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

青少年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青少年期的中学生,一般年龄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性既不同于幼儿和小学儿童,也不同于成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中学生的创造性既表现为思考数学问题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推理过程的可逆性,也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和假设,并加以证明的能力。青少年开始在思维活动中就表现出这种“预计性”。

作为青少年期的中学生,一般年龄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性既不同于幼儿和小学儿童,也不同于成人。我们看到,与学前、小学儿童的创造性相比,中学生的创造性有如下特点:①中学生的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的、超脱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更多地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激发的;②中学生的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③中学生的创造力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研究中看到:在语文学习中,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发展着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例如,听讲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时说出新颖、独特的见解,阅读时对材料进行比较、联想、发散和鉴别,作文时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中学生的创造性既表现为思考数学问题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推理过程的可逆性,也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和假设,并加以证明的能力。物理和化学的学习要求中学生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尝试去揭示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这些对于激发中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创造力发展都十分重要。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宝贵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之一。青少年最突出的表现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富有理想、热情奔放,发挥着聪明才智,身心都在迅速成长。青春期的特点主要有:①过渡性,从幼稚(童年期)向成熟(成人期)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②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不大随意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③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如果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那么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④动荡性,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然而青少年也容易走向“极端”并且比较敏感,有激情又有波动性

青少年的思维,在小学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因新的教学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而出现新的特点。

中学期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少年期(主要是初中生)和青年初期(主要是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以理论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同时,我们通过研究认为,从少年期开始他们已有可能初步了解辩证思维规律,到青年初期则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

1.抽象逻辑思维的特征

(1)通过假设进行

思维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要依靠假设(hypothesis)。青少年时期是产生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时期。此时青少年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以实现课题的目的。

(2)思维具有预计性

思维的假设性必然使主体在复杂活动开始前,事先有了诸如打算、计谋、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因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思维的预计性(prediction)。青少年开始在思维活动中就表现出这种“预计性”。通过思维的预计性,青少年在解决问题之前,已采取了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3)思维的形式化

从青少年开始,在教育条件的影响下,思维的成分中,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到由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此乃思维的形式化。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是思维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从青少年开始,反省性(或内省)(introspection)、监控性(monitoring)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一般条件下,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且控制它们,使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正确。当然,青少年阶段反省思维的发展,并不排斥这个时期出现的直觉思维(intuition thinking),培养直觉思维仍是这个阶段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由于发展了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必然能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或思维的独创性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思维过程中,青少年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及个人的色彩、系统性和结构性。

2.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少年期的思维和小学儿童的思维不同,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成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的优势。当然,有了这个“优势”,并不就是说,到了少年时期只有抽象思维,而是说,在思维的具体成分和抽象成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中,抽象成分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抽象成分的发展,具体思维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改造,少年的具体思维是在和抽象思维密切联系中进行的。

青年初期的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抽象与具体获得较高的统一

青年初期的思维是在少年期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又不同于少年期。少年期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其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理论思维还不很成熟。到了青年初期,由于经常要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重要的科学理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就开始发展起来。在此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青年初期的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高度发展。

(2)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

青年初期理论性思维的发展,必然导致辩证思维的迅速发展。他们在实践与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一般与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及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并逐步发展着那种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

由此可见,青少年思维发展趋势,是要达到那种从一般的原理、原则出发,或在理论上进行推理,做出判断、论证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和成熟期

我们自己对中学生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八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八年级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了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我们的研究对象共500名,从七年级到高二每个年级各100名,分别测定其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即确定正命题、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反命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这四项指标来看,八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整个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15~17岁)是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趋向“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所谓思维成熟,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趋于稳定状态、差异个性化和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变小三个方面。

青少年期的生理、认知和情感发展变化的特点,也决定着这一时期的人格发展。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independence),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

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增强自信。

3.适应性成熟

所谓适应性成熟,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

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气质),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

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价值观、道德发展的成熟是适应成人社会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的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社会化是一致的。社会化的有些过程在青少年阶段可完成,这就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成熟。这个成熟的核心,表现在自我意识的稳定、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趋向初步成熟三个方面,它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奠定了社会性基础。

我们团队的成员胡卫平教授当年的博士论文研究可以代表我们学术团队对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研究范例。

他的论文题目为《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我们摘录下边一些结果并略做分析。由于年龄对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这里比较了各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科学创造力测验各项目及总量表得分的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并给出了发展趋势图。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物体应用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1和图7-2。

表7-11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物体应用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2 青少年创造性物体应用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1和图7-2表明:被试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从12~17岁平稳增长,在18岁时有所下降。从统计学意义上讲,被试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在12岁、13岁时处于同一水平,在15~18岁时处于同一水平,13~15岁是被试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这说明,13~15岁是青少年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7岁时基本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问题提出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2和图7-3。

表7-12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问题提出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3 青少年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2和图7-3表明:被试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从12~17岁呈平稳增长趋势,但在18岁时有所下降。从统计意义上讲,12~14岁处于同一水平,16~18岁处于同一水平,14~16岁是青少年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7岁时基本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产品改进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3和图7-4。

表7-13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产品改进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4 青少年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3和图7-4表明:被试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从12~17岁呈平稳增长趋势,但在18岁时有所下降。从统计意义上讲,12~14岁处于同一水平,16岁、17岁处于同一水平,14~16岁是被试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说明,14~16岁是青少年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7岁时基本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想象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4和图7-5。

表7-14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想象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5 青少年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4和图7-5表明:被试创造性想象能力从12~17岁呈平稳增长趋势,但在14岁和18岁时有所下降。从统计意义上讲,12~13岁、14~17岁是被试创造性想象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说明,12~13岁、14~17岁是青少年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7岁时基本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5和图7-6。

表7-15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6 青少年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5和图7-6表明:青少年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12~13岁迅速上升,13~14岁急剧下降,从14岁开始,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从统计意义上讲,15、16、17、18岁青少年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处于同一水平。这说明,12~13岁,14~15岁是青少年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6岁时基本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性实验设计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6和图7-7。

表7-16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性实验设计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7 青少年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的发展趋势

表7-16和图7-7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少年创造性的实验设计能力持续上升,从统计意义上讲,12~15岁的青少年处于同一水平,15~18岁是青少年创造性的实验设计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中学毕业,这种能力还未定型。

不同年龄被试在创造活动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7和图7-8。

表7-17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创造活动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8 青少年创造性技术产品设计能力的发展趋势

由表7-17和图7-8可知,12~1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创造性的产品设计能力持续下降。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的中学教学中很少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从而严重限制了青少年这一能力的发展。

不同年龄被试在总量表上得分的年龄差异及发展趋势,结果见表7-18和图7-9。

表7-18 不同年龄组被试在总量表上平均分之间差异的检验

图7-9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趋势

由表7-18和图7-9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前进。12~13岁上升,14岁时有所下降,14~17岁又持续上升。从统计意义上看,13岁和14岁处于同一水平,16~18岁处于同一水平。这一结果表明,12~13岁、14~16岁是青少年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7岁时基本定型。

综上所述,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及其各成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科学创造力及其各成分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前进。具体来讲:第一,12~17岁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创造性的问题提出能力、创造性的产品改进能力、创造性的实验设计能力持续上升,17岁时基本定型。第二,12~17岁,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总的科学创造力呈上升趋势,但在14岁时有所下降,17岁时基本定型。第三,12~17岁,青少年创造性的技术产品设计能力呈持续下降趋势,18岁时有所回升。

在青少年期,我们应鼓励在科技、文艺创作中涌现出来的创新苗子,当然这里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于此,我们仅举浙江省新昌中学的事例。1992年,新昌中学被省教委命名为“浙江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学校”。新昌中学在第22任校长、后浙江省新昌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张岳明先生的带领下,以“创造发明”作为学校奋斗的精神。在张校长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同心同德来办好这所“创造发明学校”。就这样,新昌中学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形成了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办学特色,不仅每年高考升学率为100%,而且有1000多项学生发明的作品在各级各类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中获奖,其中获省级发明奖124项次,全国级发明奖34项,国际级发明奖3项次,有2件作品被原国家教委、团中央送日本、保加利亚展出,有2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作品“两用柔性栏架”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通过了部级鉴定,开创了国内学生发明、作品通过部级鉴定的先河。这项发明投入生产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有这些,在“创造发明”的学校精神引领下,都突出反映了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努力。“青少年创造发明学校”展示了新昌中学的学校精神,反映了特色办学面貌和特征;也反映了青少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性发展的潜力。

创新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培养未成年人创新能力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团队黄四林教授提出应主要通过以下七种途径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第一种途径是改善校园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有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包括认识和内化创造力,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支持型校园气氛,营造学校创造性校园气氛;开展创造力教学活动,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

第二种途径是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科教育中。我们课题组曾探讨了中学各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具体学科的某种具体能力制定了一系列要求,通过达到这些教学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种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教师的灵活性提问和布置作业,教师掌握和运用一些创造性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在课堂上创设创造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种途径是构建新型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创造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树立民主型领导方式,改善领导与教师关系;构建“我—你”型师生关系,改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五种途径是创新学校组织管理制度,营造创造性校园,包括重视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给学生足够的课时和空间保证,重视在学校经费管理中给学生充分的经费保证,积极实行分层管理,消除人事管理中“一刀切”问题对学生创造力的不利影响,形成创新性评价制度,解除当前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束缚。

第六种途径是教给学生创造力训练的特殊技巧。我们曾向中学生被试介绍,并让他们掌握美国托兰斯“创设适宜的条件”来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的方法,我们还教给他们如何有效地进行发散式提问。我们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有效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训练,以提高其自我创新能力。

第七种途径是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科技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中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项活动。科技活动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

此外,我们在中学语文、数学教学中也有促进中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