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共生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构建

基于“共生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共生理论”可以有效处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的相互关系,妥善解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保证充分“共享”的前提下又能“自成体系”。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廖德岗 颜君彪 刘婧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415000)

作者简介: 廖德岗(1966—),湖南遭县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领域为独立学院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

摘 要: 根据共生理论特征,以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为例,针对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构建了由四个子系统所构成的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有效解决了独立学院在教学要素管理,特别是生源、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的管理利用方面与母体学校存在的较大差异和冲突问题,而且为独立学院确定自身独特的教育质量标准,克服同质化的现象,实现人才培养特色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管控

独立学院作为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一种新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如何在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立足,如何充分利用母体高校有形和无形的优质资源,在林林总总的高校中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这需要有一套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借鉴“共生理论”可以有效处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的相互关系,妥善解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保证充分“共享”的前提下又能“自成体系”。

一、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共生”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出现都是时代的产物。共生理论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由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生物学家贝里以及范明特和布克纳提出,他们认为不同生物种属可以通过某种物质联系而“共生”在一起,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他们将“共生进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种共生关系形成的关系。因此,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为共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单元特征可以用质参量和象参量这两个基本参数来描述。质参量是指决定共生单元内在性质及其变化的因素,任何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存在一组质参量,它们共同决定共生单元的内部性质。“质参量兼容原理”是共生系统最基本的原理,是指反映共生系统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些内在必然联系,是共生系统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则。在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可以相互表达的特性称为质参量兼容,质参量兼容与否决定共生关系的可能性,根据“质参量兼容判据”可以判别共生现象是否存在。

对于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对照“质参量兼容原理”,很容易发现,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共生的三个基本要素,符合共生系统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个非常典型的共生关系。通过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可以在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订、教育改革、学科专业建设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方面得到指导,有效保证母体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的注入; 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方面得到帮助; 在参加大学生学术、文化及课外活动方面获得机会等等,从而获得较高的整体办学起点,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同理,通过独立学院,母体高校能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分流,有效提高设备设施、仪器的利用率,盘活闲置的教学资源,扩大后勤服务的规模、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增强学校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了自身更好、更快、健康地发展,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之间这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就是质参量兼容。通过这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现象就是共生现象,这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是共生关系,通过共生,彼此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演进。

独立学院不同于公办普通高校,也不同于纯民办高校,它与举办高校(母体学校)之间存在诸多内在与外在、有形与无形的联系,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将存在着较大质参量的兼容性,处于“共生”状态。这使得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上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征。

二、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共生”的教学问题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原来的“象牙之塔”逐渐变成“大众之厦”,独立学院更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调和教育供求矛盾的产物。这样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自然就存在先天不足。独立学院在教学质量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内的迅速扩张使得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和诸多硬件条件方面已跟不上扩张的步伐。高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大学教师数量,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得不大幅增加,其教学、科研精力都相应减弱。独立学院的很大一部分师资是从母体学校抽调或由母体学校教师兼任,他们中许多人身兼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双重教学任务,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针对性不强,甚至于将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教学同质化,班级个数增多或者大班教学现象普遍。理工科专业实验开出情况,特别是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开出率及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较难达到教学要求等,这都给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增加了难度。

(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1.文化基础不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母体学校来说,招生录取分数相差一般在50分以上,有较大差异。独立学院内部专业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独立学院在生源水平上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组织带来难度。

2.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的差异性,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学习比较浮躁。学习形式多局限于老师上课的讲授,对老师的课堂依赖性很强,缺乏探索和发现精神。更鲜有学生能够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主动去补充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听取相关讲座,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缺乏控制力。

3.学习目标不清晰

由于成绩不高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清晰明确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与之相伴的心理状态和未来的追求目标与母体学校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学生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部分学生只对与考研、就业关系密切的课程感兴趣。学生更多地关注人际交往,而在与教师的关系上显得较为疏远。

三、“共生”下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学质量管控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是对按培养目标要求安排的教学活动的质量控制,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设计、组织实施、检查分析,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重要一环的独立学院,如何在发展初期利用与母体高校的共生基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质量管控体系,不仅影响到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对独立学院改革的认同和评价。

根据共生理论的特征,作者以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为例,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构建了由四个子系统所构成的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管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组织系统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对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缺乏,在享受母体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上所存在的机制制约,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特别是学科专业环境单一等问题,建立起由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共同组成的高效的教学质量组织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独立学院对母体学校优秀教师、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利用问题,这是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主要由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母体学校分管教学与资产的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系统本着以充分共享为前提,以共建共管或有偿使用为基础,形成确保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

(二)教学质量制度系统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实行了教师责任制,包括专业负责人制度和责任教授制度。即为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或主要公共基础课设置一个专业负责人或责任教授,针对该专业(课程)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实施、教师授课、教学计划、课程考核、工作总结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管理,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授课积极性,加强对于授课教师的管理。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偏重于课堂教学监控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的情况,针对教学秩序的监控较多而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监控不足,以及大量母体学校共享教师负担重、精力投入不够、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弱等问题,构建包括独立学院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及其保障制度等在内的教学质量制度系统。聘请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方面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也可以从母体学校现有的教学督导或者社会的资深专家中直接聘请,贯彻“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通过听课、会谈或者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都应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另在学期中也应开展不定期的抽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各种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保障教师的有效教学投入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多元化的信息反馈系统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监控较少,对学生知识考核比例较重而对能力考核较少,以及随机性教学检查和对突发教学事件的管理较多而缺乏积极的全过程的监控等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子系统和多元化的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独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定小组,定期对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检查。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以“会议纪要”形式摆出来,对参评教师形成压力督促整改提高。建立社会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体系,对每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建立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问题,使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

四、结论

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教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控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独立学院在教学要素管理,特别是生源、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的管理利用方面与母体学校存在的较大差异和冲突,解决直接套用母体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所出现的诸多矛盾和不适等问题,而且可以为独立学院确定自身独特的教育质量标准,找好自己的定位,克服同质化的现象,在实现人才培养特色化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保障独立学院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独立学院演变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2]李景宝.对独立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3).

[3]谢庆良.关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4]彭佳红.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