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议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

浅议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后,“宜居城市”随之成为许多城市追求的发展目标和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理想。由此人们提出了创建宜居城市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其宜居城市建设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二是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三是协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关系。

浅议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

申 亮 (烟台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概述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同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后,“宜居城市”随之成为许多城市追求的发展目标和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理想

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整体形象尤其是居住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具有良好居住环境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是井然有序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在构成人们认知城市基础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对此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曾说过:“在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城市环境将会告诉他应该做的事和如何去做”。由此人们提出了创建宜居城市的概念。

二、关于“宜居城市”的概念的提出

(一)我国城化发展现状的困境、发展历程和方向

我国半个多世纪城镇化发展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20世纪建国初期,城市建设方针是“生产第一生活第二”,这一时期的缺点是,不注意生态环境,不重视生活服务,为“生产主导型”城市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必须具有多种功能和良好方便的生活条件,城市的各类住宅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住宅建设相配套的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生活主导型”城市阶段,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新世纪,城市建设随人口增长迅速发展,城市因人口与产业的过度集中,城市病越来越明显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城市水危机、人均煤炭资源、人均资源的缺失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全面爆发;城市水环境污染加剧…

所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城市建设突出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生产、生活、生态宜居”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半个世纪的粗略轨迹。另外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循环城市”、“低碳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其宜居城市建设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二是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三是协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关系。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富裕并不等于幸福。”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避免现代大城市缺乏“人情味”的弊病,强调生活质量和城市设计,关注人的需要,创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

2001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确认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城市工作的准绳和宜居城市的最主要标准;2004、2005连续两年,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目标为“宜居城市”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二)宜居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什么样的城市可以称得上宜居城市?一般认为,宜居城市的基本内涵至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宜居城市应该是有安全保障的城市,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和居民就业保障,有完备的防灾与预警系统,有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交通出行系统;其次,宜居城市应该是有健康环境的城市,拥有新鲜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源,提供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相对宁静的生活空间,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或可能性破坏;第三,宜居城市应该是有完善设施的城市,具备完善配套的公用休闲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城市居民可以愉快地享受购物、就医、入学、休闲、娱乐;第四,宜居城市应该是有便捷交通的城市,具备畅通活跃的外围通道、快速便利的内部干线和科学完整的公交系统,形成科学健全的主次交通网络,能够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快捷便利的交通保障;第五,宜居城市也应该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具备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较为鲜明的现代城市风格,社区氛围和谐,邻里关系融洽,城市对居民可以产生一种亲和力。

三、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意义

1.建设宜居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折射出了城市能源和环境协调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有些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城市建设“政绩”,置城市建设现状于不顾,大搞形象工程,造成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城市历史发展断裂。

2.建设宜居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建设宜居城市,就是要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引导政府转变投资方向,不断改善社区、小巷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睦相处,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建设宜居城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虽然我国城市数量变多了,而城市的集聚功能、辐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城市规模的发展并不成正比。建设宜居城市,就是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树立城市个性品牌,调整城市产业发展结构,拉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整体提升。

四、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设宜居城市人居功能优先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城市伴生的两大功能是经济和人居,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政府把经济放在第一位,只要有项目有投资,要什么地方给什么地方,不惜牺牲城市的空间资源。城市发展应该抓经济,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发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建设宜居的环境。

2.建设宜居城市要定合理的建设策略和适当的开发容积率

宜居城市建设策略,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一般国内城市平均容积率水平都在2.0以上。而从住宅的角度讲平均0.5~1.5是符合人居水平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般简单归咎于中国人多地少,所以在集约发展的问题上,要提倡适度的集约建设,只有适度集约才能发展宜居城市。

3.建设宜居城市需关注建设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目前随着宜居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城市营销的需要,数量众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宜居”的重要前提,就是让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让城市的服务更加完备,让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宜居”不仅仅体现在宏伟的目标上,更体现在城市的很多细节上。关注细节,既是居民的要求也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和动力。

4.科学规划保护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

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城市。规划的编制和修改要遵循“行政牵头、专家策划、市民参与”的总体原则和“阳光”规划,杜绝“暗箱”操作,强化规划管理监督,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亲和力。二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城市交通、供电、供水、排水、通讯、防涝等城市设施建设,尽可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同时,适度调整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结构,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5.打造优美良好环境,提升城市人文素质,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

建设宜居城市,要致力建设城市和谐的环境。和谐的环境不仅包括生态的,也包括人文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一是要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总之“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我们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