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党中央战略思想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价值观

以党中央战略思想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价值观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研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很有现实意义。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陈珊怡

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学界、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热门话题。实现中国梦既要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也要依靠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就是建设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决定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炼和概括,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方面的价值追求。2014年五四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他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研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很有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横空而降,而是同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它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基于这一特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对其发展历史有充分的了解。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的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清晰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从最深层次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功能,在推进民主建设方面,在实现国家公平正义方面,在政府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表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着政府的公信力,凝聚着社会各方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大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它承诺要创造切实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在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表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对成熟的个人价值观,具体化为功利观、善恶观、宗教观和审美观等,这些价值观成为个体从事价值活动的观念基础,同时还成了用以评价自己的价值活动和他人的价值活动的依据。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涵义,实际上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

1.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将决定了整个国家未来的国民思想状况,决定了将来国民素质的高低。“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大学生、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坚持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涵盖了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内核,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大众化。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凝聚力,是联结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是促进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2.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的两个百年目标,在努力实现这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层面上能够发挥两个作用,首先,从人们内心起到认同和凝聚作用。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价值观的人们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而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认知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人们的利益诉求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得到广大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会促使意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大学生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甄别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冲击、相互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就会自发的排斥其他思潮的泛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起着团结广大大学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的强大的凝聚力作用。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课堂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认知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因此,要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并且,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增加案例分析,改变单一教学方式,采取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作为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教材中,围绕价值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相结合起来;围绕价值取向,开展政策法制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围绕价值准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引领航向和提供精神动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高校的其他课程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培育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知识基础、价值品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健全内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得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才能得以践行和实施。“价值认同是主体在社会实践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表现为主体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的接受和维护的自觉性与自律性。”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影响、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历史积淀和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优秀成果。通过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根基、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的理解,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还应该培养大学生自觉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意识。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健全外在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党团干部,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体现时代特征、社会特点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

四、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迅猛发展,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然来到人们的身边,以一种不可抵抗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总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定然无法招架网络带来的各种乐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传播、接受各种知识信息、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应积极建设优良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专题网站和校园主题网站,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让网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主旋律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网站时应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使主体网站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重要媒体。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网上和网下教育的合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当然,主动发布相关知识只是杯水车薪,还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大学生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为大学生解决各种困惑。还应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严防各种错误的知识、观念在网上传播,误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人民日报,2015-02-03.

[2]梁家峰.“四个全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高校辅导员,2015(4).

[3]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364页.

[4]梁家峰,吕素香.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5]梁家峰,康艳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法前瞻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2年11月15日.

[9]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11月29日.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11]朱颖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