼有低、中频两种电流的特点,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刺激产生的耐受性,可以减轻对组织的刺激强度。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止痛作用、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对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优于低频电流和其他中频电流。

骨科疾病适应证:颈腰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腱鞘炎、失用性肌萎缩、瘢痕、粘连和周围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尿潴留、注射性硬结、周围性或中枢性瘫痪、神经痛等。

禁忌证:与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相同。

4.高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00Hz以上的电磁振荡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高频电流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五个波段。临床主要应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疗法。高频电流产热作用明显、不能引起神经肌肉的极化作用,故不会引起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的改变、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无电解作用。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主要产生热与非热的效应。温热效应可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消炎、降低肌肉张力、加速组织生长修复、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非热效应包括消散急性炎症——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应用无热量治疗可使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加强、促进炎症局限或逆转;使神经组织、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1)短波疗法:应用波长10~100m的高频电流作用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以电感法治疗为主,利用高频交变电磁场通过组织时感应产生涡流使组织产热,又称感应透热疗法。治疗剂量按患者的温热感觉程度分为四级。

Ⅰ级: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疾病。

Ⅱ级: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疾病。

Ⅲ级: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疾病。

Ⅳ级: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恶性肿瘤。

短波治疗一般每次10~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热作用:止痛、解痉。

②非热作用:对炎症、疼痛、伤口愈合等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肌肉劳损、扭伤、挫伤、肌纤维织炎、伤口延期愈合、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折延迟愈合、关节积血、关节积液、滑膜炎、腰椎间盘突出、血栓性静脉炎、肌炎、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肺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和活动性肺结核。

(2)超短波疗法:应用频率为30~300MHz的交变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的频率高于短波,非热效应比短波明显,脉冲超短波主要产生非热效应。一般每次治疗20~30min,急性炎症10~15min,每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热作用:止痛、解痉。

②非热作用:对炎症、疼痛、伤口愈合等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术后伤口感染、周围神经损伤、肌纤维织炎、软组织扭挫伤、肌肉劳损、肩周炎、网球肘、颈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骨折愈合延迟、关节积血、关节积液、滑膜炎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置入心脏起搏器者、心血管功能代偿不全、妊娠和活动性肺结核等。

(3)微波疗法:应用波长1mm~1m,频率300~300000MHz的特高频电磁波,经特制的辐射器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又分为分米波(10cm~1m、频率300~3000MHz)、厘米波(1~10cm、频率3000~30000MHz)、毫米波(1~10mm、频率30000~300000MHz)三种物理治疗因子。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热作用:与超短波的热作用相同,可以使机体组织血管扩张,细胞膜渗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促进组织再生等,同时还有止痛、解痉、消炎等作用。

②非热作用:由于微波的频率比超短波频率更高,因此其非热作用更显著。

③远位效应:毫米波疗法同时还具有远位效应,人体对毫米波的吸收率极高,在皮肤表层1mm内就被完全吸收掉。但由于毫米波作用场内存在着感受细胞、免疫细胞、神经末梢和血管等,而在人体内部具有复杂的自我调节系统,通过内部的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换、加工等,毫米波作用可影响到远离作用区的组织或器官,即远程效应。例如,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可以观察到肝脏、骨髓及睾丸等部位的形态学变化。远程效应的另一原理是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

④时间积累效应: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只有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以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也就是说,需经过多次治疗,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骨科疾病适应证:

①分米波: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炎、关节炎、骨性关节病、肌筋膜炎、颈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②厘米波: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炎、棘间韧带损伤、肩周炎、网球肘、术后伤口愈合延迟、慢性溃疡、压疮、烧伤、冻伤等。

③毫米波:肩周炎、颈椎病、扭挫伤、肌纤维织炎、伤口愈合延迟、骨折、关节炎、烧伤、周围神经炎等。

禁忌证:

①分米波:不得在眼部、睾丸、小儿骨骺部位进行治疗,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孕妇下腹部、局部严重水肿、感觉迟钝及严重血循环障碍者禁用。

②厘米波:与分米波疗法相同。

③毫米波:禁用于眼部、睾丸、妊娠、金属异物部、心脏起搏器局部及邻近部位。

(二)光疗法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能量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根据光线波长不同分为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从光的相干性又分为非相干光疗法和相干光疗法(激光疗法)。按所用光线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日光疗法)和人工光源。

1.红外线疗法 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波长分为短波红外线(15~1.5μm)和长波红外线(1.5μm~760nm)。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过程,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

②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起到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

③解痉和缓解肌肉紧张,温热作用于骨骼肌和平滑肌时,可使组织温度升高,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

④温热作用后,改善了血液循环,致痛化学介质被清除,减轻局部肿胀,组织张力下降。对于局部浅层组织的慢性炎症及某些疼痛性疾病有镇痛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

①亚急性和慢性损伤,如肌肉劳损、挫伤、扭伤,损伤性滑膜炎,踝关节扭伤,软组织伤恢复期,术后伤口不愈合,创口,溃疡,压疮等。

②上下肢各关节的各种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病、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

禁忌证:各种急性炎症、高热、恶性肿瘤(照射区内)、活动性结核、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老年人和幼儿(<4岁)、外周血管疾病。

下列情况慎用:水肿可能会因加热而加重,感觉缺失不能明确判断热程度者、患者意识障碍、又有治疗必要时,需要格外警惕和加强监督。

2.紫外线疗法 应用紫外光,波长范围为100~400nm的光线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依波长分为长波紫外线(波长400~320nm)、中波紫外线(波长320~275nm)和短波紫外线(波长275~180nm)。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消炎、杀菌作用。

②加速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③止痛作用。

④抗佝偻作用。

⑤加强药物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肋软骨膜炎、急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领区照射、坐骨神经痛等。

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不允许:恶性肿瘤晚期恶液质,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放疗、化疗后一年内和应用光过敏药物。

②皮肤情况不允许:急性湿疹、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色素沉着性干皮病、皮肤癌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光过敏症。

3.激光疗法 激光是因受激辐射发出的光,用它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激光疗法。本文主要介绍半导体激光近年来在康复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它属弱激光的范畴,波长多采用650nm、810nm。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激光的治疗作用依其能量的大小而不同,低能量的激光主要有抗炎和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高能量激光由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可用于切割、烧灼或焊接组织。康复治疗多用低能量的激光。

①抗炎作用:小功率激光刺激机体的防御免疫系统,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免疫球蛋白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因此可以消炎。

②促进组织再生:小功率激光可以促进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上皮细胞的再生,因此可促进伤口、溃疡等的愈合;小功率激光对骨组织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③激光照射穴位,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穴位进行激光治疗,有止痛调节作用。

④止痛作用。

骨科疾病适应证: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周围神经痛、骨折、软组织炎症、颈肩腰背痛、神经痛、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网球肘、肩周炎、腱鞘炎、落枕、顽固性溃疡。

激光的防护:弱激光虽然功率低,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眼部等敏感组织仍要注意保护,如配戴专门的防护镜,控制激光照射时间等。

(三)超声波疗法

利用超声波治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常用超声波频率为800~1 000kHz。超声波具有光波特性,是一种机械弹性振荡波,可在介质中传播,并具有反射、折射和聚集等特点。人体组织结构不同,声阻各异,因此不同组织间形成界面,超声波在相同组织内直线传播,遇界面时发生反射或折射。超声波在组织内传播时对组织产生机械和热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机械作用是超声波对人体的基本作用,它在组织中直线进行无反射时称行波,使介质中的质点呈规律性的压缩和伸张,产生巨大的加速和减速。若遇界面则产生反射,若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同一直线呈反相传播时称驻波。质点受大小不同的压缩力和牵张力而运动,相互摩擦产生机械力,对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因而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改善代谢,促进渗出吸收。另外,超声能在体内可转换为热能,实验证明超声波作用下神经组织最易生热,肌肉次之,脂肪最少,骨组织生热也较大。超声波还可使体内凝胶转化为液胶,改善组织脱水,增加其弹性,对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粘连或退行性变化有治疗作用。一般分强、中、弱三种剂量。临床常用直接接触法和水下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机械作用:是超声波的最基本的作用。它在组织中引起细胞波动而出现一种细微的按摩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强物质代谢;同时可增加半透膜的通透性,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机械作用还可使变硬的结缔组织伸长、变软,因而可治疗瘢痕、硬皮病及挛缩。

②热作用:由于组织能够吸收超声能量在媒介中产生的热效应,因此又将超声波疗法称为超声透热疗法。超声波热效应除被一般组织吸收,还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可在骨膜上产生局部高热,可用于治疗关节和韧带等运动性损伤。

骨科疾病的适应证:

①软组织损伤、劳损、扭伤、挫伤、瘢痕粘连、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颈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肌筋膜炎、滑囊炎。

②骨关节创伤、颈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炎、骨关节病、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骨折等。

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不允许: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支气管扩张、化脓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放射线或放射性核素治疗期间及随后的半年内、恶性肿瘤、血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②局部情况不允许:心脏病的心脏体表投影区和交感神经节及迷走神经部位、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支架的患者、孕妇腹部和腰骶部、小儿骨骺、急性关节炎、椎板切除术后的切除部位、表皮破溃、睾丸区等。

(四)磁场疗法

利用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磁疗法。磁场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对体内生物电泳方向、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状态、细胞膜的电位和通透性、细胞器和酶的功能等方面产生影响,促使组织器官发生相应的反应。磁场的类型包括恒定磁场(静磁场)、交变磁场、脉动磁场和脉冲磁场。

1.静磁场疗法 应用恒定磁场进行治疗的一种磁疗方法。分为直接贴磁法、间接贴磁法和耳磁场法等。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止痛:磁场疗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促使致痛物质的分解和转运。其止痛作用显著,尤其对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疗效显著。

②消炎、消肿:磁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消散;还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

骨科疾病的适应证:软组织扭伤、挫伤、肌纤维质炎、网球肘、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病、腱鞘炎、坐骨神经痛。

禁忌证: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邻近、对磁疗有明显不良反应或皮肤过敏等。

2.动磁场疗法 应用动磁场进行治疗的方法。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又分为旋转磁疗法(简称旋磁法)和电磁场法。电磁场法主要有低频交变磁疗法、脉动磁疗法和脉冲磁疗法等。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同静磁场疗法。

骨科疾病的适应证: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网球肘、肩周炎、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跟骨骨刺、骨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禁忌证:与静磁场疗法的禁忌证相同。此外,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和血液疾病,或体质极度衰弱者应慎用。另外,孕妇的下腹部不宜使用。

3.磁热振疗法 它是一种以磁场效应为主导,配合热效应和振动效应的综合理疗方法。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磁场作用:同其他磁疗作用。

②热作用:具有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局部组织的功能恢复。

③振动作用:微振动具有对局部组织轻度按摩作用。

以上三种物理因子同时作用于同一病变部位,起到了协同作用,疗效优于磁疗、热疗和按摩单一物理因子的治疗。

骨科疾病适应证: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网球肘、肩周炎、颈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跟骨骨刺、骨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脊柱炎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妊娠、局部有金属异物、装有心脏起搏器局部及邻近、心力衰竭、严重心、肝、肾疾患,以及对磁热振不能耐受者。

(五)温热疗法

利用热介质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温热疗法种类很多,有石蜡疗法、泥疗法、沙疗法、蒸汽疗法、坎离沙疗法、化学热袋疗法和电热疗法等,这里介绍临床常用的石蜡疗法和湿热袋敷疗法。

1.石蜡疗法 利用加热溶解的石蜡作为导热体将热能传至机体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称石蜡疗法。石蜡热容量大、导热差,又因石蜡冷却后体积可缩小10%~20%,紧贴于皮肤,产生机械压迫作用,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轻度受压,促使温度作用达到深层组织,加深温热效应,使皮肤保持柔软和弹性,提高皮肤的紧张度,减轻因瘢痕挛缩而引起的疼痛。石蜡疗法尤适用于肌肉、肌腱、韧带扭伤和挫伤、瘢痕形成、关节挛缩等。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温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性小的特点,所以对机体有良好的温热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消肿以及镇痛的作用。

②机械作用: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黏滞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在冷却过程中体积可缩小10%~20%,因此在治疗部位会产生机械压迫作用。可以消除肿胀,加深温热作用,松解粘连和软化瘢痕。

③化学作用:石蜡中的化学成分能刺激上皮组织生长,有利于皮肤表浅溃疡和创面的愈合。

骨科疾病适应证:

①创伤和劳损:软组织扭挫伤、腱鞘炎、外伤性滑膜炎、骨膜炎、肌筋膜炎、肌肉劳损及肌纤维织炎等。

②关节功能障碍:骨折或骨关节术后关节挛缩、关节纤维性强直、网球肘、肩周炎、骨关节病、局部瘢痕挛缩、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神经痛。

禁忌证:高热、昏迷、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结核、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开放性伤口、感染性皮肤病、孕妇腰腹部、对石蜡过敏者、周围循环障碍、严重水肿、心肾衰竭者。

2.湿热带敷疗法 湿热带是通过传导方式将热量和水蒸气作用于治疗部位的热疗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和深层热疗作用,尤其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疗效较好。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①消除肿胀、改善血液循环。

②缓解疼痛、痉挛。

③软化瘢痕。

骨科疾病适应证: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质炎、肌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慢性关节炎、关节纤维强直、坐骨神经痛、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病等。

禁忌证:急性炎症、发热患者,恶性肿瘤、急性出血、心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体弱者,小于4岁的儿童,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放疗后失活的组织。

(六)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显示屏)或听觉(如蜂鸣音)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生物反馈疗法是涉及物理医学、控制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及其他康复医学知识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

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或异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光、声及图像等信号,以此训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被显示的信号来调控那些不随意的、通常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动,从而达到调节生理功能及治疗某些身心性疾病的目的,这一技术称为生物反馈疗法。骨科疾病的治疗常用肌电生物反馈,包括肌肉松弛性反馈和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

治疗作用:本节仅讲述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肌肉再学习。用于治疗各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通过对肌肉产生的电活动的视、听反馈,患者可观察到肌肉的生理状况,并学习、认知需要的反应。

骨科疾病适应证: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麻痹(如外周神经损伤)。

②斜颈、脊柱侧弯早期等功能性姿势异常,腰背痛、神经痛等。

③某些矫形手术(如肌腱吻合术等)后功能改善的再训练。

④抑制不需要的肌肉活动。

禁忌证:意识认知障碍者、不配合治疗者、对电极皮肤过敏者、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治疗期间的血糖变化、不适应者不要用。

(七)其他物理因子疗法

1.水疗法 利用水的温度、静压、浮力和所含成分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水疗法。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且导热性高、比热大、易于散失和吸收热量,对机体可有温热和寒冷刺激。水具有静压力和浮力,并可通过人工加压的方式使其产生冲击力,有较好的机械作用。水还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发挥其化学作用,如进行各种人工矿泉水、气水、药水浴等。利用水的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可以使肌肉韧带的紧张度降低、痉挛缓解、疼痛减轻,有利于肢体进行运动,改善功能。利用水的浮力作用在全身或局部浸入水中时可减轻重量,可以对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运动训练。因此,对于各种伴有无力、疼痛的骨科疾病进行水疗都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如慢性髋膝关节炎伴有疼痛、肌肉萎缩,神经损伤后下肢无力、韧带或半月板等运动创伤后,都可通过在水中运动进行早期的积极康复治疗。

2.冷疗法 用低于体温的致冷物作用于人体,使局部或全身一过性降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冷疗法。冷疗可使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渗透性改变、局部渗出减少,感觉纤维传导速度减慢,从而产生镇痛、降低局部代谢等作用,有利于早期炎症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主要用于急性损伤。对挛缩的肌肉、关节囊等软组织牵伸治疗中和治疗后,局部冷疗可减轻疼痛和组织肿胀。

以上介绍的是适合社区应用的,又与治疗骨科常见疾病关系密切的几种物理治疗方法。具体使用还需要根据具体理疗仪器设备进行实际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以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和标准。

二、常见疾病物理因子治疗方案

在临床物理治疗工作中,既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因子同时治疗同一种疾病,又可以用一种物理因子对不同种疾病进行治疗,这就要求康复医师要具备全面的物理治疗理论知识,还要根据具体的设备条件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最佳的物理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下面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骨科常见疾病,将其物理治疗方案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颈椎病的物理治疗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椎牵引:常用间歇性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颈前屈15°~ 30°,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体重轻、体质弱者,首次从3kg开始,每日增加1kg,逐渐增加至8~10kg;每次牵引时间从15min增至20min,每日牵引1~2次,一般牵引15~20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一般为15~20d。

(2)高频电疗:可选用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等直接作用于颈椎部位,采用电容式电极时,一个电极放在颈后,另一个电极放在神经根受累侧的肩部,呈斜对置放法。急性期宜用无热量,慢性期宜用微热量,每次治疗时间为10~15min,每日可治疗1~2次,一般15~20d为1个疗程。

注意:治疗部位及附近的金属物品(首饰、发夹等)应予去除,体内有金属物质的部位不宜进行高频电疗,置入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入高频电疗室,更不能直接接受高频电疗。手表、助听器等应远离高频电疗机。治疗时患者和操作者的任何部位均不得接触任何金属物(腹气、水管等)。

(3)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可选用醋酸、碘离子、普鲁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中药等,用衬垫法将放入药物的极板置于颈后,另一极板置于有放射痛侧肩部,并用沙袋、尼龙搭扣等固定好,电流密度以0.05~0.1mA/cm2计算确定,每次15~20min,1/d,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对所导入药物和中药过敏者禁用此法。药液应新近配制,在棕色瓶内保存,瓶盖要严,保存期一般不超过1周。导入药物极性与作用电极的极性要一致。

(4)低频电疗、低频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疗等:可酌情选用颈椎病专用处方以及治疗参数,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电流输出量以患者有舒服感为好,输出量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1/d,15次为1个疗程。

(5)超声波治疗:多采用颈肩部直接接触法,移动法,剂量一般用0.5~1W/cm2,移动速度2~3cm/s为宜。治疗时间每次5~10min,多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次为1个疗程。

(6)激光照射:将光斑直接照射痛点,神经肌肉运动点或相应穴位。选择相应处方,一般每点照射3~5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

(7)脉冲电磁治疗、低频交变磁场疗法、磁振热疗法等:将磁头直接固定于颈肩部,输出磁场强度0.1~1T,脉冲磁场频率为5~160/min,治疗时间每次20~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8)紫外线疗法:一般采用高压汞灯或低压汞灯,颈区照射,相当于C3~T2水平。分为三个照射区。颈前左侧及左锁骨上窝区、颈前右侧及右锁骨上窝区、颈椎第3颈椎至第2胸椎区。一般采用Ⅱ级红斑量,首次照射剂量为3~5MED,照射面积不超过800cm2为宜。注意:因人而异,照射剂量宜从小开始,防止过量,维持剂量的确定,一般按下面规律增加剂量。亚红斑量,增加原剂量的25%~50%;弱红斑量,增加原剂量的10%~25%;中红斑量,增加原剂量的5%~10%;强红斑量,暂停紫外线照射2~3d后,重复首次照射剂量;照射频度及疗法:通常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若局部红斑反应显著,可相对延长间隔时间或暂停照射。一般照射4~8次为1个疗程,也可适当延长。

(9)温热疗法:蜡疗,可用盘法敷于颈肩部,每次20~25min,15~20次为1个疗程。红外线、可见光、热袋温敷等也可用于颈肩部。

2.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禁用牵引、推拿、按摩及手法治疗。其他物理治疗同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外还可用保护性围颈以减少颈部活动,服用中药可以祛风、活血、补血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 可选用上述各种物理治疗以及牵引、按摩、手法等治疗方法,还可以用改善血液循环的中西药,围颈、颈托等方法治疗。

对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各型颈椎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的是减压与重建稳定,以利于受损的脊髓、神经根的恢复。

预防颈椎病应经常锻炼身体,做颈部保健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及防止颈部损伤、着凉,另外要调整好枕头的高度,一般10cm左右,过高、过低均不适合颈椎的需要。

(二)肩关节周围炎的物理治疗

1.高频电疗法 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作用于肩关节,急性期宜用无热量,慢性期宜用微热量,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0~15min,15~20次为1个疗程。

2.低中频电疗法 可选用低频温热电疗、低频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中频电熨等低中频电疗法。

3.紫外线局部照射 多用于急性期,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剂量控制在Ⅰ~Ⅱ级红斑为宜,1/d,一般3~5次照射,达到满意红斑为好。

4.激光疗法 肩关节局部照射,一般每点3~5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

5.电磁疗法 低频脉冲磁场疗法用于急性期肩周炎,每次治疗20~30min,治疗15~20次为1个疗程。磁热振疗法用于慢性期肩周炎,每次20~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6.温热疗法 包括蜡疗、热袋疗、红外线、可见光等直接作用于患肩,每次20~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7.超声波疗法 用于慢性肩周炎,多用接触移动法,剂量一般用0.5~1W/cm2,移动速度2~3cm/s。治疗时间每次5~1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

在肩周炎急性期,可选用无热量超短波加毫米波同时作用于患肩,以加强消炎作用,同时用调制中频或干扰电低周波治疗患肩,以止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粘连。如果肩部疼痛严重,可以加紫外线局部照射,以加强镇痛、消炎的作用。

在肩周炎慢性期可用温热量短波、超短波、毫米波治疗以消炎,同时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热袋)作用于患肩,以改善血液循环,再增加超声波局部治疗以松解粘连,大剂量的调制中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作用于患肩肌肉以促进萎缩肌肉的恢复,再加上手法治疗和长期锻炼以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活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

1.腰椎牵引 现多采用腰椎电动牵引装置,方法有动力骨盆牵引、屈曲旋转快速牵引、骨盆重锤牵引等。

牵引重量选择:首次牵引力量一般选定为体重的25%~30%,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至体重的50%左右。

牵引模式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两种模式,选择间歇牵引时,通断比例为2∶1或3∶1牵引时间20~30min,治疗频度:1~2/d。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持续性牵引,较少采用间歇牵引。一般有严重下肢疼痛时,有急性关节紊乱时以及松动锻炼腰肌时采用持续性腰牵;而间歇性腰牵多用于由显著腰椎退行性改变者、骨质疏松者、腰椎僵直者、下肢麻木者。

注意事项:

(1)高龄者(>60岁慎牵,>70岁一般不牵)、全身衰弱显著者一般不进行牵引。并非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需要腰牵,只有一节椎间盘突出且疼痛程度较轻者做腰牵疗效较好。如果同时有2节以上腰椎间盘病变者做腰牵需慎重,有3节或者多节腰椎间盘突出者一般不做腰牵,因为效果不能确定。

(2)禁用于腰椎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椎弓崩裂,腰椎感染,上腰段脊髓受压,脊髓病变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出血倾向者。

(3)大重量牵引要防止肋骨骨折,骨骼关节错位,臂丛神经损伤。

(4)要因人而异,牵引中密切观察,如有不适要随时停止牵引,牵引后要观察10min再让患者离开。若有条件,让患者在治疗室多躺一会,不要马上活动太多。

(5)腰牵要适当配合其他的物理治疗,以增强疗效。

腰椎牵引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滑膜迟钝,腰椎肌肉痉挛,脊柱前突、侧突,后突畸形,腰肌痉挛等。

2.高频电疗 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高频电疗直接作用于腰部以及有效放射痛的患肢。

具体方法:多采用电容法对置于腰骶部,急性期采用无热量,渐增至微热量,1~2/d,每次10~15min,15~20d为1个疗程。

利用高频电疗穿透力强,作用较深,具有较好的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备的综合理疗手段之一。

3.低频调制中频电疗 两极法或多极法,无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者只做腰椎部位,用两极法;有下肢坐骨神经痛者用多极法,电极放置腰椎及沿受累侧坐骨神经走形,摆放于臀区、股后区和小腿后区痛点处。1~2/d,每次20min,15~20次为1个疗程。选择相应处方即可。利用其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提高肌力、肌张力,消炎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备的理疗手段之一。

4.电磁疗法 包括脉冲磁场疗法、磁热振疗法等,将强极置于腰骶部和患肢,磁场强度0.5~1T,1~2/d,每次20min,15~20d为1个疗程。

磁场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肌张力、消炎消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的理疗手段。

5.超声波疗法 在腰骶部,患侧沿坐骨神经走行,用接触移动法,剂量0.5~1.0W/cm2,1/d,每次5~1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以使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反射传递受抑制,神经组织的生物电活动性降低,因此,超声波对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注意:大剂量长时间超声波作用于神经,可造成神经纤维的损伤,其功能和组织形态呈现不可逆的变化,对脊髓的损害也是显著的。因此,应用超声波治疗时,一定要控制每次治疗输出剂量和作用时间,输出剂量宜小,宜保守一些。

6.中频电熨疗法 将加了中药包的电极放置于腰骶部及有放射痛侧的股后、小腿后,方法同电脑中频电疗法。

中药包的制作:将经过辨证施治所选择的多种中药混合碾碎,加湿后装入布袋内放入微波炉,加热蒸透后置于腰骶区,在中药包上放电极,操作同电脑中频疗法,每次20~30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一般注意事项同电脑中频,此外,每次治疗前中药包必须蒸透,在石板上放置至中药包温度适宜,温度不能太高,以防烫伤,治疗时要将中药包放平,厚薄要均匀,其厚度必须在1cm以上。中药袋每天用完后,晾于通风阴凉处,第2天蒸时只需在药袋上洒少许凉水即可。每袋药可连续使用7~10d。

7.蜡疗 用盘蜡法,敷于腰骶部痛区,1/d,每天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8.激光疗法 痛点照射或穴位照射,方法同前。

9.紫外线疗法 采用坐骨神经痛分区照射法,用红斑量,有消炎、止痛作用,4~8次为1个疗程,1/d。

10.红外线疗法 腰骶区照射,距离30cm,1~2/d,每次20~30min,15~20次为1个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效果佳,比如在急性期,要求患者制动,多卧床,同时对牵引治疗、高频电疗、低中频电疗、磁疗、紫外线、温热治疗等可酌情选择一起应用;恢复期患者,除了理疗外,还可以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医疗体操、腰背肌锻炼、药物治疗等疗法;总之,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效果好,治疗安排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异,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物理治疗

1.高频电疗法 包括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等。直接作用于患部,1/d,15~20次为1个疗程。方法同上。

注意:对急性期的退行性骨关节病,不用温热治疗,要冷处理,使用无热量,可用超短波加毫米波同时治疗同一个部位,以加强消炎、消肿作用。

2.冷疗法 冷敷可使周围血管收缩,供血量减少,渗出减少,有利于消肿减低痛阀。可采用冰袋、冰块,湿敷袋等敷于患部,20~30min一次,2~3/d,3~5次为1个疗程。

注意: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此法,不能耐受冷刺激者禁用,遇冷加重症状者禁用。

3.电磁疗法 可用脉冲磁场疗法、磁热振疗法等,使用方法同前,可消炎消肿、镇痛。急性期和慢性期骨关节病均可应用此法。

4.调制中频电疗、干扰电疗等低中频电疗 目前低中频电疗种类较多,均可用于慢性期骨关节病的理疗。可用1组或多组电极并置或对置于患部,选用消炎止痛或神经肌肉电刺激处方,每次20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

5.紫外线疗法 采用弱红斑量照射患部,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6.红外线疗法 患区局部照射,距离30cm,温热适中,每次20~30min,1/d,15~20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于慢性期骨关节痛、局部无红肿者。

7.超声波疗法 多采用800kHz或1 000kHz,0.5~1W/cm2。每次5~10min,接触移动法,1/d,5~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剂量宜小。

8.激光治疗 采用局部照射或穴位照射,方法同前,1/d,10~15次为1个疗程。

9.蜡疗 盘法直接作用于患部,方法同前。

10.中频电熨疗法 用于慢性期,对置放置,方法同前。

退行性骨关节病多发于膝关节、髋关节,颈、腰椎等部位。故安排理疗要做到个性化,视具体病情而定,且不可千篇一律,只用一套理疗对待所有骨关节病。此外,还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和保护,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

(五)软组织损伤的物理治疗

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目的是止血、止痛,促进渗出物吸收,抑制炎症反应,开放性损伤以止痛,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控制保守为主。后期目的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或消除瘢痕粘连,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制动 可用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可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利于消炎、消肿。

2.冷疗法 急性期24h内局部冷敷,用冰袋、冰水、冰块冷敷。有明显镇痛及消肿作用。冷敷首次不超过30min,视患者耐受而定。

3.高频电疗法 短波、超短波、毫米波等,用无热量。10~15min 1次,1/d,10~15次为1个疗程。可超短波和毫米波联合用,有加强消炎止痛,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的作用。若是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可配合紫外线照射。

4.紫外线疗法 用红斑量局部照射,1/d,3~5次为1个疗程,有助于消炎止痛,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若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可用较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伤口内或用中心重叠法,以配高频电疗法,4~8次为1个疗程。

5.超声波疗法 受伤24h后应用,采用接触移动法或水下法。剂量:0.5~1W/cm2,每次5~8min,1/d,5~10次为1个疗程。超声波具有消肿止痛、松解粘连作用。

6.温热疗法 一般在伤后3d出血停止后使用,包括红外线、蜡疗、热敷袋等,每次2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此法有助于消炎消肿,有创面者,后期用红外线促进创面愈合。

7.低中频电疗法 包括电脑中频、干扰电、低周波等,有较好的消炎止痛、消肿作用,适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输出剂量要小,时间宜短,后期每次20min,1/d,10~15次为1个疗程,如遇瘢痕较大患者,治疗时瘢痕处电流更不要过强,以免瘢痕局部烫伤。

8.中频电熨疗法 用于恢复期治疗,方法同前。15~20次为1个疗程。

9.低频温热电疗法 方法同前。

以上讲述的是几种有代表性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尚有许多疾病的理疗没有提及,这里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广大同仁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灵活应用,以期取得更好的物理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