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

谈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李 彤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起步虽晚,发展却很快。笔者以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实践体会谈点个人的认识。2004年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被列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宁夏博物馆新馆外形端庄,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陈列新颖,民族特色浓郁。宁夏博物馆日益成为自治区中重要的公众建筑和最具标志意义的文化设施。
谈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_文博耕耘录

谈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

李 彤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起步虽晚,发展却很快。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八五”以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激增,投入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建造新馆或改建扩建老馆,博物馆建设出现热潮,形成具备一定规模、比较完整的博物馆体系。2002年全国每7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现在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2300余所,我们宁夏2006年平均每6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到2010年末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数量相当,除了综合博物馆之外,宁夏党委政府和博物馆界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充分认识加快各类行业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感,并且门类日益丰富,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如烂漫春花,绚丽多姿,竞相辉映。

宁夏与全国各地一样,近年来,博物馆发展比较快,宁夏区党委和政府高瞻远瞩,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政府规划指导,社会广泛参与,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行业依托地域优势、行业优势,大力创建专题博物馆,构建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准确定位,突出宁夏博物馆自身特点,高水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总结了新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论及的问题中重要的有如下三方面:

1.博物馆选址。研讨会上大家普遍认为,不管如何选址,无论是选在城市中心的广场区或是传统的旅游风景区,都需要坚持地势高爽、开阔,交通便捷、人气旺、闹中取静、文化氛围浓厚。如宁夏博物馆建在宁夏最大的人民广场旁边,周围有图书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文化艺术场所。

2.建筑规模。研讨会上大家主张,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的确定要同城市的规模、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政府的投资结合起来。

3.建筑风格。研讨会上大家认为,一座成功的博物馆建筑,外在形式必须要美观,内部布局要合理,达到博物馆建筑艺术和功能配置完美的结合。建筑的艺术风格也要同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

事实上,博物馆新馆建设要重视的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外在的,如上述提到的建筑选址、规模、风格问题。二是内在的,即建筑要与博物馆的功能和任务完美结合的问题。笔者以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实践体会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建筑

2008年秋,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她的50年华诞,同时也迎来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庆典。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宁夏人民为了适应宁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50年大庆的到来,党委和政府认真规划,加大投入,筹划建设了宁夏博物馆的现代化新馆。2004年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被列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2005年新馆建设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馆址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投入资金2.28亿元,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近1万平方米。新馆的安防、消防、强电弱电、楼宇自控、给排水、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空气净化水净化、游客用品监测系统等设施均达到国家一级风险单位的最新规范和标准。展陈所运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配合展陈设置的语音导览、同声传译系统、多媒体系统等,都达到了目前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宁夏博物馆以其端庄的外形、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展陈、优质的服务,于2008年9月迎接自治区50周年大庆之际,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宁夏博物馆新馆外形端庄,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陈列新颖,民族特色浓郁。宁夏博物馆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8456平方米,一层为中厅、贵宾接待室、临时展厅、观众服务厅、多功能厅,二、三层是各类展厅。陈列展览有:宁夏博物馆通史陈列展览荣获2008年中国十大文物陈列最佳设计奖、中国回族文物精品展览、岩画陈列展览、革命文物陈列、钱币陈列展览、书画陈列展览、瓷器陈列展览、临时展览。

新馆在选址和规划上做了通盘考虑,宁夏博物馆建筑呈“回”字型,贴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鉴回族传统民间木雕图案与现代玻璃幕墙相结合,形成了传统艺术和现代美感的强烈对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部的透空阁架与下部石材相结合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充分表现出宁夏博物馆整个建筑的简洁、均衡、沉稳、华丽、优雅的个性。宁夏博物馆馆内的天顶格外引人注目,由西夏瓷器牡丹花图案和中原荷花图案巧妙结合;形成了西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充分突出了宁夏博物馆的地域文化特点。宁夏博物馆的外墙装饰也充分注意宁夏回族文物元素、西夏文物和西夏文化的元素、地域文化元素等特点;如西夏国宝级文物力士碑座的形象,西夏妙音鸟文物元素。使整个博物馆建筑装饰图案既生动形象又充满文化氛围,既有民族特色也有宁夏历史文化特点。

宁夏博物馆日益成为自治区中重要的公众建筑和最具标志意义的文化设施。他与宁夏图书馆、宁夏科技馆、银川会展中心、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分建在银川市行政中心四周,形成了塞上江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大众休闲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

二、独特的馆藏和丰富的展陈

宁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经过30余年地上地下的考古发掘、兄弟馆之间的调拨、广泛征集和各方人士的捐赠,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四万多件,藏品基本涵盖了宁夏历史的全部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西夏文物精品陈列展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为全国之冠;回族文物陈列展览也是在全国回族文物藏品中独具特色;宁夏博物馆新馆的盛世回乡陈列展览中所收藏的文物同样也受文博界所瞩目。贺兰山岩画陈列展览和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展览以及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独具代表性,充分反映出了宁夏历史发展轨迹。馆藏文物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陈列展示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宁夏博物馆以宣传地方历史文化为前提,结合本馆的藏品特色,在旧址处,利用塔院内2200平方米的厢房为展厅,常年陈设有“西夏文物精品展”“贺兰山岩画展”“回族民俗文物展”“宁夏革命文物陈列”等几个基础陈列。新馆建成后,随着展陈面积的扩大和条件的更新,新馆陈列分通史篇、专题篇和临时篇三大板块十二个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宁夏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通过“文明曙光、农牧家园、丝路重镇、大夏寻踪、塞北江南”五个章节,结合丰富的历史典藏和最新研究成果,把宁夏自远古至今三万年间形成的渔猎文化、畜牧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全面、真实、鲜活地展示在3000平方米的空间内。

“石刻史书、红旗漫卷、回乡漫步、辉煌塞上”四个专题陈列,分别反映了原始先民在不同时期的所思所想,展现了宁夏岩画的艺术特色;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初期宁夏的革命历史;宁夏回族生活、文化、宗教习俗;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58年成立以来,50年的长足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五彩华章、笔墨春秋、方圆史话”三个临时陈列,再现了各个窑口基本形成序列的馆藏瓷器精品、馆藏书画、馆藏及个人收藏钱币精品,富有西北地域特色。

坚实的基础工作、独特的馆藏、全新的理念、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为宁夏博物馆在区内外乃至国外的同行业间,赢得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历年来,宁夏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汉唐丝绸之路文物展”“荒漠里的文明——宁夏古代民族文物展”“宁夏贺兰山岩画展”“世界岩画图片艺术展”等各类展览近百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8月隆重推出的“西夏文物精品展”的巡回展出,其历时之长、跨省之多、规模之大、西夏文物之丰富,在过去的文物巡展中亦名列前茅,在同行业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国昌民盛重收藏。2007年始,为了更好地引领、规范、促进民间收藏,宁夏博物馆先后承办了“宋、辽、西夏、金、元瓷器展”“半藏阁藏骨钱、骨简展”“宁夏古代铜镜展”等宁夏首届民间收藏文物系列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宁夏博物馆还在新馆专设了两个民间收藏展厅,意使此项活动得以长期举办。

2006年与2008年,宁夏博物馆与兄弟馆联合,在香港分别举办了“神奇宁夏·塞上江南——宁夏历史文物精华展”和“贺兰山阙——宁夏丝路之文物展”;还与其他馆先后在日本、克罗地亚、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举办了“丝路之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展览”“敦煌西夏文物展”“中国宁夏回族文物展”等展览。

宁夏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和使用,为引进各类展览提供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专业场地。自2008年8月免费开放至今,新馆已举办了“陕西画家毛庐先生作品展”“宁夏哲学社科成果展”等等多个展览。“盛世回乡——中国(宁夏)回族精品文物展”“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展”也即将开展。2009年9月15日,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老先生的“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甲子”特展在宁夏博物馆开展。这是宁夏博物馆引进海外展览的第一次尝试。

三、先进的技术与完备的功能

宁夏博物馆新馆浓厚的文化气息、敞亮的中空大厅、先进的设施设备,为举办各种礼仪庆典提供了最佳场所,是大众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1.中央大厅

面积1600平方米,高18米,南入口上方悬挂26平方米的LED显示屏。藻井式自然采光顶与四周天然大理石的装饰,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是举行礼仪庆典和大型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大厅中的LED大屏幕,滚动播放一些与展陈和服务有关的信息和与宁夏相关的历史、风光片;各方领导、同行业人员、专家、学者、海外嘉宾来访的信息条目,不失为一个极佳的宣传平台和窗口。

2.展厅

所有展览空间围绕中央大厅布设,便于观众参观。展陈面积近10000平方米。配套的安防消防系统,特殊展柜和节能、环保灯具的使用,为各种类型的展览设计提供了理想空间。临时展厅的设置,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民间收藏馆的设置,不仅规范、引领、促进民间收藏,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空间,也更好地发挥了区内文博行业的带头作用。展厅中与展览配套的语音导览与同声传译系统的使用,丰富了讲解方式与讲解内容,加大了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空气进化水进化系统的采用,大大减少了信息建筑材料对人体的伤害。

3.文物库房

库房门的安全性能极高,不同质地的文物配套有专业的柜架,有很强的科学性,使用合理,便于文物存取、养护。库区面积充足,文物饱和藏量达150000件,分割使用合理,配有完善的恒温恒湿系统和安防消防设施。文物通过货梯可直接送入地下库房或进入展区,库区的运输通道安全宽敞。

4.文物修复室

文物修复室设在库区周围,以便提用文物。配置先进的文物保护和修复设备,成熟的养护技术,加上高科技手段的合理利用,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促使文物修复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宁夏地区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

5.多功能会议

会议专用设施先进、齐备,会议厅装修宽敞、沉静,适宜举办多种会议。

6.贵宾接待室

装修豪华、民族氛围浓厚,适宜接待国内外的重要来宾。

7.多媒体展示与互动区

基本上每个展陈都用到了多媒体展示系统,补充、完善相关的展陈内容,强化展示效果,以便观众了解更多的知识信息,加大展览的参与性、互动性;部分展区开辟的互动区,增加了观众参观的趣味性,打破了以往展览教科书式的单调与乏味。

四、广泛关注和支持

历年来,宁夏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文物局、自治区各界领导的关怀、重视和支持。邓小平、彭真、乌兰夫、胡耀邦、廖汉生、萧华、韩先楚、霍士廉、邓力群、乔石、张劲夫、宋平、王首道、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万里、胡启立、李鹏、萧克、杨得志杨勇、王震、洪学智、雷洁琼、钱伟长、李志民、费孝通、张震、陈俊生、江泽民、宋健、李铁映李瑞环、李岚清、吴仪、迟浩田、曹志、李长春、刘延东、贺国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宁夏博物馆视察指导工作,对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91年,江总书记来访时,还为宁夏博物馆写馆名,今天的新馆建筑上依然闪耀着他的手迹。国家文物局历任领导、自治区四套班子历任领导,国外高级政要及友好人士,也都亲临我馆参观指导。区文化厅、文物局的领导,各厅局及相关媒体和观众,对宁夏博物馆的发展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广泛的支持。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宁夏博物馆在弘扬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宁夏方面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宁博人将进一步“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抓业务以强馆,转服务以兴馆,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为促进宁夏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8年8月28日,宁夏博物馆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开展后,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接待任务。8月2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席王正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出席新馆开馆典礼并参观通史展厅。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9月23日,中央代表团团长贺国强一行200余人,在自治区领导的陪同下,到宁夏博物馆视察指导并参观了通史展厅。2009年8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莅临我馆参观了通史展览。开展至今,宁夏博物馆已接待各级领导、海内外游客、同行50余万人次,为观众义务讲解上万批次,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展览通俗易懂,内容涉及面广,展品丰富,表现手法新颖,讲解服务周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它是宁夏博物馆奉献给广大市民的文化盛宴,是宁夏的一个文化大看点,是了解宁夏的最佳平台,是宣传宁夏的窗口。

宁夏博物馆新馆陈列面积近万平方米,共分为通史篇、专题篇和临时篇三大板块八个大型展览。“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能在诸多的陈列中独放异彩、备受各界青睐。综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1.内容设计

作为一个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基本陈列是核心。立足于展示自治区人文、历史发展总貌的通史陈列“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的策划、编纂工作于2005年上半年拉开序幕,经诸位专业人员两年多的努力,于2007年定稿。

新馆建筑与环境的配套,历史与现实的衔接,民族传统与国际时尚的结合,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形成了气度非凡的建筑外观,产生了高雅大方的视觉美感。开馆后受到专家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应该说,博物馆的优质建筑不仅为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建筑艺术本身也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最好的外化体现。但是,新馆建设要实现深层次的建筑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还有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要做,其中既涉及陈列展览的设计制作,也联系博物馆日常的运营管理。

2.建筑设计和陈列设计的关系

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作是一个以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进行综合艺术创作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的科学程序应为:选题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布展与施工。这里有三项大的设计工作即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如果说内容设计是剧本,形式设计就是演员,而建筑空间设计就是舞台。三项设计同等重要,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关系。但是有两点原则必须遵循:(1)内容设计应先于建筑空间设计;(2)不要为建筑的美观而牺牲布展的功能需求和观众的便利。

3.馆舍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关系

专家指出,对博物馆建筑得失的评价应该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其次是时代性、民族性等等,我认为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新馆开馆以来,我们面临两大支出:(1)新增人员工资支出80万元;(2)水、电等费用200万元。这些虽然是事业“扩张”以后的正常开支,但是无疑提高了博物馆运营的成本。新馆把库房置于地下室,对此尚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库房置于地下,由于文物保护恒温恒湿的要求,每年将增加一笔不小的电费开支。也有的认为库房置于地下,由于密封条件好,能形成与地面隔绝的相对恒定的空间,实际支出的增加并不多。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在运营过程中进行认真探究。

4.“高雅艺术”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成功与否,陈列展览取得怎样的效果,关键要看观众的反映:如果观众想来看,看得懂,有兴趣,回头看,作宣传,那么就是对陈列展览最大的肯定。陈列展览要兼顾多数观众的需要,不能只顾学术性,又不能不讲品位、一味媚俗,即是要做到雅俗共赏。在设计和布置陈列展览时,我们还要贯彻便利观众的原则。在展厅的环境营造上,要有观众休息的场所和设施,要方便观众购求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并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建立一种实现互动、共创参观过程的机制,满足观众的参与感。所有这一切,目的在于给博物馆观众以尽量多的人文关怀。

现在,在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考虑了观众的“便捷”需求会冲淡展览艺术的“高雅”,这是极其错误的。一座新馆建成以后,观众来看的不只是你的建筑,更重要的还要看你的展览。只有展览能吸引人,环境能留得住人,新馆建设才是成功的。

要言之,我们需要既重视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又努力实现博物馆建筑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才能把博物馆的建设工程真正做好,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