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语文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来源于语文教育实践,并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语文教育思想史研究1904年语文设科以来,语文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变化的规律。影响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调查报告等对中国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起关键作用。语文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语文教育的一般思想。

语文教育思想是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看法、观点、理念。它来源于语文教育实践,并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语文教育思想史研究1904年语文设科以来,语文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变化的规律。语文教育改革以语文教育思想的创新为先导,而创新又是在历史的继承上产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史可以作为今天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历史上发生的问题在今天也可能发生,对今天也有启示作用。

语文教育思想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影响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们学习语文的客观需要的影响。我们将语文教育思想史分为清末民初、“五四”运动到建国初期、建国初到1976年、新时期四个时期进行探讨,就是以此为主要根据的。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摆脱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刚性影响。二是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影响。清末民初,主要借鉴日本的教育思想;北洋军阀时期、“五四”时期,主要受欧洲和美国的教育思想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来华讲学两年多。建国初期,主要受苏联的教育思想影响,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奉为经典。改革开放以后,主要受世界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合作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科教兴国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调查报告等对中国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就借鉴了这些教育理念。三是母语教育的规律。母语的特点、学习母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语文教育家、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起着直接的韧性的作用。

语文教育思想是内在的精神,必须外化为可感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历史已离我们而去,要找到它、研究它的规律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定时期的国家教育政策、学制、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这些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思想,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1904年开始设“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只有科目,没有课程标准。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总长,公布了《中学校课程课程标准》,是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1922年实行“六三三”分段学制,当时将“国文”改为“国语”,吴研因起草小学国语、叶绍钧起草初中国语的课程标准,比较完备。以后一直使用“课程标准”的名称,至建国初才改为“语文教学大纲”,直至2001年才恢复语文课程标准的名称。这就经历了由“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再到“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变。“课程标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评估和命题考试作了规定、指导,其原则性较强。“语文教学大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对教什么、怎么教,规定得较为详细,对教材编写的意见偏少。所以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是有区别的。较好的教学大纲是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较好课程标准是2011年修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语文教材是反映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材的编写、审定和使用涉及几个问题。第一,语文教材经历了编审分开、编审合一再到编审分开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国家意志对语文教材的影响程度和教育思想的变化。从语文单独设科至1949年,语文教材是编与审分开的,当时处于战乱,没有统一的国家权威,教育部只能公布课程标准,按标准审定。而编写则由语文教育专家和书局组织编写,学校选择使用。当时有影响的语文教材有夏丏尊、叶圣陶编写的《国文百八课》,体现语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中心的理念。建国后,国家统一,改“一纲多本”为“一纲一本”,编与审合一。到改革开放,才出现编与审分开,出现了思想大解放,语文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和实验的生气勃勃的局面。国家教材、省编教材、校本教材并存,反映了地域、民族的差异性,充分调动了教育专家和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语文教材经历了从教本到学本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最初的语文课本,以文选为主,少量注解,偏于供教师讲授之用。后来,语文教材的编写逐步完善了助学系统,如课本说明、单元提示、课文前提示、注释、语文知识短文、插图等,立足于学。

第三,在语文教材选文上的“文白之争”一直延续到现在。“五四”时期的“文白之争”反映的是科学、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思想之争,有的教材全部选择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与当时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民主思潮是一致的。虽有点极端,在当时还是必要的。但以后的“文白之争”又具有另一种意义,建国后,也有人提出取消文言文。这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问题和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一般采取比例控制和“适合学习”来安排,文言文从小学、初中、高中逐级增多。

三、语文教学过程是体现语文教学思想的主阵地。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起关键作用。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发表的论文、论著之中。有许多语文教育家也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作为“简史”,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介绍。语文教学过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多种要素的关系。语文教育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语文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语文教育的一般思想。这与其他学科有共同性。如钱梦龙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具有普遍意义;魏书生的教学管理思想,借鉴了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有创新价值,其中“语文知识树”属于语文专有的范围;刘国正的“语文与生活”联系的“大语文教学观”,对其他学科也有启示性;北京一所学校试验“走班制”,打破了常规的班级概念,采用学生选课,走班上课等形式。至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MOOC”慕课属远程教育手段,有的学校采用电子教本等,教学手段呈现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趋势。

二是语文教育特有的教育思想,这与其他学科相区别。如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讨论,至今不歇。语文最本质的目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离开此目标则可以取消语文学科。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是以文章、以言语成果为凭借的,而文章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因此,语言工具性与思想内容的人文性不可分。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应以语言为基点。否则,语文课就变成政治课、文学课。语文课不能过分开拓,以免文章内容涉及面过广,使学生负担过重。语文教育的特殊思想还涉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听说读写的关系,教学模式的常式与变式的关系。人们从“简史”中提到的这些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学名师那里可以汲取许多营养、正能量,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语文教学过程还经历过重语文能力、重语文知识、重智力到重综合的语文素养的演变。

纵观语文教育思想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办事,语文教育就发展,学生语文水平就提高,终身受益。反之,语文教育就折腾、倒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