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启示

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启示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启示目前,上海已经进入城市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从平面扩张转向高度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社会民生需求增强。新加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交通拥堵、社会稳定等问题在上海的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馆内展示的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对上海未来城市发展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启示_智慧之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考察报告.上

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启示

目前,上海已经进入城市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从平面扩张转向高度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社会民生需求增强。本届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提供了一个就近深入了解和学习借鉴的机遇。新加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交通拥堵、社会稳定等问题在上海的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馆内展示的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对上海未来城市发展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的核心是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逐步从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向满足居民需要转变,回归如何让城市人更好地生活的目的,以市民需求主导城市未来方向,从更为长远的角度规划城市建设,使得在城市生活的居民切身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论是狮城随想曲中新加坡公民的生活剪影,还是城市交响曲中对于新加坡休闲娱乐与工作的片段,无一不是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市民的幸福笑容。新加坡政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城市:

一是保障居民基础民生。让居者有其屋,让病者有所医,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创造自然美丽的生活环境,从各个角度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将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是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在保障基础民生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是市民实现个体幸福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加坡政府及时顺应居民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对老式组屋进行翻新扩建,改善组屋外观、增加公共空间等手段,改善旧居民区的居住条件,为旧居民区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对新建组屋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多样化,并进一步改进配套康乐设施和花草绿花,不断提升新建组屋的档次与房型,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三是在民生保障中实现公平。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再分配,以达到公平公正。例如,新加坡建屋局根据居民收入水平而不是建设成本来确定组屋的销售价格,使得70%的家庭能够承担10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式组屋。又如,新加坡政府对于低收入居民实行多样化的医疗补贴,对政府诊所进行诊疗补贴,对长期病症患者提供护理补贴,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向社会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政府的医疗保障职责。

合理城市规划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左右,人口密度超过7000人/平方公里。然而由于新加坡很早就开始实施合理的城市规划,整个城市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密中有静、张弛结合的感觉。

一是城镇的合理布局。中心城区是新加坡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高楼林立中显得错落有致。而在中心城区以外,政府规划建设了许多小镇,作为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并通过城市地铁和公交巴士网络将主要商业中心串联起来,形成星座式结构。新加坡将城市一共划分为55个小区进行规划和建设。每个区域性中心都设有完备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如公交巴士站点、幼儿园、银行等设施,向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二是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建设浪费。由于新加坡政府兴建了大量组屋,在组屋的社区规划中就统一户、楼、邻里与社区的点线面特征,并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实行整体化建设,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三是绿化设计的近山亲水。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在早期城市规划中,新加坡就将约3000公顷的森林、候鸟栖息地和沼泽划为自然保护区,同时兴建了一大批公园和绿地。在每个集镇区,都配有面积10公顷的公园;在居民区,每隔500米就设有一座公园。使得居民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享受绿色、拥抱自然。

新加坡经验显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突出城市各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的功能定位。

城市多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现代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各类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城市抱着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胸襟,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凝练出具有城市特殊气质的文化标识。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裔四大种族。新加坡政府推行多元文化主义,实行尊重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的民族平等政策,保护和维持各种族的宗教自由和语言风俗习惯,融合东西文化的精粹,打造出有着共同国家意识的新加坡精神。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互动、健康、蓬勃,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一是要系统化地修缮与开发历史文化载体。应从历史建筑,城市人文环境和城市传统文化艺术三方面入手,系统化地梳理、保留和修缮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传承与发扬具有地方特质的文化。二是要更加关注中心城区与新城区的文化一体化建设。应该积极开展以社区居民为主的多方合作,努力吸引社会资本与资源参与当地的文化建设工作,挖掘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三是要提升市民的文化认同。积极吸引与鼓励市民参与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搭建政府与市民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执笔:唐忆文 孙征宇 审稿:韩汉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